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35章)
几天后,王维一行抵达凉州(今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凉州都督崔希逸早已在凉州等候。王维代表朝廷慰问嘉奖崔希逸,崔希逸跪下接旨谢恩。两人都向长安方向行了大礼,以谢皇恩。

隋唐时期,崔氏是很有影响的名门望族,崔氏共分十房:一曰郑州,二曰鄢陵,三曰南祖,四曰清河大房,五曰清河小房,六曰清河青州房,七曰博陵安平房,八曰博陵大房,九曰博陵第二房,十曰博陵第三房。

崔希逸比王维年长两岁,出自郑州一脉,王维妻子崔璎珞出自博陵安平房一脉,自比旁人亲近了一些。在这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凉州相见,两人很是感慨。

其实,王维和崔希逸并不陌生,这些年来,两人多有交集。

先是721王维状元及第,在太乐署任太乐丞,崔希逸在长安万年县任县尉之后几年,王维贬官济州,崔希逸先后担任劝农判官、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等职,因表现优异,被提拔为郑州刺史(从三品),变成地方大员。

733年,关中久雨,长安发生饥荒。李隆基驾洛阳,任命裴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充任江淮河南转运使因郑州是连通两京与河北道、河南道以及江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冲,也是漕运必经的重要州郡之一,因此,裴耀卿建议任命郑州刺史崔希逸为河南转运副使。

崔希逸不辱使命,一年就配合裴耀卿调度了一百八十万石粮食。734年,裴耀卿升任侍中后,崔希逸接任河南转运使,成绩卓著,深得裴耀卿赏识。735年,被调入中书省,任右散骑常侍当时,王维也刚被张九龄推荐入中书省,任右拾遗。两人多有照面。

736年秋天,原河西节度使牛仙客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崔希逸被提拔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执掌一方兵权。大唐朝廷对河西节度使的选任非常慎重,出任此职的皆为朝廷看重之人。

凉州是河西节度使驻所所在地,地势平坦,位于河西走廊上的咽喉部位,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商埠重镇,是唐代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国联系和交往的必经之路,也是切断唐王朝两大边患——吐蕃和突厥联系的最重要闸门,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称

崔希逸到凉州上任后,发现前任牛仙客在任时,管理有方,政绩可观。他生性淳厚,不想将政绩据为己功,就上报朝廷称赞了牛仙客的政绩。李隆基大悦,提议牛仙客到尚书省任职,但中书令张九龄表示反对,认为此事不妥。后来,在李林甫的周密部署下,张九龄、裴耀卿黯然罢相,牛仙客成功入相。

对于此事,崔希逸很是自责。他不知自己的无心之举竟会给张九龄、裴耀卿带来如此灭顶之灾,从中深深体会到了政治斗争的凶险。从此,他将这份自责深埋心底,一心一意驻守凉州,守护大唐。

当晚,崔希逸在军中隆重宴请王维,酒过三巡,宾客渐渐散去后,崔希逸忽然叹了口气,面上似有哀戚之色。

王维素来心细,见此情形,不由低声问崔希逸道:“崔将军骁勇善战,深入敌境两千多里,令敌军主帅闻风丧胆,可喜可贺,可敬可佩,不知将军为何叹息?”

崔希逸看了一眼王维,缓缓摇了摇头,声音中有种难掩的艰涩:“王御史有所不知,众人都道末将骁勇善战,却不知末将胜之不武、心中有愧!”

“崔将军何出此言?莫非另有隐情?”王维了解崔希逸为人,知道他心里必定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思忖片刻,目光澄澈道,“如若将军信得过王某,王某愿闻其详。”

“王御史为人,末将怎会信不过?此事说来话长,容末将从头道来。”军帐中只有王维和崔希逸两人,除了帐外时而呼啸而过的风声,再无其他声音。王维点了点头,崔希逸喝了口酒,絮絮说了下去。(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外战”英雄谱之34---大破吐蕃、让王维艳羡的崔希逸
大漠孤烟藏隐情
通俗西藏史(一百三十四)——大唐背锅侠崔希逸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跟着岑参去西域(6):凉州(武威)
唐朝开元郑州刺史崔希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