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今天继续科普心理学知识,讲一讲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来自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他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实验的结论是:如果有人打坏窗户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即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生活中的破窗效应随处可见。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上周我跟同学在武功山,跟她谈起破窗效应,我觉得武功山随处可见的垃圾应该就是破窗效应的结果。我们当时坐下休息吃了些零食,用过的纸屑想随手扔掉,她的理由是:到处都是垃圾,不缺咱们这点纸屑。


我问:是不是干净的地方咱们就自觉不会扔垃圾?因为作为第一个去破坏环境的人怎么都觉得不好意思,而且事关个人素质问题。沿途真的看到不少驴友随手扔垃圾,大约都是觉得反正沿途都是垃圾,大家都在扔,自己一个人不扔也改变不了什么。


学校校园里有一处绿化带,旁边就是石板路,不知什么时候起有学生抄近路,久而久之就在绿化带中间踩出一条路。我觉得鲁迅先生写的“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的应该就是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由于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而导致的,很明显破窗效应会加大问题的破坏性,从而带来管理的难度。小时偷针的孩子任由他不管,孩子长大后就真可能偷金了。官员小贪时原谅,那么假以时日必定成为大贪巨贪。


把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是应对破窗效应的最好办法。武功山管理者在最初发现驴友上山乱扔垃圾时,在山上客栈随意倾倒垃圾时,就采取严厉的罚款措施,也许今天的武功山就不是垃圾随处可见的武功山了。


我现在住的小区,几乎家家大门上都贴满了小广告,只有我朋友家的大门上与众不同的干净,因为她跟我说,只要贴上一张她就会拿出工具清除干净,久而久之再也没人在她家大门上帖小广告了。


而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懒得费时去清理,只会跟物业抗议,物业也不作为,所以每家每户的大门都贴满了小广告。几年过去了,我们现在都能够做到对门上的小广告视而不见了,而现在走道上电梯上,不仅是贴的牛皮癣广告,还有不少喷漆广告。


是不是说破窗效应就一定不好,也不一定,我个人还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对旧思维、落后观念、陋习等事物,还真需要一个人带头去破窗,这会带动更多人去破窗,等大家都朝封建、保守、落后的事物扔砖头时,一个新的时代就到来了。封建皇权制度的废除也好,中国的重男轻女现象的改变也罢,都是从有人开始扔砖头破窗开始的。



如果您还喜欢,那就关注我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作文指导:破窗效应2
认识心理学——破窗效应
请别让“破窗”毁了我们的孩子——心理学的“破窗效应”给我的启示
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你的人生是怎样废掉的
小广告害人为何得以盛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