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百多年前的北海“浮世绘”(民情篇)

百年前北海理发匠

古人修志,重民情风俗。不管是官修的正史,还是民间的稗志。

清末光绪年间编纂《北海杂录》一书的梁鸿勋说,地方官都要采集民情风俗,对此一无所知,又想有所作为,那是不可能的。

(“凡官斯土者,必采辑其地之风教政俗以献于朝……茫然不知者,虽有志者欲起而补偏救弊,兴利除害,其道无由。”)

民情风俗,就是社会面貌。“社会”一词,区别于特指的机关、学校、企业、军队等自成一体的机构。大学生毕业叫“走出社会”;不务正业者,叫“混社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叫“社会人士”;单位门前外来车辆停车处的牌子写的是“社会车辆”……

社会与自然界相对,是一个由各色人等汇聚而成的世界。当时的人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吃什么主食、种什么作物、干什么活、过什么节、婚丧嫁娶分别有什么仪式,寡妇能不能改嫁、阔佬可以娶几房太太……等等。

这些民情风俗跟人息息相关,它就是所谓的“社情”。社会是“水”,人是水里的“鱼”。要想知道100多年前的“鱼”活得怎样,关键是知道“水”的样子。

康熙六十年版的《廉州府志》,关于清初当地的风俗,有这样一段文字:

廉俗淳朴,衣无华彩,故贫婆亦负担贸易,以为活计。地广力勤,民无蓄积。耕者播种以后,一听于天,耘粪桔橰不事焉。丰则侈,歉则贷,贷则数倍于本。男女遇有寒热疾病作而谄鬼。轻生逞忿,服毒自经,其故俗也。

风俗会沿袭,也会演变,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廉州清初的这种风俗,在宣统年间合浦知县向传干主持编纂的《廉州府合浦县民情风俗民事纲目册》中,有了较明显的变化。

《纲目册》把内容分为“民情、风俗和民事”,这三者其实很难分。为了忠实于史料,我也按其分类转述。

当年廉州西城门(翻拍)

首先是关于人口的构成。《纲目册》称,合浦县有“四民”,分别是客户、东人、俚人和疍户

这“四民”的说法,更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王士性的《广志绎》。其中的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一般理解为经商做买卖的城市居民,他们属于客家人。

东人“杂处乡村,解闽语,业耕种”,应该专指从福建迁徙至此的客家人。解放初,北海市独树根、红坎、上村、下村、北海村的村民普遍使用的就是福建黎语。

为何福建人迁至北海地区特别多,不得而知。明清两代,担任廉州府及辖下一州两县的主官,福建人的比例极大,不知是否因为此地多“东人”,朝廷有意将福建籍的流官安排于此?

俚人就是原来的土著,属于百越之后,因为住在偏远的山区,土里刨食,与外界隔绝,所以不懂“汉音”(官话)。

疍户就是现在说的疍家,浮家泛宅,采海为生。因为捕鱼做买卖的缘故,也懂得汉音。

到了清末,这四民中除了疍家还保持“自成体系”,其他三类已经混为一体,“族群性格”演变成更多因居住环境影响而养成的“地域性格”。

合浦东北部靠近山区,民风纯朴、剽悍;南边靠近大海,“气质近浮”,这“浮”不宜解作浮滑,应该是心眼较活;中部和西部的人与世无争,相对懦弱。

感觉这概括挺靠谱。现在很多人对合浦东片、西片、南片群体,也差不多是同样的评价。

《纲目册》描述当时合浦最典型的民情,是人们普遍安于现状,愚昧守旧。比如不愿意外出经商和读书,缺乏长远打算,全县当时只有两三个人出洋和到京都闯荡,到广州读书只有三四十人。

县里办了二十九间新学堂,人们也向往维新,但山高皇帝远,学生主要还是念四书五经,学校仍用礼教规矩管束学生。新旧两派党同伐异,总的来说,思想守旧的人还是占多数。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合浦当时的经济结构,体现出由传统农耕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的明显变化。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还有薯芋粟麦、菜蔬瓜果等,但已出现了为出口而生产的“外向型经济”:廉城附近和张黄以北,分别以种桑养蚕和种植蓝靛为主,它们都是从北海出口的大宗货物,每年出口额达三十万两白银。

农耕社会讲究“自力更生”,受传统文化影响,合浦出现的“经商一族”,多数也是“单打独斗”,约占十分之八;只有十分之二采取股份式经营,显示出与资本市场相适应的分工和合作意识,开始打破“一亩三分地”的传统观念。

妇女的生存状况,是最典型的民情。合浦地处僻远,风气未开,妇女基本不能读书识字,极少数富家女子也是在家自学。

但已有人“破茧而出”。1907年,一位叫“岑应瑜”的师范毕业生,从广州回合浦办了一间女学,因筹措不到经费,也没有志同道合者,响应寥寥,未能扩大招生。

人们印象中旧时代的女性都不抛头露面,合浦的妇女却是里里外外的劳动能手,而且所从事的工作,以挑担做重活最为普遍——大名鼎鼎以能干著称的“勤礼婆、地角婆”果然不是吹的。

但大多数妇女的命运仍然身不由己。合浦盛行一种风气:穷人家庭将女孩卖给他人做奴婢小妾,以南康尤为突出,有些贪财的父母甚至将女孩卖到妓院。

廉州惠爱桥(胡永昌摄)

富人喜欢买奴婢,贪图有人干活,到年龄后变成妻妾,花费很少,俗称“养瘦马”。

妇女自己提出离婚的有,矢志不嫁出家当居士的也有,但没有像广东顺德那种逃回娘家不归的习俗。

这本册子中,还有治安方面的情况:打架斗殴的有,但没有群体械斗。有拐卖人口,但洋务局和北海关查禁很严。匪患一度很猖獗,但在官府“痛剿”之后,减少到一两个月发生一起。

人们喜欢赌博。下层民众吸鸦片很多,但没有人种罂粟。入教者不少,全县约有两千多教民,其中涠洲岛、高德最多,主要是入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教。

民众信奉风水,接福驱邪或者得病,都喜欢延请巫师跳大神。

这是向传干主持编纂的《纲目册》中合浦县的“陆居民情”,水居另有说法。

宣统年间,在洋务运动影响下,全国进入“维新”思潮主导的时代,议会、新学、法院、警察、报纸等“新生事物”陆续“面世”。

《纲目册》像一幅晚清的“浮世绘”,让后人直观地看到在“百年未遇之变局”中,北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当时的“社会”现状。(完)

(北海讲古听我聊 记得公号设星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角亭清代对联探微
【北海历史文化500题】清代廉州府事略(下)
廉州“俗有四民”及文化现象探究
“钦廉”一词漫谈
【摄影】老照片中体现了东北 风俗民情
100年前.中国真实的风俗民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