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半年,三个跨界打劫的商业机会
userphoto

2024.06.05 浙江

关注
鲤鱼创业,只聊干货
作者:李鱼哥  轻创业思维系统课

这一年来,经过全体迷茫与反思,群体性焦虑已经开始分散。
收入低一点,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打工的安心打工,夹着尾巴做人,原来有项目在做的继续努力生存,收缩战线降低成本。
还在焦虑的,是一些不知道该做什么的人群。
打工不甘心降太多条件,创业又找不到好的方向。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高不成低不就。
在同一赛道同一个行业如此,换个行业换个领域更是如此。
这是常态,这是正常现象。降低身价却安之如饴这才是有毛病。
但是从大环境来说,商业环境确实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按我的判断,80%的行业可能在未来几年中发生大动荡,明明看起来是新兴行业,可能一夜之间形势急转直下,成为那个夕阳行业,甚至黑暗行业。
以前是行业寡头压榨中小商家,未来是一个技术寡头压榨90%的同行,并且顺便把十几个其它行业也给颠覆了。
比如AI视频和画画,OPENAI不仅把全中国的AI公司压在地板上摩擦,也顺便把很多服务业压垮了。
前几年的P2P就说明问题。
再比如现在的SAAS行业还有机会吗?
小区周边的实体店生存已经不易未来更不易。
未来大量的网络技术公司生存艰难。
未来大量电商公司也生存艰难,利润很低。
未来大量直播带货公司不知所措。
未来大量中小制造业不知怎么办。
大量网店店主不知怎么办。
大量自媒体博主不知道怎么办。
未来大量写字楼房东不知道怎么办。
说一个商业的本质问题。
我们回头看30年来商业变化,就是从区域走向全国,从分散走向集中,再从一种形式,换成了另一种形式。
具体说,比如从流动商贩到固定店铺,再从固定店铺到集中市场,再从集中市场到网上商店中,再从网上商店到网上平台。
趋势就是一个,怎么样让消费者更快、更准、更适合地找到他要的产品和服务。
说起来很拗口,所以我们说人话:商业发展如今天这般成熟,消费者现在能够心满意足地找到自己合适的产品了吗?
我的回答是没有。
消费者要买一个合适的产品,仍然还很难。要搜索、要比较,除了头部几个品牌,大部分行业的产品品牌知名度更低了。大量新品牌出现、大量种草信息灌水,你根本没法选择。20年前你可以只认准央视品牌,现在连这个标准也没了。
原来在一个镇上销售的产品,除了全国知名品牌,就是附近的几个杂牌厂家,但现在不一样了,全国所有的杂牌、不知名产品、看起来像大品牌的产品……全部能够在眼前出现。
没办法选择。
所以,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产物,就是网红带货。
当充斥市场90%是不知底细的产品时,那么推荐人就变成了重要的依据。这跟当年央视广告大明星代言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这种现象正常吗?是商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吗?显然不是。
所以,未来的商业机会,可能就在这里。
这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有些行业还是有大量机会的。
特别是未来几年面临商业大动荡的情况下。
第一个机会,技术人才走到前台。
现在还在想着找网红带货的,可能没你机会了。不是名额没机会,是赚钱没机会。
如果是做企业的,有一个机会建议,就是别让销售人员在网上直播了,请把你们的实验人员,拉到前台来直播介绍产品,可能未来几年会非常有效,快速拉近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者见太多了123上链接,忽然来个理科男给你分析10%的性能提升数据、9.8%的配比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相信会更打动人。
实际上,董宇辉就是一名技术性主播,只不过他对产品的理解,实在比较浅,只能通过语言的唯美来吸引人,时间一长,自然没人关心产品实际功能。
这就是跨职打劫。
第二个机会,把刚需产品送到家。
什么是刚需产品?大米、蔬菜、水果、南北干货,以及大量日常高频消耗品,比如餐巾纸等等。只要能控制好新鲜、品质、价格三个问题,这个规模相当大。
不要做成平台,也不要做成跨城运营,不要做大,只要在附近几个小区做成小而美,稳扎稳打,产品的区域慢慢延伸,自己带人每天配送,现场订团购订按需采集,一年上千万问题不大,就是辛苦,吃得了苦。
这种模式比菜市场、门口小店、什么叮咚买菜有太大优势。
这就是“跨街”打劫。
第三个机会,跨行打劫的机会。
实体产品与虚拟服务相结合。
我们常说,未来商业,精神需求占比可能会增加很多。比如影视、在线娱乐、知识付费、技能学习、国学技能等等。但是另一方面,这些领域你将会面对全国同行的竞争。而与实体产品的结合,可能是相对比较差异化的赛道。
比如你卖养殖技术课程,还提供实地养殖学习服务,那就不一样。卖易经课程的,提供一对一案例咨询,那就更有针对性。
不过要注意,反过来就不可行了。说我提供一对一咨询,然后送你一节课程,傻子才会上当。
啰嗦这么多,只是说了三种模式。
下面举个思考例子。这是我最近几年曾思考想做的一个项目。
想做一个物业公司,对全体小区居民承诺不收物业费。你觉得有没有竞争力?
我相信,很多小区会争先恐后与这家物业公司签约,至少只要它不是皮包公司,业务不成问题。
然后这家物业公司提出条件,小区的经营归它负责,比如说停车费、广告牌等等。
这个时候业委会可能要想一想。
然后这个物业公司又说,利润所得,50%捐给业委会。那么这业委会会答应吗?显然。
然后这个物业公司又提出,居民的日常所需,在价格同等条件下,从它这里购买,比如水果蔬菜米油盐等等。所有购买一年超过1000元的居民,才享受免收物业费,同时还享受购物后10%~30%不等的分红。
一户家庭,能不能满足购物1000元,显然轻松完成。只要价格和品质公道,1万元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有返利。
这家公司的营收规模和利润会不会小?
不可能小。有人会有疑问,说利润都让出去了,怎么赚钱?当然还有门道。当然不是品质上做文章,这个这里就不多说了,懂的人自然明白。
所以,这根本不是一家物业公司,他是一家电商公司,同时有一家物业公司作赠品而已。
这就是跨行打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体行业趋势 转载
2018微商机会,微商教父龚文祥是这样解读
免费的商业模式案例,消费1万送1万,巅峰实体行业跨界打劫同行
商业小区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策划方案
物业公司运用免费模式,物业费免费,利润翻数十倍!
物业费“免费”的赚钱商业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