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欧无票车程,见识欧人失礼与赔礼

 

       一脚踏入站台,轻松而疑惑:怎么没检票就闯将进来?





北欧无票车程

文/郑宪

  挪威行程毕,由奥斯陆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北欧自由行这段路程,相距600公里左右,我们选择乘国际列车。但在即将到达奥斯陆火车站时发现,出国前从电脑上打印下的车票单囫囵出错,竟是飞行目的地冰岛,风马牛不相及。真是上海人跑外国码头,一错也成乡下人。


  好在离发车时间尚有余,一拨人直入奥斯陆火车站内探营,有人快速通过微信给在斯德哥尔摩为我们订票的朋友,让他将几个月前在网上为我们购买的车票搜索而出并快发过来。没几分钟,网上订购的电子票便传输到我们手机端。朋友同时告知:各位看到自己电子票上的二维码了吗?无需将车票纸质打印出来,届时有人会来扫一下你的二维码,一切便OK。这边网上交流毕,那边入火车站探营的人也得胜归:“有电子票即可,车站畅行。”


  那趟车的始发时间是下午4点56分,抵达目的地是晚上9点50分。我们一行8人,携大小行李入火车站。先进一层,再随自动扶梯上二层。电子大屏指示我们入9号站台。迤逦走,穿过一家家繁华商铺,走过摩肩流动的人群,然后看到斜阳映照下的站台,有伸向前方闪闪发光的铁道线和一列列银灰的列车。9号站台在最右边。一脚踏入站台,轻松而疑惑:怎么没检票就闯将进来?


作者亲见的车站和月台


  因为陌生,故惴惴早到,我们的列车还呆在见不着身影的远方。电子票上显示,我们座位在一号车厢,那站台的地面该有相应的候车号码,但寻来寻去不见号,只有A区B区之分。发车时间趋近,我们的列车方缓缓驶入站台,慵懒停驻,但不打开门,更无乘务员下车接客。抬眼望列车上有无车厢编号,上下左右无痕。此时,开放的站台拥挤起来,各色人等穿梭。近旁,有两位看似当地的旅客,我们有些不安地叨扰问:车的一号车厢,是在这边的头还是远处的尾?两位莫名地微笑,耸肩,摇头,好像他们听不懂上海人讲的英国话。人越聚越多,声浪从无到有到轰轰嘈杂,有点集市菜场味道。在国内乘过高铁的我们便开始比较,并滋生怨气:这先进的北欧,冲这一派乱哄哄的列车站台及略显陈旧的车厢外观,落后崛起的中国几年?消极的差评刚起,那车厢的门则已悄无声息打开,每节车厢右上方同时点灯般亮起车厢的号码——哈,眼前就是一车厢,车厢门在我们脚尖头。


  喜悦替代批判。鱼贯上车。慢,依然不见乘务员。就这么无凭无证一脚踏进车厢?别人会不会说国人无礼无序争先恐后?索性礼让慢行,请那些外国佬去抢跑道,其实是闪在一边看山水,看别人怎么动手脚,怎么斯文儒雅合理摆放大小行李,我们亦步亦趋效尤。


  手无车票单的我们(周围不少人是手持票单的),依靠手机微信显示座位入座,每排座位连走道就三个,座位间,置固定并加上可以拉开边的方桌,有多至四人的隔桌座位,有两人双椅对座,有单向一人独座,无论什么座,真叫一个大,脚伸长,手放开,身心一下松弛安定下来:地方大,半个家。


 

空荡荡的列车车厢


本文作者在车上


  车滑翔移动行进。我们中一位年轻女士往车厢后逛一圈,回来发现新大陆似地宣布:这车里,连吃喝都为你准备妥当,不信可以向后转,检阅一下。于是我们到车厢后部,检阅到的物品如下:瓶装矿泉水,热咖啡,热茶,牛奶,各式调味糖及果糖,饼干,水果主要是橘子,甜品是装于一个个纸袋中的小蛋糕。即,在往斯德哥尔摩近5个小时时间里,你即便袋中无粮也不必慌,忍饥挨饿及干渴与你绝缘。不过,所有物品,没有乘务员为你直接服务,你需要,随意自取,且源源不断,一旦食物水果被取完,回过身再看,东西已悄然续上——隐形的贴心的默片般的服务。


  开始有了好心情,感觉一种新享受。在这种享受的感觉中来了验票的女乘务员,手拿一个小检票机,微笑着地对我们中的一位先验票,对着手机里的二维码一扫,过。然后发现我们8个中国人的电子票资料在一个人的手机端均有反映,便问:“Together(一起)?”遂在一部手机上统一扫过,对码不对人,一分钟内结束。效率,尊重,信任,都在一分钟里涵盖。


  继续无人服务的无票旅行。别人对你尊重,别人对你信任,你也有义务和责任回报。在每个人或一组人的桌子下椅子边,一个个塑料小垃圾袋整齐划一地张嘴安放好,等待每位乘客的废物果壳投入。这是形成车厢良好卫生习惯和制度的硬性明示,但是很恰到好处地让你感觉舒服——你的主动清洁行为产生参与付出的意义。所以,本次列车之后虽不再有乘务员现身,但环境卫生始终保持自觉劳动后的洁净。


  有人开始批评列车走得慢悠,那车速,比国内高铁慢一大截,一般一小时一百二十公里左右。慢悠的车,竟还有点晃;在车厢里行走,人常常稳不住地左右倾斜。老爷轨道旧时车?安稳快速而言,北欧列车明显输于本国高铁动车。但又有人“换位思考”为其辩护:欧洲列车就是让你慢享受的,人少,安静,拒绝狭窄,提供宽松,并保持可细读的经典性。经典,需要适度的慢条斯理,阅读景色,需要低速度,方能真切看到如画美景的细胞纤维。那晚是中国中秋前一天,十五的月亮十四圆,列车窗外斜挂一轮鲜嫩黄色的满月,随咣当咣当列车伴我们行走很长一段。如果似国内高铁般风快,此景那情便快闪虚幻了。


 


随行的朋友们

北欧列车车厢趣景


  这趟国际列车,真要提出批评的是一帮腔调很绅士的北欧人,他们就和我们隔一排座,聊天声嬉笑声随着喝下一瓶瓶灌装的啤酒愈益膨胀轰鸣。我们中一位女生被吵得换到前面的空座,那其中的一位绅士竟客气当福气,干脆一屁股坐在离席女士座位的扶手上,借酒力说话分贝持续高涨。我要对那天晚上在车上喝酒的不相识的北欧人批评:你们太吵,大声,嘈杂,目中无人,影响别人休息,缺乏在大众环境中的静谧教养。我们8个上海人,很安静,无一丝喧哗,显示了讲究礼仪的风度举止,除了那列车摇晃时,我们自带的喝水瓶,有两次咕噜噜从方桌上滚到车厢走道,引起了一些哗啦的声响。其实在北欧,我们一次次在大马路上,看到穿戴西装革履的欧洲人,迎着人行道的红灯依然阔步向前。所以,许多的不文明举止,绝非国人专利,世界通行,即便最富有的北欧。


  以上的不愉快情绪及漫想,却不影响那辆北欧列车掐死分秒地准点到达了斯德哥尔摩。到站,乘务员也照例未见,真正一丝不苟达到中国人的“恕不送”境界。但车厢干净如初,所有杂物由乘客放入了一个个垃圾袋内,包括那些北欧人喝下的一大堆空啤酒瓶。下车鸟散,没人也没闸机查验你的票,无缝拼接走入开放自由的新天地。却是我们中的一位,忽地被一人轻轻拽了下,是车上那群北欧人中的一个,五十多岁,衣饰考究,戴眼镜,须发花白,快速讲一通话,完了做个再见手势去追他的同伴,人即没入夜色中。那话翻译给大家的意思:“他道了个歉,代那些喝多了酒的朋友们。”


  想这位,应是北欧绅士中的绅士了。


(本文刊于2016年10月20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本文部分照片由作者提供




这是“朝花时文”第1004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037@jfdaily.com。 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铁显示无票,为什么上车后却有很多空位?
为什么进高铁车厢时不查票,普通列车进车厢时却要再查一遍票呢?
空座 | 高志宏
上海地铁一老外晕倒 3节车厢乘客10秒内跑光
上海:老外在地铁上晕倒 车厢乘客10秒内跑光(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