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译三星堆:黄金权杖主人是黄帝之孙颛顼,曾留学东夷,诸神之战中胜出!
userphoto

2022.05.08 山东省

关注

三星堆出土了震惊世界的青铜器,全国数量最多的玉璋和大量的玉器,以及神秘稀有的黄金面具、金叶子、金斧、金带、金鱼、金凤凰等,印证了《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古蜀国)有璧玉、金、银……之饶。”

一、发现黄金权杖

这些出土的黄金制品,有一件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1986年于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黄金权杖”,金杖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金杖是以锻打的方式包裹在木杖外部,年代大约在4000年到3600年左右,里面的木杖已碳化。

黄金权杖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有鱼、鸟、箭对称图形两组,以及头戴五行山王冠的国王或祭司形象。

众所周知,三星堆文化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这枚黄金权杖与晚期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公元前1341-前1323年)手持的权杖相比,更符合国人审美。有专家分析“鱼鸟箭”是东夷部落图腾,戴王冠的人是蜀王“鱼凫”,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言: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蚕丛和鱼凫均为蜀王,一堂国学根据《礼记》、《淮南子》、《山海经》等典籍比对发现,鱼凫与黄帝的孙子、三皇五帝的“颛顼”很可能为同一个人,黄金权杖的主人就是颛顼。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颛顼(公元前2342年-公元前2245年),姬姓,号高阳氏,出生于若水。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处有颛顼墓,前有执权杖的颛顼塑像

二、为什么是颛顼?

1、从上古帝王制服和所用法器来看:

古人以服饰装束来统制管理天下,“黄帝尧舜垂裳而天下治”,因此有“制服”的说法。

《礼记·深衣》认为: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淮南子·天文》记载了五帝(五星)的由来:

何谓五星?

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 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玄武),执权而治冬。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也说:冠治在首,玄武之象也。

由此可见,权杖的主人就是头戴五行冠的颛顼。

2、从上古帝王“昭穆”制度和《山海经》记录来看: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这段话乍看颇为费解,颛顼曾经类似耶稣那样死而复生,而且由鸟蛇图腾变为鱼图腾,由北而南,成为“鱼妇”。

这样看来,颛顼的另一个身份是“鱼妇”,“鱼妇”是否就是第三代蜀王“鱼凫”呢?一堂国学认为非常有可能。

一堂国学在前文《破译三星堆:发现连山易符号》中已浅论上古“一昭一穆,一幽一明”的轮流执政制度,即南方的王要从北方选拔培养,西方的王要从东方选拔培养,如果颛顼就是蜀王,则完全符合上古帝王的“昭穆制度”。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由此可见,颛顼少年时代在东夷少昊部落生活成长过,并辅佐少昊管理部族事务,少昊族以“凤鸟”为图腾。

三星堆出土凤鸟玉璋

《左传》中也记载: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昊)与有济之祀。

颛臾即颛顼,太皞(昊)即人首蛇身的伏羲氏(风姓),东夷部落领袖,以蛇(龙)为图腾。

由此《山海经·大荒西经》中“颛顼死即复苏”的谜案就迎刃而解:

少年颛顼在东夷部落成长,协助其伯父少昊(玄嚣),学习治国理政方略,而少昊是继承了太昊(风姓)的国策,所以《左传》认为颛顼也是风姓。

风道北来”,即颛顼或其族人自东北(山东)回到西南(四川)执政;

天及大水泉”,即天府之国的四川发生了史前大洪水,原因是“水神”共工族(炎帝祝融氏之子)与颛顼族争帝位,引发炎黄之战,诸神之战,共工怒撞不周山,引发地震海啸,洪水滔天。

《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是说,颛顼帝或颛顼的族人因为治水,需要祭祀当地的山川神明,图腾崇拜也就由东夷部落的鸟蛇崇拜,演化为四川地区的鱼凫崇拜,所以颛顼或颛顼的族人成为蜀王“鱼凫”。

三星堆鱼尾玉璋

三星堆黄金权杖符号寓意:

箭:夷,即背弓箭的大人,善射的部落氏族即“夷”族;

凤鸟:东夷少昊氏部落图腾,颛顼帝的指导老师;

鱼:蜀国图腾之一。

凤鸟、鱼由箭串联,佐证了《山海经》“颛顼死即复苏”的传说,而“凤鸟鱼箭”组合或许为颛顼(鱼凫)族的族徽

“颛顼死即复苏。”说明颛顼死后,继任的颛顼族蜀王继续沿用其祖先部落图腾,并用青铜器铸成神像、玉器雕成礼器祭祀。

三、颛顼长啥样?

 王充在《论衡·骨相篇》中说 :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

“颛顼戴午”,首先“午”对应农历五月,“午”有突出的意思,所以很可能是一种五角型王冠。说文解字说: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

黄金权杖上的“戴午”蜀王

其次,午还可能是一种像干戈的武器,我们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面具中也能发现一些符合的特征:

第三,午,还可能是冒起的尖头顶,如下图:

也可能是这个样子:

如果黄金权杖确定为颛顼的法器,“颛顼戴午”应该就是权杖上的五角型王冠。

四、颛顼帝的功绩

颛顼有“天人地”三大功绩:

1、天:制定“颛顼历”。因为颛顼曾到东夷部落学习,伏羲是《易经》八卦的创始人,《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天文历法,指导农事和生产生活,颛顼历与东夷《易经》有关;

2、人:绝地天通,整合华夏文明。

《山海经》记载:帝(颛顼)令重献上天,令黎抑下地。

《尚书》记载: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

是说,颛顼帝平定诸神之战,并分隔天地人神,重塑华夏文明秩序。这个知识点或许潜藏着三星堆祭祀坑的秘密,以后会详细分享。

3、地:治水,并划定九州。上古历史两次著名的治水事件,一是颛顼治水,二是大禹治水,一堂国学认为,“治水”不仅是修筑水利工程,疏通河道等,治水其实是一定阶段人类文明统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的“代称”:

1)治,有名词和动词两层含义。

名词“治”,本意为河流名。《说文解字》: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又水,出泰山。两条治水河都在山东半岛(东夷部落)。

动词“治”,有治理,统治的意思。

2)水,洪水,喻水神共工。上古时期“洪水猛兽”作乱,很可能是指颛顼战胜共工的这段历史。洪水喻水神“共工”,猛兽喻“蚩尤”。颛顼及其孙子大禹是黄帝部落,共工,姜姓是炎帝部落,祝融氏的儿子。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蚩尤,三苗九黎部落首领,生于姜(江)水,也是炎帝部落。

这样看来,颛顼治水、及其孙子大禹治水,实为炎黄部落之争,华夏文明融合。

(作者: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古篇|青铜时代:三星堆遗址,帝都辉煌前世
《山海经》里的三星堆黄金权杖密码
三星堆鱼凫王朝是有虞氏扩张时期的产物
黄帝与聊城-聊城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昆吾(第二稿)
神话故事系列6:帝俊,一个被黄帝氏族抹去印记的上古天帝
三星堆金权杖的秘密破解!真知堂:蜀国开国之谜,鱼凫王武功纪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