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汉利||水磨闹元宵


过罢大年盼元宵,元宵节“咚咚嚓”闹红火的锣鼓声,不时在耳畔回荡......

故乡应县水磨村,在朔州称得上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大村庄。每年正月里闹红火,锣鼓声从来没有中断过,当街,老爷庙前人头攒动,锣鼓声锉锵有力,整个村子沉浸在过节的喜庆氛围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闹红火的乐器多以锣、鼓、镲“老三样”为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敲锣打鼓拍镲镲”。从正月初六、七开始,“咚咚嚓、咚咚嚓”的锣鼓声,响彻村子上空,爱红火热闹的人们早早聚集在大队(村委会)院子里进行排练。

排练期间,大伙专心致志,乐此不疲,所排练节目以晋北踢鼓秧歌为主。闹红火的队伍里年轻人占多数,有棒小伙、俊姑娘、小媳妇,还有爱红火的老年人也参与其中,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元宵节闹红火多以村民自发组织为主,筹资买锣鼓购(演出用具)行头,使秧歌班得以延续。

正月十三,经过短期排练,秧歌班出场了,一队队人马先到村东口迎喜神,也就是从这天起,迎罢“喜神”的秧歌班可无所顾忌地闹红火了。后晌,所有秧歌班都要在当街的老爷庙前进行(表演)对耍,各自亮出拿手“绝活”,一争高下。看,南头秧歌班出来了;瞧,西头的迎头跟上,再往后眊,南北头的也在往过赶。前来看热闹的人们前拥后挤,整个庙院围得水泄不通。“赖老婆”“愣小子”等丑角一一亮相,他们穿着宽松不一、花里胡哨的演出服,手拿小笤帚、长烟锅等道具,时而弯腰撅屁股,时而相互“打情骂俏”,表演十分卖力,逗得人们鼓掌吆喝!

“一鼓戏二花” 在踢鼓秧歌中最有看头,只见踢鼓的后生一个飞脚腾空而起,落地时两眼炯炯有神,一个“侧马撩胡”的架势,好是威风;再看拉花的大姑娘或小媳妇毫不逊色,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手持摇扇,扭动着纤腰,如朵朵“水上芙蓉”一般,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津津乐道。

十五晚,是秧歌班最忙活的一夜,家家户户大门前垒旺火,从晚上8点多开始,秧歌班挨门逐户都要围着旺火闹红火,俗称转(跑)旺火。踢鼓秧歌唱主角,随后划旱船,车车灯陆续登场,每家红火三、五分钟。村子大,旺火多,全村转下来已是凌晨的四、五点。

水磨村制作花炮历史悠久,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晚上,都要在当街燃放焰火,各种焰火所需玩艺儿全部出自本村。届时,乡亲们看罢秧歌转旺火,早早聚集在当街等着观焰火。

绑焰火,提前几天就在大队院忙活开了。焰火中,当数“老杆”好看,有“老龙取水”“夜看兵书”“猴尿尿”“鹅下蛋”“米米布袋”“灯箱”等。

晚上,秧歌班红火完毕,点焰火的时间到了,由绑焰火的老师傅点点燃“跑腿”焾子,随着“跑腿”㖬地一声,将相距百米之外的“城”和“斗”点燃了。顿时,大麻炮、小鞭炮可谓万炮齐发,带哨的“提火”拉着长长的火焰直插云霄;“金蛋”绽放出五颜六色花朵;“花筒”散出上百成千条银白色的光束,整个村子被焰火照得如同白昼,人们看焰火不时发出的惊叹声和焰火声交织在一起,煞是红火热闹。放焰火,持续近半个小时左右。

十六一大早,秧歌班按照之前登记送出的喜帖,要入户“贺喜”。所谓“贺喜”,就是谁家年内娶了新媳妇、喜得贵子、孩子们考上大学等等“喜事”,都被列入“贺喜”对象。接到喜帖的人家,也要早早张罗垒旺火,炸馓子,备烟酒,单等秧歌班入院闹红火“贺喜”,家家接“喜气”,图个事事开心顺利。

现如今,家乡最具地方特色的元宵节闹红火几乎没有改变,出于对环境的保护,传统焰火、煤制旺火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新型电子焰火和旺火多了起来。


作者简介

王汉利,笔名黄花梁人,朔州应县人,自幼酷爱文字,肚子里“墨水”少,但写作积极性高。作品曾发表在《中国煤炭报》《山西日报》《朔州日报》《中国中煤》《平朔露矿报》等报刊。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郝守华||忆童年元宵节
*张建军||别样年味醉元宵
*侯志美||填仓节的糕灯盏盏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元宵焰火
社火作文600字9篇
会员同题:青玉案·元宵节
【犁城文学】元宵佳节 古韵庆贺
那些死于自己发明的发明家们(12图)
元宵节专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