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愿逐月华流照君(下)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56篇散文

系列推文

愿逐月华流照君(上)

愿逐月华流照君(中)

7

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匈奴是汉朝的劲敌,以卫青、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倾尽汉朝财力,也仅能对其重创,而无法消灭。因此,李陵率领区区五千步兵深入敌营,战败完全在情理之中。

但问题是,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都阵亡了,而李陵作为主将却活着,且投降了。

更要命的是,被汉武帝派去营救李陵的公孙敖,最终也无功而返。为了推卸责任,公孙敖诬陷李陵不仅变节投降,还教匈奴人攻守战法,导致他铩羽而归。

公孙敖的诬陷,再加上李广利等人的附和,彻底激怒了汉武帝,汉武帝甚至怀疑李陵主动请缨带五千步兵出征匈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

汉武帝大笔一挥,下令将李陵全家满门抄斩,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女、兄弟等,全部绑缚刑场,无一幸免。

远在匈奴的李陵得知满门抄斩的噩耗后,当场昏死过去,从此心念俱灰。

就在朝廷上下都对李陵兵败投降口诛笔伐时,司马迁却站了出来,义正言辞道:李陵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他侍奉亲人孝,对朋友信义,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敌境,对抗数万匈奴骑兵,直至以空弩对抗白刃,依然负隅顽抗。虽然最终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找机会回报汉朝。

司马迁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但在汉武帝看来,李陵是司马迁的大舅子,司马迁说这番话,显然是为李陵护短。再加上公孙敖、李广利等人在汉武帝身边煽风点火,最后,司马迁被扣上了诬罔之罪”,投入死牢

消息传来,正在为司马迁誊抄书稿的柳倩娘,眼前一黑,如坠深渊。

其实,在司马迁决定为李陵求情前,柳倩娘也曾担心过。都说伴君如伴虎,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汉朝接二连三败给匈奴,他一口恶气正无处发泄,所以才会下令将李陵满门抄斩。如果司马迁为李陵求情,会不会惹怒汉武帝?

面对柳倩娘的担忧,司马迁却只说了一句话:“倩娘,我为李陵求情,不是因为他是你哥哥,也不是因为他是我好友,而只是因为天道自在人心。”

8

司马迁为李陵求情付出的代价是,他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腐刑。

遭受腐刑六年后,公元93年,司马迁给好友任安写了一封信,在那封信中,司马迁提到了腐刑:“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士可杀,不可辱。对司马迁来说,腐刑是比死亡更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想到了一死了之。对他来说,死亡只是一念之间的事,而带着奇耻大辱活下去,无疑比死亡更为艰难。

支撑司马迁活下来的,是一个信念和一个人。

这个信念,是他父亲临终前对他的殷殷重托,是他未竟的事业——撰写《史记》;这个人,是对他恩爱不移、生死不渝的柳倩娘。

在司马迁生命的至暗时刻,柳倩娘就像天上的一轮明月,散发出了微弱却顽强的光芒,在他心里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他回家的路。

司马迁决定忍辱偷生,用余生完成《史记》。

看惯了彩霞的人,往往看不到彩霞背后的电闪雷鸣。经历这场劫难后,司马迁眼里看到的,不再是彩霞一般的四海升平,而是背后更为深刻的东西。比如,帝制的残暴,皇权的专制,人性的丑恶……

正是这样的洞见,让司马迁赋予了《史记》前所未有的思想光芒,让《史记》终将成为一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史书的史书。

公元前91年,在柳倩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下,司马迁坚持14年,终于完成了52万字的《史记》,实现了他毕生追求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

《史记》几乎耗尽了司马迁的全部心血。完成《史记》不久,司马迁就病倒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司马迁握住柳倩娘的手,像当年父亲托付他那样,托付爱妻道:

倩娘,你替我妥善保管此书。待时机成熟时,方能公之于世。

怎样妥善保管呢?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说,就是“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也就是说,要么把《史记》藏在深山里,不让当权者看到;要么在时机成熟时,在大都邑里传播,让《史记》流入民间,当权者即使想禁书,也无法禁得彻底。

柳倩娘强忍泪水,像当年司马迁答应他父亲那样,答应了夫君。

她知道,司马迁将《史记》看得比他的生命更重要,或者说,《史记》是司马迁生命的延续。

司马迁走了,但在柳倩娘心里,他并没有真的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生命方式,陪伴在她身边。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司马迁的重托,用生命悉心呵护《史记》。

她给司马临、司马观、司马英讲司马迁写《史记》的艰辛,让他们从《史记》的字里行间去体会司马迁的历史观,感受他的微言大义、良苦用心。在柳倩娘的悉心教育下,司马家的孩子们深深理解了父亲的伟大。

柳倩娘去世时,交代三个孩子继续妥善保管《史记》,绝对不能辜负父亲厚望。

后来,司马英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时期官至宰相,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忠,小儿子叫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司马英就把珍藏多年的《史记》拿出来给他看。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爱不释手。每读一遍,就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公元前74年,汉宣帝即位。几年后,杨恽被封为平通侯。当时朝政清明,杨恽想到外祖父这部巨著已经尘封了二十年,该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了

于是,他上书汉宣帝,将《史记》公之于世。这时,距离司马迁写完《史记》,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从此,天下人才得以一睹这部至今未被超越的伟大史书。 

10

据说,柳倩娘嫁给司马迁后,每年都会给司马迁画一幅画像,直至司马迁去世。

两千年过去了,这些画像早已湮没在时光深处,无处可考,但我脑海中却固执地有这样一个画面:窗外,阳光正好,透过窗棂,洒落一地。司马迁端坐书案前,奋笔疾书。柳倩娘坐在司马迁对面,细细作画。她笔下的司马迁,黑须垂洒,怡然飘胸,仿佛下一秒就能从画像中走出来,对她轻轻道一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无论司马迁遭遇怎样的凌辱,在柳倩娘心中,司马迁永远是一位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司马迁用生命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柳倩娘用饱蘸深情的画笔,定格了司马迁的一生,成为另一种永恒。

作者简介
吕瑜洁,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亲子书信集《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世界》
即将出版历史散文集《历史的浓妆和素颜》《榴莲一样的红楼梦》、长篇历史小说《此物最相思》

正在创作历史散文集《历史的回眸和背影》、长篇历史小说《愿如梁上燕》《青简待月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他留有后代吗?
韩城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因没钱免死罪,被处以宫刑,出狱后妻子的处理方式让人深思
精妙绝伦奇传雄浑波澜壮阔之千古散文名篇《货殖列传》(下部)
《史记》诞生来历探访
受过宫刑的司马迁究竟有没有后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