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钟才||传说悠悠话保德

传说悠悠话保德

文/郭钟才

保德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贫穷落后的地方,但也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

这里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州北二十五里,旧有禹庙,昔人有诗咏之:“禹庙空山里,黄河绕故宫。墙凋余古绘,庭阒(qu)满秋逢。粮石清华老,龙门道路通。至今横作堑,犹藉控羌戎。”河岸有禹余粮石。所谓“余粮石”,按张茂先《博物志》所说,是大禹治水时所弃余粮化而为石。据传说,现在天桥水电站所在峡口即为当年大禹开通。看那地势,两山逼狭,水势阻碍,激流澎湃而不见其溢,确有当年疏凿的痕迹,其鬼斧神工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余粮石

禹庙和“余粮石”如今都被历史尘封了,但大禹治水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人民的心里。大禹是否真的到过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德人民为何对这位上古英雄情有独钟?这还要从保德历史上的水患说起。保德境内黄河全长70多公里,滨河滩地,地肥水美,自古以来民居甚众,景象可观。但一遇上游雨涝,河水便泛滥成灾,冲毁村庄、田野,吞噬百姓。造成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十室九空的悲惨景象。明万历间拔贡王所用的《河变记》真实地记载了一次黄河洪灾的经过:“万历戊戌六月念四日,天偶暴雨,延三日夜,浸塌民舍官署甚多,城垣亦倾圯百余丈。至二十八日夜,天地晦瞑,风雨雷电交作,达旦,河水弥岸,晡而骤溢,漭漾澎湃,盡雾吞云。遥望水头,不啻自天而下,南抵龟栈,北抵府谷崖路。高涌数十丈,屋浮水上如舟,器具、牲畜,逐浪随波,漂没殆尽。居民昏暗仓卒,趋避不及,爬越石岩,堕落山谷,一时悲号流离之状,真不忍言。上至铁匠铺,下至冯家川,延袤百里,冲去村疃三十四处,官民船二十一艘。四望茫茫一片水光,民居高阜间有存者,余皆为沙泥淤压,仅见屋檐。及至水落,则满目荒沙,无复昔时景象矣。”此情此景,今天读来仍觉心有余悸,令人哀痛不已。

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保德人骨头是最硬的,面对一次次的洪水噬啮,他们哭是哭了,痛是痛了,但没有倒下,没有屈服。他们咬咬牙从废墟中挺立起来,揩干净悲伤的泪水,掩埋好亲人的尸体,又加入了与黄河水患斗争的行列。他们开山打石,筑堤造坝,保护农田,保护家园,一年年、一代代在这块土地上顽强的拼搏着、奋斗着。今天,当我们面对已经被驯服的黄河,面对黄河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的时候,我又不由的向州北那座禹庙的遗迹眺望。我想,保德人这种不屈不挠与水患斗争的精神,不正是来源于他们永远景仰的治水英雄大禹吗?

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在这里也另有一种传说,人们说杨业是保德人。据说州南折窝村,有他的妻子折氏之墓,州南牧(穆)塔村,是他的孙子杨文广之妻慕容氏的故居。保德州《旧志》的记载中,也沿用了这种手法。但据《宋史》记载,杨业是“并州太原人”,据《河曲县志》记载,杨业是“河曲火山人”,据《岢岚州志》记载,杨业妻为岢岚人:“杨业娶折德扆女,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而黄河对岸的陕西神木人却说,“杨业是我们神木人。”  

杨业究竟是哪里人,近年来一些地方志研究者根据历史上保德行政区划的演变作了很好的探究,作出了比较科学的结论,我在这里不想赘述。我只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探究,那就是保德在历史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保德处边塞之地,胡人经常越河犯境,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据《保德州志》记载,从明代贞宗景德元年、徽宗建中靖国二年、 钦宗靖康元年、 正统四年、成化十五年、正德十一年到嘉靖三十二年,蒙古部落无岁不扰边。“或以饱获而归,不至深入。”“或至城下,所过残灭。”“四十一年,又入寇。攻破崖寨窨洞无数。四十三年,贼由河西五虎山下,踏冰桥过河入犯,杀死防御把总王宰及官军三百余名。前后滩居民被杀掠甚惨。四十四年,又由偏关入寇,至东南柏森村、丛林村及城沙坪演武厅、南关。杀掠男妇无虑数千余口。四十五年,由唐家会,踏冰入犯,杀死本所千户徐尧臣及军人百余名。又数日,从贾家湾踏冰入犯,抢至前乡冯家川等处,人烟尽绝,鬼磷宵寒。”其惨状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古人有诗二首咏保德边患:

其一

日高知寇警,城北望秦川。匹马临河侧,驱羊入汉边。荒村人影乱,远陌剑氛鲜。弱族偏罹患,归来泪若泉。

其二

邻境严烽堠,笳声彻夜闻。风旗翻雀影,荒草杂龙文。白铠摇如月,青鍪断若云。可怜忠将殒,谁复树奇勋。

讲到这里,我的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答案。我想,频遭战乱之苦的保德人民之所以如此敬爱和仰慕杨业,之所以对杨业产生如此浓厚的老乡情结,那是因为,在保德人民的心里,杨业已经不是一个具体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象征。正如内蒙古有无数的昭君墓一样,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里,昭君墓也已经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在保德最为流传的是清朝康熙帝微服私访的故事,如:冯家川的御封油枣;“水推莲花邅(郭家滩),免粮十八石”的恩赐;芦子坪风流种地等等。更有甚者,把一首民谣也说成康熙的御制诗:“山高露石头,黄河往西流。富贵无三辈,清官也难留。”还把一首风流诗也加到康熙的头上。说康熙私访路过保德稻畦村,看到一对年轻夫妇正在压碾子,丈夫在前面拉,妻子在后面推,一双玉腕托于碾杆之上,两只小脚从裙下露出,颇有几分姿色。为女子姿容所动,康熙帝即兴赋诗一首:“玉腕杆头托,金莲裙底忙,可怜风流女,嫁与田舍郎。”这分明是文人杜撰,不符合康熙的性格特点。

据《保德州志》记载,康熙确实来过保德,但不是私访,而是御驾亲征噶尔丹之乱。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二月,康熙“以靖寇安民为急务”,下令进行第三次亲征。二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经由大同来到保德境内,知州唐文德率众到郭家滩迎接,车驾由东门入城,住生员陈士宣家。二十九日康熙皇帝同皇长子乘船到铁匠铺捕鱼,获金色鲤鱼二尾,此日,知州唐文德,为讨好皇帝又进贡活石花鲤鱼,又进戏班,深得皇帝喜欢。康熙不但收下了活鱼,而且命令每年进贡。

石花鲤鱼独产保德天桥峡,是黄河鲤鱼中的极品,上下里许,绝不相同,因而产量不大,不易捕得。按例,进贡皇帝的鱼为140 尾,但文武将吏,率多谋求,于是巧立贡馈名目加至4000 尾,差役持票勒索,饴害甚惨。因鱼之故,百姓有的卖儿卖女,有的倾家荡产。

历史上也曾有几位较为开明的官吏减轻过贡鱼数额,乾隆五十年,知州王秉韬减到2500 尾。道光十七年,知州莫兆文将供州团之鱼,尽行裁革。光绪二年,知州周天鳞将贡鱼减至1152 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鱼贡而带来的民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保德贡鱼也结束了。

康熙帝在封建社会应该说算得上一位好皇帝,却因随口一个敕令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更何况是昏庸残暴之君呢!而勤劳善良的保德人民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中生生不息地奋斗着,创造着。

如何看待有关康熙帝在保德的民间传说?我以为,民间传说体现了一种民情民意。历史上越是偏远落后的地方,越是官贪吏虐,民不聊生。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保德人多么渴望一位能够深入民间,体恤民情,惩恶扬善的圣君来到自己的故乡!于是,有关康熙帝的民间传说便应运而生了。

作者简介

郭钟才,山西保德人,退休教师。采菊望山、含饴弄孙之余,偶有诗文发表。著有《闲云斋随笔》。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郭钟才||保德人的“犟”

郭钟才||欧洲看教堂

郭钟才||湘游杂记(三)——人间仙境张家界

郭钟才||湘游杂记(二)——人杰地灵凤凰城

郭钟才||湘游杂记(一)——橘子洲头话“朱张”

郭钟才||曲阜朝圣

郭钟才||情寄雁门关

郭钟才||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再忆父亲

郭钟才||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晏非:康熙过保德州黄河实录
禹余粮的传说故事
一组照片:考古学家发现大禹4000年前的治水很可能是真的
保德州志●卷一  因革第一
距离最近的两个县城,相隔不足千米,却分属两个省!
85年前,一个德国飞行员拍下了你从没见过的中国,简直难以相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