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凤林||乡村酿醋

乡村酿醋

文/崔凤林

山西人爱好吃醋,那在全国也是很有名的。这如同湖南人、四川人爱好吃辣椒一样。比如山西人吃水饺时,多则在饭碗内先倒入一些醋,把饺子在醋里打个滚,然后才送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在山西的各类饭店的餐桌上,不见摆设别的调味品,唯独摆着一壶醋。就餐时,每人在碗内习惯性地先倒入醋。夹上肉食品,在醋碗内蘸一下才吃。开席之前灌了满满一壶醋,散席时保准壶底朝天。还有一些人不时地喊叫服务员“再上一壶醋来!”倘若同桌坐有外省人,对此吃法必然感到迷惑不解。因此他们取笑山西人在吃醋方面有许多典故。我在山阴一中上学时,就听到一位南方的教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笑话;过去山西有一对夫妻离婚后,妻子久久不肯离去。丈夫问她为何不离家?她回答:“我家里没有醋,这里还有陈醋半坛子,你若允许我带走这些醋,马上就走。”丈夫听后回答:“那些陈醋是我家的传家宝,带走孩子,也不能带走醋。”就因为双方都舍不得这半坛子陈醋,有了共同的语言,夫妻间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还有人说:“阎老西”的晋军溃散时,官兵逃命,别的物品可以不带,唯独得带上装醋的葫芦。笑话归笑话,山西人对于醋的需求量确实惊人。为了满足山西人吃醋的需求,省内加工醋的厂子遍布各地。清徐县出产的老陈醋驰名于全国。至于民间酿醋方法,因“十里乡俗不一般”,别的地方我不大了解,就以县城岱岳镇附近的民间酿醋方法为例,作一下解说吧。

我小时候,母亲见年或隔年都要酿醋,上世纪那场大饥荒爆发后,没有多余的粮食再去酿醋,因此隔了五六年没有酿醋。在我的小儿子出生那年,母亲最后一次酿醋。一来是为了庆祝抱上孙子的喜事,二来是想把这门手艺传授给我妻。但是,现在的新、老媳妇们才不受那份洋罪呢!在市场上买醋得了。如今,酿醋这门留传于民间的手工技艺已悄然消失。“眼见十次,不如手动一次。”我虽然多次见过母亲酿醋,但要我讲述下来它的全过程,免不了丢三落四,不得其要领。幸好,本家一位擅长酿醋大嫂还健在,她的娘家是县城岱岳街上的。我就去向她请教。她如数家珍,把我所需的东西都说出来,并告诉我酿醋法。听她讲完后,我大吃一惊,原来酿醋工艺这么复杂!现在分条目作一下说明:

01


“踩曲”


“曲”的繁体字“麴”“麯”“粬”。从该字的形旁分析:麦、米均为粮食作物,这说明它是从粮食作物中制取的。一言以蔽之:“曲”就是用曲霉和它的培养物麦子、小米、麸皮、豆类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酿醋、制酱的。制醋曲时,往往要用脚往瓷实踩,故称为“踩曲”。酿醋是极为喜庆的事情,旧时讲究甚多。否则上不了味就得倒掉,既白花了工,又浪费掉许多粮食。如果环环注意,成功的机遇在百分之九十;如果懒散、不注意,成功的机遇最多五成。因此酿醋这活儿,有好些农妇一辈子也不敢沾边。春季“踩曲”第一个喜庆的日子选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把预先准备好的从场面打扫回家的五谷杂粮如小麦、谷子、黍子、高粱,黑豆等,旋簸出去尘土杂物,然后在碾子上压开裂即可。使用“二月二,引潜龙”时挑回家的井水,烧开后泼,和好杂粮面后装入“曲模子”中,隔着一层布,赤脚使劲踩实。踩结实的曲坯子出模后,再次把和好的面放入“曲模”中,继续如是踩,直至全部完工为止。每块曲坯子的样子、大小,比现在的砖块大,像旧时的砖。如果炕上睡的人少,能空出点空间,则撩起席子,把它摆在热炕皮上。放一层,苫一层麦秸,最上层多覆盖一些,并且在麦秸上喷洒热水,然后放下苇席子盖住。若是空不出热炕之家,为了节省燃料,也不用专门去烧一盘炕。就在住人的热屋子里摆一个大瓮,在瓮底立放三块砖,砖上放着曲坯子。这样,瓮内的水蒸气液化后,就不会浸湿曲坯子。每层曲坯子上加盖一层洒过热水的麦秸,层层如此。瓮口加盖子后,再用皮衣覆盖保温。因为麦秸属于酿热物,发酵时能产生热量,加速曲坯子内酵母菌的形成。这年如系天热,一个月取出;反之,则四十天。届时,取出饱含酵母菌的曲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曲:长满了白、绿、红、黄、橙五色毛。把它摆在屋外阳光下晒干,砸成小块,在碾子下压成豆粒状的颗粒,才算结束了这道工序。

02


制醋酵子


时至农历四月初八,春夏之交的又一个喜庆的节日。这一天约定俗成为制醋酵子的节日。用黄米熬成比稠粥稀、比稀粥稠的粥,一升米,熬粥一大锅。酿醋需米量大:少则三升,中则五升,多则一斗。加上制曲面时的杂粮,这在粮食不充足年代,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消费。酿醋数量的多少,就用制醋酵子时熬粥用米的多少为标志。这家说做了三升米的醋,那家说做了五升米的醋,指的就是熬粥时的用米。一般来说,做五升米之家居多。选一只低矮、口大、腰粗的瓷瓮。该瓮可装下粮食五斗,故又称“五周瓮”。用它制醋酵子,既容量大、又便于搅拌。按二升曲面和一升黄米粥的比例,撒一层曲面,浇一层粥。如果是一斗曲面,则需五升黄米熬粥。如果顺利的话,第二天,黄米粥在曲面的作用下就发酵了,黄白色的泡沫翻滚上来 。这时用擀面杖反复搅动,将曲面与粥搅和均匀。再过20天后,瓮内的醋酵子澄清了——杂物下沉,上层荡漾着橙黄色的汁,满屋子黄酒的香味四溢——只有在酿造黄酒的作坊才也可嗅到这种香味。醋酵子的香气催动人心花怒放,对着院子里初开的鲜花,禁不住舀上一碗琥珀色的玉液琼浆一饮而尽,顿感“花香酒香清厮酿,花腮洒面红相向。”别看它叫醋酵子,其实与黄酒的味道差不多,还真能醉倒人。童年时顽皮的我,贪图甜酸醇香的美味,不听父母忠告就喝醉过一次。

03


拌醋


拌醋即在醋酵子里拌入粗糠,制成醋糠。拌醋之日选在五月端午这天。将谷子糠、黍子糠用粗箩子筛去细糠,留下粗糠拌醋。在笸箩内把熬好的黄米稀粥与粗糠拌起来,再把醋酵子和入,三者掺和在一起,搅和均匀后,揉成团子,放入另一只瓮内。所需的糠数量是很大的,按照制醋酵子时熬一升黄米粥,现在拌一斗糠计算,那么五升米的醋酵子需要五斗糠(“升”“斗”均为旧时木制容器,用它们作为粮食交易、消费时的数量标记。一斗是十升,一升米重四斤)。因此要把放醋酵子的瓮清理干净后也要放醋糠。旧时农家酿醋,讲究甚多,在这一环节上更甚。把糠与醋酵子全部拌好成为醋糠后,它分放在两只瓮内,其实是两多半瓮。在瓮内,还要折腾一番。把最上部的醋糠拢起一个圆锥形,尖子上放一个用红线绕成十字的“茭芥芥”(即高粱脖子秸秆),长度四五寸。“茭芥芥”上放核桃大一块炭,装扮为“醋姑姑”,即“醋仙”,惹恼她这缸醋糠就上不了味——白做。还得让三位七八岁的毛头小女子骑上扫帚在院子里转一圈,口喊:“请醋姑姑!”瓮内安顿妥当后,瓮口加盖子,并且加盖棉被。如果顺利的话,上午拌起来,黄昏时分就上味了,一股黄酒的清香味扑鼻而来。如若上不了味,家庭主妇一直在等待,有时一夜不能睡觉。因为上味后,就得及时搅拌,否则就会把上了味的这层烧过了。醋糠发热是由上至下。上味后,家庭主妇光着膀子探进手一摸,上层发热了。就往下探,把紧挨发热层的醋糠掏上来,双手搓碎后,仍然把“醋姑姑”装扮好。如是进行十多天,直至搅到最下层的醋糠也发热、上味后,才请出“醋姑姑”。这活儿虽不重,也够熬煎人。搅拌时,头扎进瓮里,一股浓重的醋酸、黄酒味,呛得人换不上气,睁不开眼。连续搅拌十多天后,手、胳膊因被醋酸腐蚀而起皮。美的生活是由劳动酿造的。酿醋,也是在酿造美好的生活,斯言一点儿也不假。劳动的艰辛、劳动人民的伟大,由此可略见一斑。搅拌完毕,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开始新的工作——倒醋糠,即另备一只空瓮,将这瓮的醋糠一碗接一碗倒在空瓮里,再将那瓮的倒在这瓮里,就这样每天用碗倒替一次。因为上了味的醋糠,总是上部发热,这样倒替一下,上下翻了个儿。否则,上部的醋糠照样会烧坏。醋糠在上味这几天,最忌讳“冲了”。如果“冲了”就上不了味,尤其是在刚拌入粗糠未上味前。预防办法是:拌醋的时候就请一位寡妇来到醋瓮前,今后就再也不怕寡妇、孕妇、穿孝的、毛头小女子“冲了”——这好像打防疫针一样有了免疫力。我从小就性犟,偏不信这套迷信说法。父母就给我讲述了许多因被“冲了”而迟迟上不了味、或者干脆倒掉的事例说服我。我不买账,并举出县城里的醋厂中,有人办丧事穿着重孝去打醋、寡妇也去打醋,并未“冲了”正在上味的醋,以此事实加以反驳。父母笑着说我是个“犟八头”。我写这些是为了展示一下乡村里的酿醋风俗,并不是为了宣扬迷信。即使上了味,有人办丧事,尤其是左邻右舍,那可得防备好才保无虞。酿醋时适逢天气正热时,如果让死人的臭味熏着了,这一瓮醋糠保准坏了——这还有一点科学依据。民间发明了拔取一两株“臭黄蒿”,放于醋瓮盖上便可防御的办法。

04


搭醋


搭醋的“搭”字,我查遍了词典,想找一个与此意思、读音相同的字表达出来,但无果。就从山阴方言读音中,用它代替。醋糠上味后,把它倒替半月左右,即开始搭醋。将黑豆、高粱压破,炒一下,与炒过的小米一起熬成杂粮粥 。加入黑豆、高粱是为了给醋着色,变得又黑又红。撒一层醋糠,浇一碗粥,然后搅拌在一起。接着,依然如前三只瓮相互轮流倒替。再持续进行十多天,热气放过了,就不用再倒腾了。

05


腌醋


搭醋后,等到谷穗半熟,即成黄瓜头儿状,就进行腌醋。每倒一盆醋糠,就撒一层食盐。从此后,再也不需要搅拌、倒替了,因此把它归并在同一瓮内。按制醋酵子时,熬一升米,现在加2.5斤食盐的比例计算,那么5升米拌入5斗糠的醋糠内,总需要12.5斤食盐。最上层还要撒一碗炒黑豆,有条件撒一点花椒、大料,香味更浓。腌好的醋糠,有时在其上压一扇小磨子磨扇,再也不用侍弄了。总算大功告成,就等待着醋淋(读“吝”)下来后去享用了。

06


淋醋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淋醋一般是在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进行。淋醋的主要工具是醋淋子。它其实是一个小瓮:高34厘米,开口直径32厘米。只不过靠近底部的瓮帮子上,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圆孔。淋醋时,把它放在木架子上,底部铺一层谷子干草叶或去掉颗粒的高粱穗子,将腌过的醋糠加入里边,注入水,二者各半。圆孔内插入麻秸或细高粱秸。这样,醋滴从圆孔中滴嗒、滴嗒往外滴,落入瓷盔子或盆内。醋淋子里的液体滴完后,第二次加入水继续淋 。这两次淋下的醋味重,是陈醋;到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加水淋下的醋是淡醋,另外存放。经过五次淋,醋糠内的含醋量微乎其微,成为人们常说的“糟糠”。糟糠一词即指酿醋、酿酒后剩余的渣子。醋糟糠可做猪饲料,但不能喂鸡,会腐蚀蛋肠子,鸡不下蛋。古人云:“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又云:“居富贵者不易糟糠。”后用糟糠来指曾经共患难的妻子。糟糠清理出去后,再加上醋糠、水,继续淋,直至把所有的醋糠淋完为止。也有这样的人家,因有存下的醋,不急于淋。腌好的醋糠保存多年而不坏。小时候,我记得家里常备两个坛(罈),一个放陈醋,另一个放淡醋。淡醋变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日晒,蒸发掉一部分水分,淡醋就变浓了;另一种是结冰。使它结薄冰一层后,去掉冰,下边就是浓度大一点的醋。陈醋逢年过节、人来客往时吃;淡醋在平时吃。存放多年的老陈醋,黑中透红,浓香扑鼻。把它从碗中倒出,碗上粘挂着一层醋,久久不下,是现在花多少钱也难买到的珍品。 

酿醋的确是够艰辛的。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哪想到酿醋是又一种不同方式的艰辛。我还记得:小时候过大年,有几家竟然贴出了“上等白面引羊肉,紫皮大蒜好陈醋”的春联,还加了个“好香、好香”的横批。上等的白面包上鲜嫩的羊肉做成的饺子,蘸上把紫皮大蒜捣成的蒜泥加入好陈醋调配成的汁当中,美滋滋地吃起来,是那时候农人的最高奢望。可见好陈醋的来之不易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我有点怀疑:现在市场上卖的老陈醋,真是用纯粮食酿造而又是存放了多年的陈醋吗?据我所知,县里有几家私营食醋加工作坊,从来不买粮食,更不买糠,而是用食用冰醋酸加水和入着色料配成,也吆喝着“卖陈醋来!”有些逝去的东西,人们才会更觉它珍贵,家庭酿醋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上等白面、引羊肉、紫皮蒜都不缺了,所缺的就是真正的老陈醋。我期待着再能吃上真正的老陈醋。现在农民们常常为卖粮难而犯愁。糠皮更是多余之物。倘若有人能够办起用纯粹粮食加工醋的厂子,帮助农民们就地转化粮食和糠皮,使本地居民能吃上放心醋,这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善事吗?我还期待着有朝一日民间的酿醋业再度勃然兴起,使全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锦上添花。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崔凤林||土熬制盐法

黄冀||为人处世礼仪

黄冀||倒宝壶与说令子

黄冀||出门行走习俗

黄冀||山阴文联二十五年锁忆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商务热线:1339350489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晋南印象:家乡那浓香的柿子醋
食醋的民间制作方法
古代醋酱酿造
《行摄生活》-115【粞醋】
老年便秘陈醋是克星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二百六十四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