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廖兴礼‖陇南唱书的田野调查报告

总第902期

陇南唱书的田野调研报告
——一个康县农民挖掘抢救《陇南唱书》之路
文/廖兴礼

    一、陇南唱书的背景

       陇南这块富饶的沃土,自古以来曾是氐、羌、先民们狩猎、游牧、习耕之地;也曾是氐、羌、党项、吐谷浑、吐蕃、回、蒙等古代少数民族以及中原政权反复争夺,聚散无常,兼并融合,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氐羌人民长期杂居,创造文化的一方古土;亦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山水相连、和睦为邻、茶马古道通商往来、互通有无的交界地区。

      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是秦人的发祥地、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

  据康县志记载茶马古道始于汉唐,盛于明清,是内陆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要干道。陇南地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交界,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历史渊源,是联糸西南和西北以及中原经贸活动的重要地带。北茶马古道从四川进入甘肃最远可达青海和西藏,经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略阳来到陇南康县一带,当时康县建县迟,康县履属階州或武都郡管辖,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凝聚了各民族的精神,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茶马古道是推动民族和睦、维护边疆安全的团结之道。茶马古道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康县境内的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东起大南峪窑坪村,经大南峪乡(古兰皋)、大三岔(古散关)、云台镇(白马关)、大堡、长坝、望关,向西进入至武都,沿平洛河翻越太石山,经昌河坝进入西和、礼县、成县。尤以望关石猫梁遗址最为典型,并有路碑见证。

该遗址位于康县望关乡政府西北100米处的石猫梁山垭上,为古代康县至武都的客商通道。东面斜坡石路上开凿有石台阶,现存二十级,长11米,西南坡上有石上开凿台阶路和石砌路基本长20多米。山垭上现存半截石碑,残宽20厘米,高90厘米,厚18厘米,字迹大部分可以辩认,其中有“……示知一应经商人等……茶马贩通番捷路……”等内容。

《陇南唱书》起源与茶马古道马帮唐朝时期,盛行与明清在甘肃的陇南,特别是我的家乡康县称之“康中唱书”。大多都是唐宋明清故事为主,在这片西汉水南岸的广大地区,由于氐族和汉族文化有机融合,北中国茶马古道文化的广泛的传播,历史的频繁更迭,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劳作中不断吸取文化养分,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康县唱书主要流传于北茶马古道途经的康县北部和中部地区,当地老百姓也称它为念书,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原生态曲艺。明末在川陕地区极其盛行,随着当时茶马贸易的繁盛,商队在带来商品的同时,这些说唱故事亦随之进入甘肃武都、康县等地,逐渐演变为康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艺术。

    二、陇南唱书的演唱形式

      《陇南唱书》原是一种在我国民间广泛传流的以说唱为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文本和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为一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其文本大致以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忠义孝道,前娘后母为内容,其语言有着诗歌的韵,音乐的美,朗朗上口。在民间,特别是在文化欠发达地区,便于传播。不同的语言区域,唱法不同,因此称谓也不尽相同,如在云南称为“落地唱书”,贵州的安顺称为“说唱书”,其它如“宝卷”、“善唱书”等。

《陇南唱书》是一种坐唱曲艺形式,曲折婉转,悠扬动听,唱词简练易懂。在服饰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均为日常服饰,也可配以当地传统民族服饰。演唱乐器主要以三弦、土琵琶弹奏乐器为主,并可以和碰铃,小瓷碟、竹筷等打击乐器配合演奏。唱书大多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几朝君王多有道,几朝无道帝王君”开头,引出要说唱的故事。其表演形式以唱为主,间有白文,说唱结合,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活动在茶余饭后,逢年过节非常盛行,人们围坐在火塘边,喝着女主人烧的面茶或温的土酒,唱着、听着唱书,其乐无穷。它的唱法主要为唱与说,句式为上下句,又分五字、七字、十字、莲花落四种。这种广为流传的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家乡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而且使祖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得到了传承与弘扬。

    三、 陇南唱书的文化价值                                                          
      陇南文化千百年来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大融合,使得陇南文化还融入了藏、氐、羌、回、蒙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这就使得陇南文化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而在这些多姿多彩的陇南文化形态当中,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特征最为明显,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

      《陇南唱书》来源于民间,应服务于人民,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传承过程中要注重它的附加价值的挖掘与提升,为康县的文旅融合发展贡献力量。要扩大《陇南唱书》的文化影响力。康县的音乐人士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方面要积极走访我县热爱熟悉《陇南唱书》的民间艺人、乡贤老人等,亲耳聆听体味最原始、最纯正的地方非遗文化,将散落在民间的《陇南唱书》收集整理起来,抓紧抢救日渐濒危的《陇南唱书》。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电视等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培养大家对《陇南唱书》的热爱,使这一地方文化融入到现代流行文化当中。要让《陇南唱书》服务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围绕茶马古道文化、廖家沟学房坎出土的玉堂学房文化、(王坝学校改篇的玉堂学房参加全国少儿节目展演)王坝民俗文化、工业园区文化、红色文化和新生代文化等创作一批《陇南唱书》的新鲜作品,邀请知名歌手演唱,并在景区播放,打造《陇南唱书》之乡,做到让游客踏着唱书节奏游览陇南美景,让游客听着唱书感受陇南文化,让游客唱着唱书回味乡愁。

    四、陇南唱书传承现状分析与发展未来

《陇南唱书》是典型的“草根”艺术。随着传统生计方式的改变,植根于农耕社会的唱书艺术日益萎缩。特别是近年来陇南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新居,世代保存的唱书等大量民间文献也和旧居一起被废弃,一些传统唱书文本濒临失传,对唱书文本进行抢救整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已在康县搜集到的唱书文本 30 余种,版本较多的有《沉香救母》《张四姐》《买水记》《红娥女反长安》《蟒蛇记》《鲤鱼精》等。唱书发展到今天,由于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现代文化传媒的影响以及民间艺人越来越少,唱书在民间濒临失传。为使我国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凭借我国大力挖掘非物质文化的东风,乘着北中国茶马古道的扬鞭快马,廖兴礼从84年着手在做生意之余,深入民间对这些宝贵的说唱书籍进行收集,整理,编辑。通过整理编辑后名为《陇南唱书》,这套《陇南唱书》仅从民族民间发展过程中遗存下来的部分内容进行搜集编辑,共三十余部,尽量保持原来的版本。

    在此书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还受到《陇南唱书》传承人杨万怀、李占军,大力协助。广泛征求意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关注,不断完善,感谢大家的支持。但由于时间仓促,收集难度大,好多唱书近年都让人收走了,现存手抄版本不多了,有的虫蛀无法复原,制成电子版本需要很长时间,历时近四十年如一日,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研究效对,每效对写电子版一本多达一月有余,需要精力集中完成。目前制作电子版本二十六本,手抄本十余部,都是我爬山涉水到农户家翻阅资料,有的不让拿走我就照像保存,回来整理编页复印保存原手抄本,每发现一个不同唱书我都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提取第一手资料,把这一康县非遗留传后世发扬光大,原版本手抄人水平有限,错别字象形字很多,要有专业水平之人整理才能推陈出新,《陇南唱书》若能出版发行,对陇南非遗是一大贡献。目前面临出版表演经费极度缺乏,我已经前期整理投资万余元,作为一个农村文艺爱好者和志愿者,已无力承担后续费用,希望上级文化部门给予资助。

    2013年由甘肃省电视台西北角栏目拍摄纪录短片一部(刻有光盘),其余皆是传承人在家中演唱和地方演出的照片。

     2014年8月康县唱书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杨万怀、李占军。

  总书记强调,“要继承好中华传统文化,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康县文化部门将廖兴礼搜集创编的《见红军》搬上舞台,助力党史学习教育,体现了非遗人的担当,发出了“非遗人”的声音,做出了“非遗人”的贡献。陇南康县唱书流传与康县历史悠久,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县文广局又在我处挖掘整理拍摄申报省级非遗项目。让陇南市康县非遗在新时代历史长河中焕发光彩,增添新的魔力。

   王坝镇非遗发展起步早,康中唱书、棒棒鞭、羊皮扇鼓舞、土琵琶弹唱、方言快板是王坝镇夕阳无限演艺公司非遗民俗招牌节目,本公司在我廖家沟开办玉堂学房给学员教习传统文化传承,带领学员参加义工联公益慰问演出活动,现已初具规模,使王坝非遗得到有序传承,王坝镇四A景区随着非遗文化的推进,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特别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创新发展“非遗+”活化传承形式,如“非遗+演艺”“非遗进校园”“非遗+媒体”“非遗+文创”“非遗乡村旅游”等,丰富文旅融合特色项目,不断增强王坝镇吸引力和辐射力。特别是“非遗+演艺”——如果说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多以展示和产品开发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点,那么大大小小的山水实景演出、文旅演艺和歌舞类表演等无疑是对舞蹈、音乐、服饰、节庆、习俗等非遗文化的再开发。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意见、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近年来,重塑了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旅游因为文化赋能而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文化因为旅游带动而更有魅力、增添活力,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不断推进,旅游演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博物馆旅游蓬勃兴起,带动了陇南经济发展的腾飞。

五、根据以上田野调研我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我亲身经历,谈点感受和解决办法供上级部门参考并提岀指导性意见。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有续传承更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康县各乡贤志士大多都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队伍,没有固定资金来源,用着了救济一点发点补助,用不着就闲置与民间,团队之多,平台匮乏,好的团队人员发展不起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不养,用时无兵,这可能是全陇南市的文化通病,加大乡贤建设资金投入迫在眉睫,用乡贤文化改善社会治理,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不可偏颇,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绝不仅仅是学术界、文化界的工作。也不是口头叫喊几声就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之后,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首先注重人才振兴,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康县“三抓三促”“五美康县”及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员干部乡贤志士的奋斗目标。何为“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不仅仅是“经济富足”的一个指标,必然包括生态优美、文化繁荣、民风纯朴等文化指标,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才是“美好生活”。乡贤工作是农村文化生活的源泉,所有的这些能否实现并发挥作用,都赖于乡贤文化的凝聚和引发。文化的根最深,也只有文化才能凝聚共识、积聚力量,只有文化复兴才能成为启动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康县非物质文化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发挥好乡贤在文化事业方面的经验,学识,技艺,资源,乡村文化赋能要强化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增强乡村文艺文化吸引力,增强文化资源的经济转化率。要加强乡村文化生态规范,治理,守好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体系。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员教育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支持并主动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当中,构筑乡村文化生态,托举,乡村振兴之魂。县文化部门做好横向联合,东西协作,取长补短,让康县非遗走出陇南、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王坝镇王坝村廖家沟社廖兴礼
                    
                                                                                           2023.06.02完稿

     作者简介廖兴礼,网名药王茶,男,汉族,生于1964年,甘肃省康县王坝镇王坝村廖家沟社村人。高中文化程度,种过地,当过赤脚医生,后下海经商。生性活泼,喜欢民间艺术。足迹走遍大江南北,先后对云南霸王鞭、湖北巫山民歌、陕西神木霸王鞭、陕北民歌、陕西安康民间戏曲及周至锣鼓等非遗曲目实地考证,潜心学习古老的曲牌,丰富自己的知识。多年来,搜集整理陇南一区八县古曲20余本,搜集创作康县山歌11本,快板、高山戏等5本,参照祖传易礼结合古今编写《红白喜事礼仪用语集》1本。爱好者一看就会,使用方便。自编自演的作品有快板《美丽的王坝就像一朵花》、小品《二娃参军》等,录制视频有《美丽的大堡欢迎你》、《和谐司法普新篇》、《美丽的文县欢迎你》等,参与创作了2017年网络春晚的鼓词。2018年参加《义工联合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参演了县司法局的《人民调解,情系陕甘》、县政法委的《回归正途》二部微电影,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2019年首届春晚创作的《家乡一片崭新颜》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并登上康县春晚舞台。2020年6月,独家斥资10万元,注册《康县夕阳无限演艺有限公司》,成为陇南首家农民正规文艺团体,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创作的快板及其表演节目,获得陇南市和康县春晚、县文化局1000元奖励3次。    
      大自然及家乡翻天复地的变化,给予了作者丰富的创作灵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康县人,心愿是尽自己所能,把康县宣传到朋友圈的每个人的心窝里,做一名合格的义务宣传员。
      联糸电话:18219895735
      住址:甘肃省康县王坝镇王坝村

 

两水视野                                                                                                                          

本期编辑:尚治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陇南康县:民俗文化传承下的致富之路(组图)
国庆来陇南,我只带你去这12个村子-今日头条
陇南:青山绿水“淌”金银 文化润育留乡愁
【文化陇南】高山猫-陇南市政广场以及5.12公园中浮雕传递的文化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15)」康县王坝镇举办“三变”改革清产核资培训班
惊艳丨陇南最美深秋的7种正确打开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