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 | 寒露:露已寒,将为霜

二十四节气 - 寒露 来自央视新闻 09:06

朗诵敬一丹  讲解宋英杰  

配乐巫娜 - 秋雨不成珠


每年10月8日前后进入寒露节气。露已寒,将为霜。

谚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变了天“体现的是一种累积效应,是”冻坏骆驼的最后一团寒气“。其实在隶属秋季的六个节气之中,”变天“节奏最快的就是寒露。

寒露时节逢重阳,降水锐减,浓云消退,乃人们可登高望远的气象前提。”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时重阳插茱萸的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与寒露时节气温大幅走低相关。《风土记》曰:”是月九日,采茱萸插头鬓,避恶气而御初寒。“《西京记》的描述显然更具'号召力':'九日佩茱萸,饵糕,饮菊花酒,令人寿长。'

有一则谚语,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体验中已经逐渐消失了,就是:”寒露搭桥,夏至拆桥。“从前,村边渡口的木板小桥在夏至汛期来临时需要拆卸掉,到了雨季消退的寒露时节,再把桥搭建起来。作家赵树理曾经这样描述:”每年搭桥的时间是寒露以后……早了水大,迟了水凉。“现代的桥梁已经没有了那般的季节性。

从前,漫长的岁月,人们真的是跟着节气过日子,无论农桑,还是风物,无论起居,还是行止。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深秋农谚是:”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那时候,一年到头好像就围着白菜、土豆、萝卜、玉米、地瓜转,喷香起沙的地瓜,几乎是我的最爱。当然,上树使劲儿地摇晃树枝,折腾得满树红熟的山楂掉落一地,然后认真地捡拾到筐里,也算是我的”山楂树之恋“吧。

台湾有句谚语,叫作:”九月狗纳日,十月日生翼。“是说到了农历九月,秋阳难得,就连狗都知道抓紧时机晒晒太阳。到了十月,白昼短暂,又难得响晴,太阳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不留神就飞了。渐渐地,晒太阳便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免费养生。

《离骚》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露水寒凉,落花寂寥。餐英饮露,确是晚秋时节里的一种高洁与孤傲。

随着气温的下降,“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已成往事,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寒露霜降水退沙,鱼落深潭客归家”,从秋分物候的“水始涸”,到立冬物候的“水始冰”,由密到疏,由繁到简,由动到静。

到了寒露,一重秋风一重冷,一场秋雨一场寒,有一种真真切切的冷,叫“忘穿秋裤”。谚语说:“不怕霜降霜,只怕寒露寒”,寒露已然是秋天中的秋天,而且是从立秋到霜降整个秋季中气温下降最快的节气。天气的变化进入了快车道。

  🔈宋英杰:只怕寒露寒


斗蛐蛐儿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宜出游,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阳光不若夏季猛烈,深水区难以被晒透,所以鱼、蟹都移向更为温暖的浅水区,正是临水垂钓的大好时机。

登高

寒露时节,我国北方已呈现出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就有了登高赏景的习俗。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寒露脚不

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注意脚部保暖,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池 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玉蝴蝶》

(宋·柳 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 张仲鲁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

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故都的秋》(节选)

作者丨郁达夫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气预报:今年冬天冷不冷?秋分这天早知道!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
霜降下雨好还是晴天好?看农谚咋说?
小寒节气谚语,小寒时节的谚语
关于立秋的节气谚语
霜降节气谚语
​霜降了,关于霜降这个节气的谚语你知道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