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廉州,苏东坡的最后乐土

邀月共醉尽余欢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著名的“文艺帝”宋徽宗继位登基,下达圣旨,准许苏东坡离开曾感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海南儋州,以琼州别驾“量移”合浦廉州。

苏东坡被发落海南已达三年,当初被昔日的好友、后来的政敌、“变法派”新旗手章惇一脚从惠州踢到了孤悬海外的海南,他感叹临老投荒,早已抱定埋骨海外之心。
五月十五日接到大赦令,六月十七日从儋州起程,六月二十日渡海,苏东坡大喜过望,溢于言表: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诗里所表达的快乐心情,跟杜甫“忽闻官军收蓟北”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何其相似乃尔。
但苏东坡没有想到,渡过琼州海峡登岸之后,却遭遇连日大雨,他乘坐小船到了雷州官寨,得知因暴雨成灾,前往廉州的道路皆被水淹,只好继续雇请小渔船走海路到了白石渡(在今合浦闸口镇)。
他在抵达廉州后七月四日的日记中,忆录了在夜泊官寨的情形::
是日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天水相接,疏星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过子在傍鼾睡,呼不应。所撰《易》《书》《论语》皆以自随,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丧斯文,吾辈必济!”已而果然。
老父弱子,一叶孤舟,困于茫茫大海之中,刚刚经历渡海颠簸的艰险,又陷入眼前无路可走的险境,就算再不相信命运的人,恐怕也会感受到冥冥中有一双大手摆布着自己。帮助生出“天未亡我”幻想的,是身边尚未刊行的书稿。
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苏东坡也不例外。
绝处逢生到了廉州后的苏东坡,享受了他贬谪海南以来最为踏实而快乐的一段时光。


(海角亭)
他是全国“知名”的诗人,尽管廉州地处荒僻,“去神京万里”,他的文名对于这里的人们,同样如雷灌耳,“粉丝”无算。太守张左藏和名士邓拟、刘几仲等人每日与他呼杯换盏,诗酒流连。苏东坡先是“馆于城中旧倅厅之右”,后来邓拟安排他住进了“私家庄园”清乐轩。
他在这里接待了在廉州石康县任知县的欧阳晦夫,他们都是欧阳修的弟子。听说苏东坡回到廉州,欧阳晦夫带着妻儿前来探望。颠沛流离,阔别经年,他乡遇故知,两人执手相看,热泪滂沱,一起回忆起当初在恩师家切磋诗艺的情景。
唱和应答自然是少不了。升迁钦州知州的朋友乔太傅报信邀饮,他写诗祝贺:“马革裹尸真细事,虎头食肉更何人”,把对方比作马援、班超。退休在家的好友郭功甫也给劫后余生的东坡寄来诗歌:
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
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毕竟是几十年的老朋友,郭功甫知道苏东坡生性放达,天真率性,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他以文贾祸的担心,叮嘱他不要再吟风弄月招惹麻烦了,虽然夜深人静,切勿忘了还有“无数采珠人”。
吃过被人寻章摘句、罗织罪名的苦头,坐了100多天大狱,但天真率性的诗人本性真的难以改变——
七月正是龙眼的成熟季节。龙眼别名“荔奴”,苏东坡在廉州吃到太守张左藏特意送来的这种热带水果,盛赞“质味殊可敌荔枝”,在夸奖了龙眼“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之后,却忍不住“故态复萌”,以诗讽世:“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沦落到这蛮荒之地,不是你的耻辱,只是为了不受贵妃的玷污。
这不是用龙眼喻人的自况又是什么?
晚年的苏东坡深研佛理,参禅悟道。他到廉州著名的东山寺拜访主持愈上人,殊不知大和尚已远足云游,只有墙上留下的一句诗:闲伴孤云自在飞。


(合浦东山寺)
苏东坡按捺不住吃了“闭门羹”的遗憾,留下了一首诗:
孤云出岫岂求伴,锡杖凌空自要飞。
为问庭松尚西指,不知老奘几年归。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未能与大和尚切磋佛理,在这荒僻之地,却有缘与一个卖菜老头交流了持戒修行的心得。
一个叫苏佛儿的八十二岁老翁来访,告诉他自己从十二岁就开始斋居修行,无妻无子,兄弟三人都崇道尚佛,大哥九十二,二哥九十。有人劝苏佛儿“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必吃素。苏佛儿的回答是:一般人很难持戒,容易感于流俗,要修行还是坚持吃素好些。
苏东坡没想到,一个卖菜老头,对修行竟然有这么高的觉悟,不由得把这件轶事记了下来。
人到廉州,海角亭是一定要去的。它是宋代为纪念汉代清廉太守孟尝而建造的亭子,旧址在穿城而过的西门江入海处。站在高亭之上,眺望苍茫大海,波涛卷席,苏东坡想起自己飘如转蓬的身世,想起自神宗皇帝伊始弄得朝臣对立的变法,想起远在京师御宇的新主,想起河山依旧,物是人非,不禁心潮澎湃,挥毫写下四个大字:万里瞻天,表达了自己公忠体国、狐死首丘的家国情怀。
在廉州流连忘返的苏东坡终于等来了皇帝安排工作的诏书,他获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朋友们纷纷挽留,苏东坡“留此过中秋或至月末乃行”,于是合浦有了与这位著名美食家的缘分。


(东坡井)
苏东坡在八月二十九日《留别廉守》的诗中写道:
编萑以苴猪,墐涂以涂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编萑苴猪,墐涂涂之,这是《礼记》记载的一种叫做“炮”的厨艺,也就是俗称的“烤乳猪”。大家吃着烤乳猪,还有酥糖作馅的圆饼,喝着“真一酒”,朗诵苏东坡的诗词——也许就是那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快意,其乐陶陶,光阴易逝,今夕何夕,此何时哉,此何时哉!
专家考证,苏东坡诗里“中有酥与饴”的圆饼,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有馅烤饼的记载。中国人从汉代起就开始过中秋节,唐宋有大量中秋赏月的诗词歌赋,苏东坡这首诗,成为中秋节吃月饼的最早纪录。
宴饮之后,苏东坡带着儿子苏过,还有那条从海南一直跟着他的爱犬乌嘴,告别了让他洗尽贬谪屈辱的廉州,踏上了北上的归程。
他乘船从南流江溯流而上,“至北流作木筏下水,历容藤至梧,与过约搬家至相会,却雇舟溯贺江而上,水陆数节,方至永。
苏东坡不到两个月的廉州之行,留下了十几篇诗文,还留下了众多遗迹:“万里瞻天”的苍劲大字悬挂在海角亭,他汲过的水井被称为“东坡井”,在他住过的清乐轩,人们筑起了“东坡亭”。合浦人至今使用的一种圆顶宽沿草帽,据说就是苏东坡为了让妇女参加社交和外出劳动而专门设计,这种传说表达着人们对这位始终与人民在一起的诗人的怀念和崇敬。
苏东坡“居廉为时未久,顾何以得此于廉人也?”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苏东坡?
清朝的廉州知府康基田说,“廉人以东坡名其亭与井,爱公犹是也。”苏东坡“窜逐遐荒,转徙靡定,蹙之愈穷,处之愈泰,泊然无所芥蒂,所至无问贤愚,感奔走而慕乐之,岂以居游之久暂移易其心哉。”


(东坡亭)
正是因为他不为环境所困的豁达态度,在非常处境下适时顺变、化苦为乐的乐天精神感染了人们,而不管怎样的挫折和打击,他始终坚持 “立朝大节,謇谔不回”。他这种信念和理想,使得“廉人思公慕公,积至数百年之久。盖天地之正气,不容息灭,天理之在人心,无间岁时。
地处岭南的廉州是古人眼里的烟瘴之地,从汉代开始一直都是贬谪流放的地方。苏东坡作为贬臣,在这里为自己七年的岭南贬谪生涯划上句号。廉州给了晚年的他最大的快乐,他更给廉州留下了绚烂的文采风流。(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东坡最后的“任性”,广西合浦的两个月闲居
苏东坡在惠州(上)(哲宗时期59岁至61岁)
苏东坡:人生,十年一大运
漫忆苏轼
人文史话丨苏东坡三到真州
苏东坡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