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汗的厨子不简单:不想当大臣的厨子不是好侍卫

 在古代宫廷影视剧中,我们时常见到御厨们烹制的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珍馐美味,鲍鱼烩珍珠、鱼肚煨火腿、鲜蘑菜心、牛乳菱粉香糕……小心翼翼传膳、试膳、侍奉在侧的宦官宫女们也是观众们熟悉的“故事背景墙”。


影视剧《甄嬛传》中的宫廷美食


国历君之前专门讲过古代御厨的历史时代 | 在古代,御厨能经常见到皇上吗?),今天,我们来讲讲影视作品中鲜有涉及的元代宫廷厨师,他们又是如何工作的?

 

元代御厨“宝儿赤”和他的所属单位——怯薛


在元代宫廷的御厨有个特殊名号,他们被叫作——宝儿赤(汉语又可译作保兀儿赤、博儿赤),意为厨子、膳夫。


元代宝儿赤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御厨不同。这种不同首先体现在其所属的“工作单位”上。宝儿赤,是蒙古贵族“怯薛”的一种;怯薛,是蒙古语kešig的对音,意为“轮番值宿守卫”;怯薛是古代草原社会的产物,由游牧主个人的“伴当”演变而来。


伴当、怯薛组织、宝儿赤关系示意图

 

在草原游牧文化中,伴当是游牧主的个人私属,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物化性质。主君会给予伴当以保护和生活资料,伴当则为主君担任卫士,操持家务,或是统御队伍。信任和忠诚是二者关系的重要基础,既有主仆属性,又有人情味儿。


早在统一蒙古草原前,成吉思汗就将身边的伴当们组成了亲兵卫队,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后,将这支护卫队扩展成了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的万人怯薛队伍。这一万人被分为四队,称为四怯薛,轮番入值,每番工作三昼夜。四怯薛分别由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开国伙伴”——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担任队长。


博尔忽雕像

 

怯薛组织延续了伴当的基本职务,兼有帝王的宿卫、皇室的家务干部、质子营、贵族子弟的训练学校,以及行政差遣等多种功能。在工作中,根据距离帝王远近的分为“近侍”和“宿卫”两大类。近侍执役内廷,主要负责家务方面,宝儿赤——厨子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除了宝儿赤外,还有各种“赤”,如速古儿赤(管理冠服)、火儿赤(佩弓箭者)、火你赤(牧羊人)、帖麦赤(牧骆驼人)、昔宝赤(鹰人)、荅剌赤(司酒)、虎儿赤(奏乐者)等等十几种,涉及皇室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因为由怯薛负责处理皇室家务,所以元宫廷中并未有大量宦官。)


【元】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其中的怯薛侍从形象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怯薛,是元代王室家务与国家行政的合一性组织。也就是说怯薛成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他们既要作为内侍,操劳皇室家务活;又可出仕,担任政治机构中的重要官员。在元代政治中,怯薛组织可以说是官僚统治阶层的核心部分,是一种超乎中原汉地传统官僚组织之上的存在。


当然也是一条当官的捷径,称为特选(在元代被称为“别里哥选”),与由科举、吏员入仕的常选相区别。怯薛在仕途中的优越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升职快,皇帝直接指派,无须经过常选考核。二是当大官,元代的高级官员,特别是中书省(中央行政部)、枢密院(军事部)、御史台(司法部)和各行省(地方行政部)的主要官员,大多出身于此,贵盛之极。所以,挤破脑袋进入怯薛组织,是大家向往的事。

 

宝儿赤——作为厨师的烹饪基本功

 

各种怯薛服务人员各司其职,宝儿赤主要负责“亲烹饪以奉上饮食”,认真细致地制作各色菜肴。

 

元代随着各民族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各民族饮食文化也相互影响,宫廷御膳得以迅速发展。食材愈加丰富,米谷、肉食、蔬菜、果品、茶饮、香料繁多。烹饪技术愈加考究,御厨往往融合蒙、汉、回等多种技艺。同时还讲究膳食的保健功效,御膳呈现出多元、奢华等特点。

 

《饮膳正要》,由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是“我国第一部营养饮食医学专著”

 

肉食制作是宝儿赤擅长的领域。元代宫廷饮食的肉类以羊肉为主,皇帝每日用羊五只。不少元诗中也记载了宝儿赤制作肉食的场景,“驼羹出御厨”“保儿赤割肉”,想必也是肉鲜味美的精致菜品。元代统治者重视宴飨,宴会中食物种类丰富、奢华,光是以羊肉为主要食材的菜品就多达几十种,其中又以“迤北八珍席”为重,元代的八珍席包括:

 

醍醐tí hú:精制奶酪类

麆沆zhù hàng:马奶酪类(另一种说法:獐的幼羔)

野驼蹄:烧扒驼蹄或调制蹄羹

鹿唇:烧扒鹿唇等

驼乳糜:驼奶肉米粥

天鹅炙:烧天鹅肉,据说烹调方法类似今日的北京烤鸭

紫玉浆:羊奶等

玄玉浆:马奶等

 

此种规模的珍馐美馔想必不会比现在的大师傅们手艺差。随着漕运的发展,南粮北运,谷物稻黍也已成为了帝王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御厨先饭进黄粱”,除了煮黄米饭吃,宫中还有河西米汤粥、羊骨粥、枸杞羊肾粥等等几十种。面食的种类更加丰富,面条、馒头(有馅料)、蒸饼、扁食、包子应有尽有,还十分讲究摆盘造型,堪称元代版“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


菜肴烤全羊

 

在煮饭过程中,宝儿赤要“以绢覆口”,带着“绢口罩”目的是防止气息、唾液等污染食物,可见当时的食品安全意识非常超前。

 

当然御厨也是一份辛苦的差事,例如契丹人石抹家族世代管理皇家膳食。早些时,石抹曷鲁侍奉在成吉思汗身侧,后来被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忽必烈的父亲)选中要了去。曷鲁随拖雷西征,在路上断了水,曷鲁就清晨起来收集草上的霜和露水,煮羹汤进呈。拖雷得知后十分感动,赏赐给他许多金帛,作为大厨辛勤工作的“年终奖”。


石抹曷鲁的孙辈石抹明里继承了祖父衣钵,在中统年间,被忽必烈派去负责太子真金(忽必烈的嫡长子,在即位前病逝,终年43岁)的膳食,明里的御厨事业干的也是风生水起,屡次得到嘉奖、晋升。


孛儿只斤·拖雷(1193—1232年),成吉思汗第四子,忽必烈的父亲。1232年率军击败金军,在回军途中病逝

 

在皇帝正式进餐之前,宝儿赤还要“先行试膳”,尝尝味道是否可口,试试食物是否安全无毒。出生在印度的伽乃氏铁哥,深受皇室信任,被任命掌管御膳,忽必烈曾对铁哥说:“今卿典朕膳,凡饮食汤药,宜先尝之。


此外在祭祀典礼和宫廷赐食中,宝儿赤的工作也是重要环节。元朝国俗规定太庙祭祀时,蒙古宝儿赤要先烹牲煮食,然后跪下割奠牲的肉(野豕、鹿、羊以及其他野生禽兽)放在太仆卿奉侍的朱漆供盘上,再进行其他后续环节。皇帝赐食就更是如此了,元诗有“银瓮春分官寺酒,玉杯香赐御厨羹。小臣涓滴皆君赐,惟有丹心答圣明”之语,御膳香羹的恩赐体现了帝王对臣下的体恤和照料,对于臣子来讲是莫大荣耀,赐食成为维系、加强君臣关系的好方法。


元代诗人萨都剌作诗《赐恩荣宴》

 

厨子也需要参与政治决策


鉴于御厨掌握的特殊技艺和这项工作的近侍特性,宝儿赤的选任历来备受重视。


首先在家事工作专业水平的高要求下,像从事御厨、骟马者这类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家族世袭式,因为家传的手艺最为可靠贴心,出色的烹饪水平是帝王饮食安适的保障。当然选任宝儿赤也特别看重人员的忠诚品质和笃慎态度。元朝国制之一就是“内膳为近臣,非笃敬素著者不得为”,所以出任宝儿赤的又往往是皇帝最为信任的重臣家族的后裔成员,与皇帝个人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宝儿赤往往与其侍奉的帝王结下深厚的个人关系,在他的所属单位——“怯薛”中也享有较高地位,进而在政治中享有特权,这一优势在宝儿赤中较为普遍。

 

现代复原的怯薛形象图

 

比如他们经常被允许在省、院、台部大臣御前奏事时进行陪奏,并参与政治决策。史料记载的“御前奏闻”事例中,作为御厨的宝儿赤、掌管衣服的速古儿赤、作为翻译员的怯里马赤等怯薛执事均频频现身。


陪奏时,怯薛执事官的实际作用也并不限于原有的职事,而重在临朝听政。辅佐皇帝掌握更多的信息,帮助君主裁决机密政务,军事、政治、财政、刑法,各个方面无不涉及。而且以近侍的身份出现在闻奏场合,在大汗及旁人心中,他们也是与一般出身的省院台大臣有别的“体己近臣”。以宝儿赤等为代表的怯薛进行御前陪奏的情况贯穿元代,成为了元制惯例。 

 

御前宣读圣旨

 

除了直接以内侍身份参与朝政外,外调为中央机构官员也是普遍现象。外调出任时,宝儿赤们比来自普通官员家庭的其他怯薛品阶高出不少,他们初次任官的品阶多集中在从四品至从五品之间,到最后退休时多能跻身到正一品至正三品的行列。

 

我们来看两个具体实例。


比如元代畏吾儿人八丹,早期是忽必烈的御厨,后来除了做饭外还领兵南征北战,多次平定西北叛乱。外调时,被任命为隆兴府达鲁花赤,隆兴府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地区;达鲁花赤是元朝地方行政系统中最大的监治长官,位高权重,官居正四品。后来,八丹又晋升为中书右丞,官居正二品。

 

大元三都展——元代将军俑

 

蒙古人月赤察儿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前文提及的“开国四杰”博尔忽的曾孙,家势背景极为深厚。至元元年(1264),才16岁的月赤察儿就被忽必烈召见任命为宝儿赤。其他儒臣为皇帝讲书时,月赤察儿还被允许留在身边旁听学习。30岁出头又被任命为宣徽使,全面掌管内廷饮膳、宗王的赏赐和部民发差等事,后来又掌握军权负责枢密院事。元成宗铁穆耳即位后加封他为太保、太师,还被封为淇阳王,成为元朝第一个生前就获得王封的异姓大臣,足见其权位之重。

 

可见,元代御厨的工作可不是我们想象的“烤烤羊肉、煮煮奶茶”那样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御厨中,工作最为辛苦繁杂的。


从入职条件上来讲,宝儿赤既要拥有出色的烹饪技艺,又要符合是忠诚的怯薛成员的条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不仅要为帝王、宗亲,以及宴会、祭祀典礼提供精美膳食、保证食品安全,还要参加政治决策,出任高阶官员,参与到国家军政中去。当然从厨子到省官的身份转变,也确实超乎了现代人的想象范围,不过这恰好是对“不想当大臣的厨子不是好侍卫”这句调侃的充分阐释。


参考文献:


李治安:《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历史研究》,2002年

刘晓:《元代怯薛轮值新论》,《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

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长按图片,支持国历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没存在感的清朝皇帝:自己让厨子追着砍,一百多护卫才四个救驾
回族聚居不分散
嘉庆帝神武门遇刺案始末:厨子陈德寻死行刺
嘉庆八年,一个47岁的厨子拿着一把短刀,...
元人秋猎图:元朝人的“军事演习”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皇帝赏赐1件黄马褂为何让大臣欣喜若狂?其实是因为这一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