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罚与肯定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成的结果
武汉心斋   人本/超个人心理研究中心  

中国超个人心理学大本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灵成长服务,致力于身心灵全人发展与实践。



“你要乖哟!这样我才会喜欢你。”。


“你真棒!”当一个孩子无论是那方面,表现得很好时。


“你好好待在家里,这样我就买你喜欢的玩具。”


很多大人常常跟孩子说这些话。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这是正增强的鼓励方式。孩子为了讨好大人,或是得到奖励品,就做出了大人们要的行为。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


在一次的演讲中,有个大人问我问题:


我的孩子从小就被鼓励好好读书,听话,做家事。每次他完成了我所要求的,我就会给他钱,或礼物,或奖品。小时候给的少,还好应付,现在上了中学,就没有办法驾驭他了,因为没有这么多钱及奖品。他也就越来越不听话了。我该怎么办?


“你再吵,再哭,就不是好孩子。”


“你成绩再不进步,你就没有未来,你会找不到工作,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很多大人常常这样对孩子这么说。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这是负增强的恐吓方式。孩子为了讨好大人,也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就做出了大人们要的行为,或是对抗。


在另一次演讲中,有许多大人提出相似的问题:


讲多了这些话之后,孩子并没有停止哭,停止吵,成绩也没有如期的更好。我很失望,无奈,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如果还吵闹,我就要你罚站。”


“你成绩再跟不上,就不准看电视。”


“你再这么不听话,我就要打你了。”


很多大人会这样对孩子说,有的人真的打孩子。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这是处罚的方式。孩子担心受到处罚,或是做出了大人们要的行为,或是对抗。



在另外一次的演讲中,有个大人问我问题:


现在罚站,禁看电视,或是打孩子,一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久而久之,他们也不怕了。或是养成了一些阳奉阴违的行为。没有根本的作用。怎么办?


有一个报道:有个孩子被关在家门外,因为成绩没有达到父母定的标准。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被关在门外。只是,这一次是被媒体报了出来,因为孩子找警察送他回家。孩子的母亲是大学教教育学的教授。


普通心理学上有个说法,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认同—得到别人的认同,也要得到自我的认同。其实,这是个似是而非而且相互冲突的表述。怎么说呢?一个人如果仰赖别人的认同,那么他必然无法得到自己的认同。因为既然“认同”的根源是来自于外面,自我的认同又如何发生?一个能够自我认同的人,本身的自尊自信必定来自于内在,又何须得到他人的认同?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人最为痛苦的地方,因为又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喜欢,但是又不想要取悦他人;又想要自由自在的做自己,但是又担心别人的批评。我曾经对一小群人做过一个测验,题目是:如果有十个人中有8个人喜欢你,但是有2个人不太喜欢你,你会更在意那8个人还是那2个人?基本上10个人中有9个人会在意那2个人。


生活中,人的矛盾就在这里--希望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但是又不可能。理由真的很简单,因为我们从小就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的想法,行为,情绪都是来源于大人。小孩子的一切,都是因着大人的灌输与影响,孩子很少有机会自我表达孩子好,因为大人的赞美,孩子不好,因为大人的责备。逐渐的,孩子们失去了自己的探索与冒险之心,也失去了自己。然后,所有的认同就来自于外在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到不仅是自己怕别人不喜欢,别人也同样的怕自己不喜欢他。但是,他仍然不敢贸然突破别人的评价,不敢探究别人否定的看法,更担心碰触别人不舒服的感受,因为那是他自我认同的根。


赏罚教育,只会让孩子将自己的自由,自尊及自信交给他人,因为那些赏或罚自己的人,是在高位阶的,如老师、父母、长辈、权威等等。所以,孩子的努力,成为“你好聪明”呀!孩子的投入,成为“你好棒”呀!他们的辛苦,成为“你好有地位”呀!成为“你好有威风”呀!成为“你好帅”呀!成为“你好能干”呀!成为”你好有影响力“呀!


这些形容词,成为自我认同的支持,成为自我认同的安全感,成为”爱“的给水库!渐渐的,认同自己的群体,从权威、长辈、师长,扩大成同事、朋友、同伴、伴侣等等。



当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微笑的时候,大人说“你的微笑,让我觉得很温暖呢!谢谢你!这个孩子知道他的微笑被接纳,对你有些帮助。


当一个一岁的孩子将菜摘得有支零破碎,大人说”你很认真的在帮助我摘菜,谢谢你!”这个孩子知道他摘菜的努力被肯定了。


当一个两岁的孩子将地板拖得有点湿,因为水多了点,大人说“你拖地很认真呢!如果拖把的水再少一点就更好了。我很感谢你的协助呢!”这个孩子知道他的行为对这个地方的清洁有些贡献。


当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可以自己脱鞋穿鞋,大人说“你自己能够脱鞋和穿鞋,你有能力这样做。真棒!”这个孩子知道,他有能力自己做到这些事情而不用依赖大人,内心会有成就感。


当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协助家务事,大人说“你开始分担家务事了,你是家庭中很重要的成员呢!”这个孩子知道他有能力参与家事,在这个家他很重要。


当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将东西拆开,想要了解它的结构,大人说“你拆开这个东西想要了解它,你很有研究的精神呢!”这个孩子知道,他的探索是被鼓励与肯定的。


当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面对别人打他的时候,能够告诉他说“停!你为什么要打我?”大人说“你能够告诉打你的人停下来,真的很勇敢。你可以保护自己。我很感动。”这个孩子知道,他的勇敢精神被支持,被鼓励。


当孩子五六岁,七八岁……随着岁月的推移,孩子在具体事件上,努力被看到,分享被听到,投入被认识到,辛苦被接纳到,情绪被了解到,认真的态度被肯定到。渐渐的,他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是那些形容词--不是那些成绩,不是那美貌,不是聪明,而是自己的能力,是对他人的帮助及贡献,是自己的投入,是自己的认真态度,是自己的勇气。此时,他的自我价值,来自于自我的肯定。


一个孩子的自信自尊,或是安全感与爱的需求,从小的时候,是来自于大人的赞美与肯定。但是如果大人们只是用一些赞美词来表扬他,那是来自于大人的“高姿态”非平等的,因为他们用的是那些没有养分的,无法内化成自我肯定的,有内在动力与确定的“空洞”的形容词。但是来自于有养分的,那些对孩子行为、态度、努力、价值、贡献的肯定,是踏实的,具体的,积累的自我能力的肯定。久而久之,孩子内化的是对自我的信任,关心、自爱与安全感。这是公平的,横向的,全人的接纳。


赏罚教育,来自于大人的标准与尺度;肯定教育,来自于孩子内心的自我欣赏与确定。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不教中,达到无为无不为的教化的目标;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成的结果。


这种肯定教育,值得大家来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教育孩子,应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境界
2019年汕尾市4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答案
父母要用权威影响孩子
校园内不能忽略的认同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