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路名变迁话沧桑

  路名变迁话沧桑

闲散人 

上海市区的路名很有特色,除了南市区(2000年并入黄浦区)尚有一些名为福佑、大吉的街道,其它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的省市县或地区来命名马路。其始作俑者还是租界工部局。1865年,公共租界里的首批马路被命名,其中南京路列为第一,成为上海的“大马路”。后来许多内陆城市也仿效上海租界的做法,用省市地名来命名街道。当然,上海的旧路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由外国城市或人物名字组成,从中不难看到当年洋人秉政的历史痕迹。

笔者原来家居所在的杨浦区内,马路多以中国北方的地名命名,而在1915年以前,沪东地区有不少是以大英帝国统治下的殖民地或远东的城市命名。如现在的杭州路(曾名黑龙路)原名加尔各答路,洞庭路原名西姆拉路,河间路原名孟买路,平凉路原名马德拉斯路,广德路(曾名广信路)原名德里路,这些都是印度的首都和城市之名。宁国路原名拉合尔路,该地现为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卡拉奇,也是南亚著名古城。广州路原名科伦坡路(日伪统治时期一度易名为韩国的光州路,胜利后又更回广州路名),是斯里兰卡首都之名。凉州路原名喀布尔路,临青路原名坎大哈路,它们分别是阿富汗的首都或城市之名。福宁路原名曼谷路,是泰国首都之名。

在租界开放供华人居住后,在“华洋混居”情况下,这种拗口的洋路名已很不适宜,工部局于是将这些带有浓厚的殖民地情愫的路名更改为中国的地名。

上图为淮海中路,即过去的霞飞路。


在一战的索姆河战役失利后,法国的霞飞元帅被解除了军中的实职。

租界本是洋人的天下,是故路名还多用来表示或寄托他们对本国的名人或在沪洋人的尊敬与情怀。法租界就多以法国的名人命名街道,有时则用以纪念在沪生活过的法国公民。前者有贝当路(今衡山路)、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福煦路(东段为今金陵西路,西段为今延安中路)等,这些都是法国当时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将帅,他们的彪炳功绩与赫赫威名,让走在这些马路上的行人能多少感受到“法国的光荣”。后者有葛罗路(今嵩山路)、敏体尼萌路(今西藏南路,其中北段后改称虞洽卿路)、白来尼蒙马浪路(今马当路)、环龙路(今南昌路)、台拉斯脱路(今太原路)等,这些人士中,有的是曾当过法国驻沪总领事;也有从法国来上海作飞行表演而坠机身亡者,如环龙(Vallon Rene);有的是旅沪法国人,在一战时战死疆场。这种用普通旅沪法侨命名的路名还不少,今天的永嘉路、乌鲁木齐南路、康平路、山东南路、襄阳南路、建国西路、南昌路东段等,原来的路名,也都像太原路一样,取自一些从上海归国参战而又牺牲的法侨名字。在沪居住的法侨权利机构公董局(机构设在原来位于淮海中路上的比乐中学内,地铁一号线的黄陂路站出来的中环广场,就是比乐中学的原址)以上述法国人名来命名马路,既是“法兰西情结”的流露,也反映了旅沪法侨的“上海意识”,毕竟这些人和上海的“法国城”(旧时对法租界的称呼)有着直接的关联。


贝当老元帅和上海曾以其名字命名的马路,衡山路曾叫贝当路,衡山公园叫贝当公园。

类似用各国在华名人命名马路的做法在公共租界也有,如赫德路(今常德路)、戈登路(今江宁路)、熙华德路(今长治路)就是。而1925年辟筑的天山路,最初亦以美国总统林肯名字命名。除政坛名人外,沪上还有一个用路名纪念重要的教会人士的现象,如虹口美租界的实际开拓者是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主教亦被早期沪人称为监师,今虹口区的塘沽路旧名文监师路,因其姓氏发音为“Boone”,故上海市民习惯上将此路叫做“蓬路”。此外还有福开森路(今武康路)、赵主教路(今五原路)、姚主教路(今天平路)、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劳神父路(今合肥路)、孟神父路(今永善路)、杜神父路(今永年路)、古神父路(今永福路)等,都是旨在纪念外国传教士的路名。这些教会人士在租界社会中的地位之高,于此也可想见。当年十里洋场中像教会路、教堂街、教堂路这类路名也不鲜见,甚至好几条马路都曾用“天主堂街”来冠名,如今天的四川南路、蒲西路、梧桐路,当年都曾叫天主堂街。这说明,由异域移入申城的基督教文化之树,业已在上海滩的土壤中扎下了根。


文惠廉主教(笔者儿时就住塘沽路附近的河南北路,曾

去蓬路排队买菜)

租界收回后,带有洋味的旧路名也似过眼云烟,基本上被中国各地的地名所取代。但以人名命名马路者仍有,如抗日名将谢晋元、张自忠的名字即被用来命名马路。而环绕市区的大道则用“中山”之名加方位、序数词命名,还有以其号“逸仙”命名的重要干道,跨连着杨浦、虹口、宝山三个区。当年在反清革命中曾与孙中山先生齐名合称的黄兴,也被用来命名马路(即过去的宁国北路)。五角场附近更涌现出著名的黄兴绿地。今后,只要路名不改,上海的市民就会记住这些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上到下依次为黄兴、张自忠、谢晋元

沪上还有的马路并非用地名或人名来命名,诸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美好意愿,在马路名字上也有反映。当年住在“大杨浦”时,这里据说是“九政十八国”,如复旦大学的边门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正门就在国定路上,周遭的马路有政通、政民、政立、国顺、国权等马路,纵横交错。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马路的汉字下,都还有着拼音字母,但并非每条马路的拼音字母都正确无误。2001年5月,笔者因有事到五角场警署办理有关手续(当时买了财大小区的房子),曾途径附近一条叫国庠路的小马路,看到路牌上该字下的拼音赫然标示为Yang。“庠序”本为古时乡学的称呼,“庠”字的读音与“乡”同,拼音当为Xiang,此字在现代汉语中几乎停止了使用。显然,有关的市政机构工作人员在制作路牌时,想当然地把庠字念成了“痒”字,只是这样一来,好端端的国庠路,从读音上竟成了国“痒”路,多少有些滑稽。虽说南来北往的人也不少,真正去注意其拼音的毕竟是少数,但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标识路牌的汉语拼音上同样也不能出现错误;何况这里毗邻好多所大学,如复旦、同济、财大等,而就读的莘莘学子中还不乏来自各国的老外,这些基本上是靠拼音入门来学习汉字的留学生,说不定在哪天散步时,就会看到国“痒”路的路牌,爱较真的也许还会向身边的中国人发问,届时,“出洋相”的可能不是洋人,倒可能是做东道主的“阿拉上海人”。


曾被用拼音标注为国“痒”路的马路

后记:丙申年端午节,也就是昨天,我想请目前住在五角场附近的儿子再去打探一下,国庠路的路牌是否改了拼音,他肯定地表示,已经改过来了,据说该路牌在前些年的“新闻坊”节目中遭到民众的举报,已经得到纠正。儿子还强调自己是专门去看过的。我觉得有必要在后记中提一下,这种有关大上海颜面的事情,确实是马虎不得的。既然有关负责其事的部门改正过来,也是好事一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滩戏曲舞台的变迁
上海有没有河北路和石家庄路?
上海有一百年老路,原名福开森路,37处历史建筑,见证了沧桑变迁
【大路朝天】老照片探析老街 汉口华景街的前世今生
百年沧桑的南京路
转帖:识字也不一定就认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