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群可爱的狗狗以保护濒危鸟儿为己任


新西兰“保育犬”项目

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让狗狗参与野生动物保育的国家

1890年,Richard Henry先生借助受训的狗成功捕捉许多几维鸟和鸮鹦鹉,并把它们转移到一个清除了入侵捕食者的岛上以期保育。不过他选的小岛离大陆太近,老鼠和鼬都能游过去,于是后果可想而知。Henry先生因此郁郁而终。

新西兰以政府为背景、系统性地训练狗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1987年,新西兰负责野生动物保育的政府机构“环保部”成立后,接管并继续推进保育犬项目至今。

“保育犬”的由来

在19世纪欧洲早期移民登陆新西兰之前,这片大陆除了几种蝙蝠之外,没有任何陆生捕食性哺乳动物。正因如此,几维鸟、鸮鹦鹉、巨水鸡等诸多本土鸟类才能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

然而,当欧洲人带来了大量猫、鼬、鼠、袋貂之后,新西兰的本土鸟类就遭到了灭顶之灾。新西兰是个岛国,生态系统简单而脆弱。一百多年来,近20种新西兰特有鸟类因过于“呆萌”而被以鼠、鼬为代表的外来捕食者捕杀至灭绝——新西兰许多本土鸟类没有演化出任何对抗这些外来捕食者的措施,尤其是尚在巢中的鸟宝宝以及几维鸟等不会飞的鸟儿。

一个鸟巢里的幼鸟同时被两种入侵动物袭击,捕食者分别是帚尾袋貂(Trichosurus vulpecula)和黑鼠(Rattus rattus),摄于新西兰。图片:ngamanu.co.nz

这其中,由入侵鼠类导致的物种灭绝要远多于其他入侵动物。毕竟小如一只老鼠,也可以轻易捣毁它遇到的任何鸟巢。对于那些种群数量只剩几百只的极危鸟类来说,每少一只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

20世纪后,新西兰政府终于开始着手保护本土野生动物。早期的方法很被动,人们往往采用毒饵和陷阱笼来引诱、捕杀入侵动物。然而此时诸多入侵捕食者已遍布新西兰南北,极难被杀绝,且上述方法效率低下,容易引起环境问题,而且可能会误杀当地居民的宠物猫狗等等。

陷阱笼和毒饵都是在新西兰十分常见的捕杀入侵动物的装置。图片:Jon Sullivan / flickr.com

毒饵标记照片。图片:Jon Sullivan / flickr.com

之后,新西兰政府主动出击,选择了很多近海小岛,在清除岛上所有入侵哺乳动物后成立了保护区。位于新西兰北岛的Hauraki海域就有许多这样的“无入侵动物”岛(Pest-free islands),它们是诸多本土濒危鸟类最后的家园,包括种群数量只剩一百余只的极危鸟类鸮鹦鹉。

Tiritiri Matangi岛就是新西兰Hauraki海域诸多“无入侵动物”岛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也是为数不多的普通游客可以前往的岛屿保护区。图片: Kathrin & Stefan Marks / flickr.com

然而,老鼠之顽强令人头疼,它们会隐藏在汽车发动机深处,悄悄随人类一同登陆这些岛屿,其智商之高,行动之敏捷、隐蔽,单纯靠人力很难抓捕。此时,一个感知敏锐、行动迅速且能领会人类意图的助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Hauraki海域的某个“无入侵动物”岛上曾发现老鼠的踪迹,利用陷阱笼捕捉失败后,人们派出了一只狗狗,在两小时内就找到并杀死了这只老鼠。

“保育犬项目”(Conservation Dogs Programme)就此展开。

一只叫Piri的保育犬守护在奥克兰通往Hauraki海域诸岛的渡船码头检查。图片:Pai和Piri的脸书主页

保育犬的日常

新西兰环保部的保育犬团队如今由83只狗狗组成,它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北岛Hauraki海域的“无入侵动物”岛及附近沿海保护区内搜寻鼠类等入侵动物,为在此繁殖的20余种海鸟和多种陆生濒危特有鸟类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

如有需要,保育犬也会去“支援”外地。2015年,新西兰南岛但尼丁市附近的Orokonui Ecosanctuary森林保护区潜入了几只鼬,它们杀掉了保护区内所有的五十多只南岛鞍背鸦Philesturnus carunculatus)。南岛鞍背鸦属于雀形目垂耳鸦科,是新西兰南岛的特有鸟类之一,喜欢在森林的地面和林下灌丛活动,所以很容易被鼬捕杀,然而没有人能找到这些入侵的鼬。最后,一只保育犬来了,工作开始后马上精确定位了那一家子鼬以及它们的巢穴,这些鼬很快就被处死了。

这一家子鼬的事儿上了新西兰奥塔哥大区的新闻报Otago Daily Times。图片:odt.co.nz

但是,因为这个事件,南岛鞍背鸦在南岛大陆上的最后一个种群彻底消失了。现在想观察这种奇妙的鸟儿,只能乘船去南岛附近一些清除了外来捕食者的小岛保护区里寻找了。

南岛鞍背鸦。图片:红嘴蓝鹊摄

除了抓入侵捕食者,保育犬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帮环保部的野鸟保育团队找鸟

比如,新西兰“国鸟”几维鸟白天都在密林中的地洞里睡觉,晚上也在林子隐蔽地里觅食。然而工作人员仍然得不时寻找它们,以精确监测种群数量和扩散情况,同时,环志和迁地保护时也会有类似的“抓鸟”需求。这时,配备一只受过训练的保育工作犬就能很容易地发现藏在密林中,甚至地下的几维鸟们。

当然,参与这项工作的保育犬都带有特制的“口罩”,以避免无意中伤到这些鸟儿。

这只叫Rein的保育犬成功地在密林中的地洞里找到了一只几维鸟。图片:Rein的Instagram

除了几维鸟,保育犬还可以高效地寻找很多其他鸟儿,比如新西兰北岛的褐鸭、南岛西海岸大区的山鸭啄羊鹦鹉,以及南岛东南海岸的黄眼企鹅等,这些基本都是生活(特别是繁殖)在人迹罕至之处的大中型濒危特有鸟类

此外,除了野外工作,保育犬还负责面向公众卖萌和科普。保育犬团队的明星狗狗Piri和Pai甚至有自己的脸书主页和大批粉丝。她们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一些工作花絮、保育新闻和自然科普知识——这种以动物为主角的互动形式看上去要比找人干巴巴地讲课、写文章更受欢迎。

“网红”保育犬Piri和Pai。图片:Pai和Piri的脸书主页

不是所有狗狗

都能成为保育犬

训练师会根据保育犬的两大工作内容训练要求,严格选择不同犬种:机警活泼的梗犬主要承担追踪、猎杀入侵动物的工作;嗅觉灵敏、速度快且耐力好的指示犬则负责搜寻濒危鸟类。负责这两项工作的狗狗在环保部的保育犬团队中大约各占一半。

训练时,工作人员会把沾有老鼠气味的物品藏在各种诡异的地方让狗狗找。图片:Piri和Pai的脸书主页

保育犬唯一的问题就是训练和工作的时间太长、成本太高。一只候选狗狗必须完成18个月的连续训练才有保育犬工作许可,并且在10年服役期内仍要每周进行强化训练,这不论对于训练师还是狗狗,都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保育犬与训练师的数量增长并不是很快,而且工作地域范围也比较局限。

不过自2016年始,环保部保育犬项目连续获得新西兰邮政全资子公司邮政银行(Kiwibank)提供的高额赞助,八十多只工作犬及其训练师团队的保育工作得以继续下去。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作者@红嘴蓝鹊

喜欢他还可以关注

 鸟生 

id: birdslife

原创国内外关于鸟、自然旅行和自然保护的信息和科普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敌多食物少,它们要灭绝了!航空搬家服务了解一下?
几维鸟,比猕猴桃还要好吃(划掉)可爱100倍!
什么熊猫大象长颈鹿,这家动物园一概不要!他们养的是啥?
百鸟园(070)几维鸟
看各国“国宝”动物
几维鸟新西兰的奇异鸟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