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岁读三国

儿子8岁,3年前拜师学电子琴,有了骄“父”的资本,时不时拿来压连简谱也不会哼的我一头。我反击的常规武器是:我8岁多上小学三年级就读繁体的《三国演义》,你三年级连日记也写不满100个字。

我自己知道这样说有些蛮不讲理。电子琴与《三国演义》风马牛不相及,这样比较,孙中山也比不上街上一个补鞋的,尽管他推翻了帝制,但却不会钉鞋底。但小学三年级就读《三国演义》,的确是我残存的一点“当年勇”,也是不多的能胜现在同龄学生一头的昔日荣光之一。

中国人有句话: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里太多阴谋诡计,读了人会变得老奸巨猾,神憎鬼厌。我读得早,自觉受的影响不大。读三国只是因为有趣。这种兴趣源于我教小学语文的父亲。不为亲者讳,他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语文老师。每个星期他额外给学生讲两节课,内容就是四大名著里的故事,那两节课成了所有学生的“加菜日”——如果你吃一个月素,就能比较深刻地领会这个比喻的含义。我一直认为父亲趣味盎然的故事课,是“导致”我现在热爱写作的一个原因。

父亲讲得绘声绘色,维妙维肖,但没有时间在家里给我开小灶。心痒难耐,就自己找书来看。父亲有个小书柜,有一套《三国演义》,一套《水浒传》,印象很深还有一本硬封皮的法捷耶夫的《毁灭》,是鲁迅翻译的。那本书里有一个叫“华理亚”的女人,被一个绰号叫“黄雀”的青年一边叫着,一边追进一个树林里。我无数次翻到那一页,里头所描写的情节是对我的最早爱情启蒙。尽管书里最“色”的只有一句:“华理亚感到大腿上有一种熟悉的热辣辣的感觉”,但足以让我心旌摇曳,混沌初开。

好不容易在旧书网上找到的同一版本

我沉浸在《毁灭》中那种羞与人言的想入非非中,大概就是家长所担心的“中毒”吧。读《三国演义》不会“中毒”,却有许多字看不懂。书是繁体的,直行,名字下面都划一杠。书前面有好几页的古装人物绘画,后来才知道那叫“绣像”。字不能全懂,意思却明白,起码明白个十之八九,现在想来,这倒符合古人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之义。“吃了一口”的“吃”,“口”旁加个“契”,有边读边,念成“契”,不知道这“契”是怎样一个吃法,但知道和“吃”差不多,所以“契”饭也好,“契”惊也好,契来契去,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

读书读到大学,教古典文学的徐君慧老师说,《三国演义》写战争最出色,尤其是战争中的计谋。我一直不以为然。印象中的三国,固然有“孔明草船借箭”、“死诸葛走生仲达”之类妙计奇计,但到现在仍在脑子里晃着的,是书里头的人,一个个活生生的,音容举止,鼻息可闻,牵手可及。曹操杀董卓不成,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某村子,住在老友家。睡到半夜,听到隔壁议论“缚起来杀”,爬起床先下手为强,将一干人杀后看到一头捆在地上的猪,才知道杀错了人,连忙逃跑,到半路迎面见到打酒回来的老友,支吾两句擦身而过,又站住将对方叫回来,一刀砍倒,原因是怕对方回到家看到死人后告官。曹阿瞒有名言谓: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情节写绝了他的性格。

可惜,儿子也好,他的同学也好,已经很难领略读书这种乐趣。他们喜欢的是电视上那些动不动就啊啊大叫、在天上飞来飞去的钢铁怪物,如奥特曼、数码宝贝之类,那些拗口的名字在他们嘴里叫得差不多像爸爸妈妈一样顺口。它们是类似于炸鸡块、可口可乐、薯条的另一种“垃圾食品”。儿子记性奇佳,五六岁时每天看广告,能把那些酒呀、卫生巾呀、洗发水感冒灵的广告词唱歌一样背下来,逗得人肚子疼。我经常笑得一边抹眼泪一边伤心不已:这么好的记性,用来看书多好!我尤其担心的是,电视看多了,他的想像力会变得像晒茄子一样干瘪,而不像我翻开一本小说,那些人啊动物啊就在眼前跑起来。(写于2002年12月)

(如果觉得好看,敬请随手转发、留言或点击“在看”)

其他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的人生智慧课
未来6年,我将这样搭建孩子的知识体系
小学三年级《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转载]2018届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记叙文标杆文
孩子从小读三国,究竟有多重要?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