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禧与天镇豌豆糊


在山西省的最北端,有一个位居三省交界处的小县叫天镇。全县以农牧业为主,是国家级贫困县,然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唐王李世民巡边至桦门堡,康熙西征葛尔丹下榻罗北宅,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时就曾在慈云寺驻跸,并亲尝了天镇县的豌豆糊,觉得像喝到了人间最美的佐餐羹。

     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夏末秋初。这一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协同朝廷一起抗击列强的入侵。然而腐败的清政府豢养了一批腐败的官员,对外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大肆欺压百姓和改革进步人士,整个大清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就在农历的七月二十,慈禧太后决定西逃出京。二十一日清晨六点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顺贞门一起逃离了紫禁城。
     话说慈禧老佛爷出京城向西急急赶路,千余人马每日三五十里,饮食起居成了头等大事,出逃的头两日里老佛爷滴水未进、粒米未沾。怀来县令吴永得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要西行路经怀来,便冒雨几十里于榆林堡接驾,并单独进献了绿豆稀饭、煮鸡蛋,又饥又渴的慈禧太后感激涕零,全没了太后的架子和威严。以往在皇宫哪一餐都是上百道菜,现如今从未于乡野饮食的老佛爷也不得不放下架子。俗话说,饱饭蜜不甜,饥饭甜如蜜。慈禧太后一碗稀饭五个鸡蛋下肚,脸上有了笑模样。仅此就使太后老佛爷倍感温暖,热泪在眼眶里打转。于是一声令下,赏县令吴永任知府留于直隶候补,先换顶戴,随驾任前路粮台合办。吴永在慈禧西逃中一路相伴,很得老佛爷器重。就连吴永厨子的一碗扯面,一盘炒肉丝都很对老佛爷的胃口,便赏六品顶戴,供职御膳房。

     话说天镇县令额腾,打听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至宣化府,不日要来天镇的消息,立马调动县衙当差人员行动起来,并进行了明确分工,派两匹快马分头去东南乡的灰窑口、大北乡的潘家窑,每个村二十只羊,每只羊必须在三十斤以上。大西乡的三十里铺村、二十里铺村,每个村二十头猪,每头猪二百斤以上。正南乡的米薪关、上阴山每村五十石黄米,邓家园的茴子白拉十车,南园村的香菜五百斤,但凡是天镇的特产都准备的十分充足。仅厨师就请了五十多人,城里大户人家的下人和各大门店的伙计集中起来二百多人负责端饭洗碗事宜,诸事准备妥当后就等准备接驾。
     县令额腾把县城里的乡绅和有字号的买卖人都召集起来,希望在这次接驾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在县令额腾的安排下, 接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各种物事都已准备妥当,专等慈禧和皇帝到来的这一天,然而一连三天都没有接到驾,炖熟的各种肉食热了再热,就是不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人影,眼看所准备的各种熟食都要坏掉了。
     县令额腾每日傍晚从接驾地儿回来都要去厨房查看一番菜食,掌班的总管急的抓耳挠腮的说个不停:“县老爷,咋整呀,除了熏肉和熏豆腐干还行,其他的现在吃还行,再搁恐怕........就.......”。额腾皱皱眉,长叹一声,有什么办法呢,“冻豆腐没办法”,只能等。额腾查看一遍后,回到县衙倍感身心俱疲。又不敢有一点睡意,想想一旦皇上太后来了,东西都坏了,再要重新做,东西从哪里来,越想越觉得害怕,越想越感到脊背后面发冷。几夜都没有睡好,处在深深的恐惧中。
     直到第四天傍晚,等候在枳儿岭的县衙人马见东面不远处,有浩浩荡荡的人马伴着滚滚尘土向这边奔来。额腾提心掉胆迎上前去,单腿跪地,报了姓名,便引领大队人马回到了县城。


     然而,为太后和皇上准备的饭菜已馊了,根本不敢往上端了。御前粮台督办岑春煊闻知此事大发雷霆,把个县令额腾骂了个狗血喷头,额腾吓得两条腿像筛糠似的,额头前豆大的汗珠浸颜而滴。
     骂归骂,再骂也得解决吃饭问题。没办法,岑督办断喝道,额知县你是不想活了,快去,看还有什么便宜的饭菜往上端吧。额知县被岑督办早骂昏了头,县衙典狱长杨守姓还算清醒,忙搀扶着额县令下去,吩咐掌厨大师,把当地人们办婚丧事必备的凉粉,还有茴子白炒香菜等.......快快做几个菜。只见厨房十几口大锅同时开炒,主食油炸糕,下面的官兵安顿下来了,关键是老佛爷和皇上那里如何应对成了额知县极为头疼的事。好在慈禧老佛爷感到乏困,一入慈云寺就说要躺上一会儿。慈云寺主持领到寺庙最后一排的东北耳房炕上,让慈禧躺下。这给下面有了准备的时间。额知县跌坐在伙房的椅子上,呆呆的一直没有缓过神。典狱长杨守姓看到如此情形赶忙操持起来,吩咐采办再去置办些熟肉和豆腐,去城南唐八里黄酒厂准备几坛上好的雁同府黄酒。典狱长是一个应变能力极强的人,暗自思度着太后老佛爷的心思,心想只有把当地的最普通的和特色的饭菜,看起来不起眼又十分便利的,皇帝和老佛爷也从没吃过的菜食上几道,或许能帮助县令度过这次难关。
     慈禧小睡半个时辰,醒来后便着人传膳。只见人流不息,侍奉慈禧的每个人都双手平端着尺半的条盘,每个条盘正中放着一道菜,一个接着一个碎步端向老佛爷用膳处,再由慈禧太后的贴身侍女端入内宅。第一道菜是大拌凉粉,第二道菜是县城南街老原家的熏肉,第三道菜是黑龙王家的熏豆腐干拌尖椒香菜,第四道菜是豆腐炒香菜......

     老佛爷慈禧经过这几日的长途奔波,神劳体疲,食欲皆无。看着几道从未吃过的菜肴也提不起胃口,正在琢磨如何起筷时,宫女端来一盆糊糊羹,炒面的香味散发开来, 慈禧太后嗅了嗅觉得有了食欲,问宫女这是什么喝的,宫女说:这是当地人们叫做糊糊的稀羹,是在饥荒年为了填饱肚子才特制的。慈禧自言自语道,这个地方好,用来填饱肚子的喝的尽然如此美味,随口问了一下这是用什么做的,一会儿的功夫,熬糊糊的厨子叫了来,跪在门外用天镇方言回答着老佛爷的问话。

     慈禧:这么好喝的糊糊羹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厨子回答道:这是当地一户有钱人家的夜宵,是用豌豆、黄豆、绿豆、莜麦等做的,做前都把这些东西炒熟,在碾子上推烂,用绢箩箩下。

     慈禧:这里有钱人家这么会生活。厨子心想真是少见多怪。

     慈禧又问:你们这里普通人家的夜宵喝什么呢?

     厨子答道:一般人家不吃夜宵,喝不起。

     慈禧:那他们喝什么糊糊羹呢?

     厨子回道:他们喝的是谷子面、玉米面、高粱面糊糊,那是为了充饥。他们每天早晚都喝糊糊。

     慈禧:那你们天镇县到了饥荒年就都喝糊糊?

     厨子说:那是没办法的,特别是喝谷子面糊糊,喝的热了会尿不了。

      慈禧皱了皱眉说,咋还尿不了了。

      慈禧身边的太监喝道;瞎说什么,还不快出去。

      慈禧说:你让他说说。

     厨子吓的不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低声说道:就是......就是......尿的时候疼的不行。但是在喝糊糊前喝两口腌菜汤就不了。

     慈禧似懂非懂地笑了笑。

     慈禧喝的高兴,吩咐说明天早上用膳还可以上一盆糊糊羹。

     慈禧觉得天镇的糊糊羹是一道美味,一定要带回宫去。

     这一顿好喝,一连喝了三碗。仍然手不释碗。饭桌撤下,太后便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慈禧十分高兴,便答应给慈云寺题牌匾。现在慈云寺的正殿有慈禧题的“英灵万古”,光绪皇帝题的“山河闲气”两块牌匾。

     于是天镇县的豌豆糊成了美味并从此名声远播。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广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挖掘尘封的历史文化,让广大文史朋友加强交流。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着重突破地域理念的局限性,互通有无,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灿烂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

     欢迎省内外关心山西发展的朋友奉赐佳作,赐稿邮箱:scgsjzb@163.com  微信:sczb0972

     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和详细联系方式。

     2、体裁、字数不限,自行斟酌。

     3、稿件要求原创首发,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禧太后仓皇西逃,一顿饭将一个县令活活逼死,看她是如何做到的
慈禧最喜欢的菜肴, 一连吃了好几年, 当得知食材后立刻处死了厨子!
老佛爷的休闲范:慈禧太后生活照!
“老佛爷”的休闲范儿:一组慈禧太后生活照
慈禧太后的三张珍贵彩色照,真正的老佛爷原来长这样!
慈禧为何权势熏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