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鲜活到速冻成品,或让小龙虾痛点不再“痛”

  红透餐饮市场饭店老板却不赚钱,“网红”小龙虾遇标准化难题

  小龙虾很火,有夜宵界“网红”之称,数据统计也显示,这是一个近两年内快速成长的餐饮品类。然而让人尴尬的是,很多做小龙虾生意的餐馆却不挣钱,亏本关店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上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小龙虾餐馆的复制难、管控难、跨季难,总结起来在于小龙虾这一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而目前一些企业正在尝试将小龙虾做成冷冻制成品,吃的时候只需要简单复热,这一模式或许能有效解决火热的小龙虾行业背后的“痛点”。

  “网红”到底有多“红”?

  在餐饮业,小龙虾有夜宵界“网红”之称,那么它到底有多“红”?不久前,美团点评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里的小龙虾经济学》揭开了这个谜。

  报告显示,一方面,从商户数量来看,仅2016年第二季度,小龙虾专营店新增数量同比上涨33%,总数量达到了17670家——这一数量是散落在大街小巷的串串香商户的两倍,也是肯德基中国门店的三倍。

  另一方面,从小龙虾专营店月度用户关注度来看,今年,小龙虾市场开局提前至3月,消费者关注度环比提升208%,4月环比提升165%,消费需求高峰出现前移趋势。

  此外,小龙虾的人均消费也在逐渐走高,与去年同比增长7.2%,达到了84.4元。尤其在小龙虾受追捧的城市,人均消费更高。例如,上海、北京小龙虾专营店人均消费最高,达到90元;其次是江苏、广东、浙江,小龙虾人均消费也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分别为88.5元、86.1元和85元。

  在区域分布上,小龙虾专营店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几乎占据了全国商户的半壁江山:按照17670家小龙虾商户计算,长三角区域占据了47%的份额,即达到8352家商户,其中,江苏区域的小龙虾商户数量又独占鳌头,拥有4789家专营店;上海和浙江商户数量相仿,占据了商户份额的10%,分别拥有1848和1715家专营店。

  而且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奥运会期间,吃货们通过外卖订单消费掉的小龙虾就达到了1000吨。另据了解,全国小龙虾产量约60万吨,每斤按照最低售价15元,产值近两千亿元。

  全国近三万亿的餐饮市场,小龙虾就占据了7%~8%的份额,最大品类火锅也才30%。如此看来,小龙虾可谓名副其实的单品之王。因此,也难怪有熟悉餐饮业的人感慨道:“身边有钱、有闲的朋友,不是在做小龙虾,就是准备做小龙虾。”

  小龙虾餐店为何赔钱?

  小龙虾的市场这么大,有这么多的人和商家争相涌入,大家真的都赚到钱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位曾经信心满满开小龙虾餐饮店,到最后却惨淡收场的投资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小龙虾生意并没有那么高的利润。

  事后总结教训时,这位投资人算了一笔账:一份2斤的成品虾售价是158元,但这2斤虾需要刨除杂料,实际需要2.4斤活虾。而每斤活虾在夏季旺季的成本是35元,一份虾的酱料成本是8元,剪虾手工费3元,刨除死虾2元,打折优惠8元。以此计算,2斤成品虾中,活虾的成本是2.4×35=84元,总成本是84+8+3+2+8=105元,实际的毛利率为(158-105)/158=33%。而在餐饮行业,33%的毛利率并不算高,与其他餐饮品类比起来甚至还要低很多。

  另一位也曾经开过小龙虾店,业内人称“清华虾哥”的李林渡,到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2014年,李林渡在深圳开了一家小龙虾餐饮店,在此之前他曾到处试虾,将北京麻小、长沙口味虾、南京十三香虾等等尝了个遍,最后开发出了自己的小龙虾口味。但当年3月,营业两个月后,李林渡就发现这个模式不可持续。

  首先面临的就是没办法继续扩张:一家店做好了,但是厨师队伍跟不上,鲜虾的季节也受到限制,进入下半年就没生意,而只做半年的生意根本无法保证稳定的利润。

  具体而言,门店每个月管理费用大概有2万元,一个厨师月薪万元以上,而且不透露秘方;小龙虾只在夏季才有活虾,运输麻烦,从湖北运往深圳,死亡率能达到10%。

  中国的小龙虾产地集中于洞庭湖区域、洪泽湖区域、鄱阳湖区域,经过捕捞、装箱、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运输,才能到省会城市,三四线城市则需要的时间更长。死亡率是一方面,肉质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李林渡介绍称,为了防止早上配送到店的小龙虾继续死亡,很多餐厅会将其过油,堆放在厨房等到晚上售卖,这又极容易滋生细菌;而售卖时再次高温加热,肉质早已变化,甚至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足为奇。

  速冻成品或解行业痛点

  要想把小龙虾生意做大,到底该怎么办?经过第一次创业的失利,李林渡得出的经验是必须解决保鲜问题,同时要突破销售的季节性,小龙虾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强做大。

  同样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还有上海小龙虾品牌“虾搞虾弄”的创始人黄晓斌。虽然黄晓斌和李林渡两人并未有交集,但他们不约而同将目标锁定在了标准化的冷冻小龙虾产品上。

  2014年底,李林渡拿着团队自筹的700万元,从德国进口一批设备开始研究小龙虾的“锁鲜技术”,以期解决冬季无虾可卖、小龙虾进货价格高等问题。

  李林渡所谓的锁鲜技术,实际上就是把小龙虾成品放在真空冷冻环境中保存,通俗来讲就是速冻,吃的时候直接复热就可以了。通过这种方式,冷冻小龙虾的保鲜期达到了12个月,也保证了龙虾店一年四季有虾可卖。

  对于生产工艺,李林渡有着严格的要求。新鲜小龙虾放入特制的清洗机中,利用超声波分解清洗三轮,之后进入改造过的超高温隧道,用调制好的配料加工,最后进入-50℃的特制锁鲜设备,快速冷冻。

  虾搞虾弄的产品同样要经过类似的工艺,通过超声波洗虾、300℃蒸汽烹饪、极速冷却、急速冷冻等流程,最终制成“750g虾+750g酱汁”的组合。

  标准化模式可全国复制

  李林渡曾经专门进行过对比,餐厅烹饪一锅小龙虾至少需要花费20分钟时间,其实这已经大大影响了顾客的体验感和翻台率。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龙虾馆看起来赚钱,实际却亏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速冻工艺生产的小龙虾,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操作,只要回温一下,五分钟就能做好一份小龙虾,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费用和时间成本。

  “整个过程可以总结为无厨师、傻瓜式操作,而且成本相比以往降低了30%。”在李林渡看来,在人力、房租等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这样的模式无疑是未来趋势。

  借助这一模式,李林渡已经在深圳开了6家小龙虾连锁餐馆,不过,这6家自有餐馆对其冷冻成品小龙虾的消耗量微乎其微。目前,李林渡主要的销售途径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餐馆,让除自己以外的餐馆老板也可以无需大厨,随时快速制作小龙虾。

  同时,他还和外卖平台、生鲜食品网站、KTV、便利店、办公室等合作。比如,深圳的爱鲜蜂就选择了李林渡的产品。

  李林渡曾表示:“我们希望跟整个小龙虾产业链上的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未来的行业发展,应该是让餐厅的归餐厅,餐品的归餐品,大家分工合作,各有专长。”

  如此以2B为主要模式切入市场,只需将模式复制,不必再头疼于组建团队、培育市场、沟通上游供应商和分发渠道等环节,而将这一系列的流程标准化,覆盖全国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本报记者 李建东/文

分享到: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家小龙虾三年开店一千家,融资过亿!
不起眼的小龙虾居然被塑造成独特的商业模式
清华毕业卖小龙虾:年销10亿7成靠外卖,门店没厨师最快一月盈利
3年1000家店,这个小龙虾品牌靠什么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当红餐饮人履历大调查:不是985就是211,行业将要“变天”了?
不起眼的包子,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局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