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教书先生投靠亲友被冷遇,他一个举动,令对方悔不当初
江南查氏有一个后生叫查继佐(名字虚构),他写得一手好诗,在私塾里教书为业。家里有水田几十亩,算得上小康之家,小日子还过得去。
这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在那群顽童身上蹉跎一生,每天的日子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丝波澜,有意义吗?正好有族人在天津经商,以盐业为生,这一支被称为北查,许多江南的族人都前往投靠,赚了大钱。
查先生翻了一下家谱,得知北查一族的族长是自己的子侄辈,就变卖了家产,一半做路费,一半将来在天津安家的费用,就这样贸然买船,顺着大运河北上。到达津门之后,他登门拜访,送上了礼物以及查姓的家谱,受到了接待。
当时的北查一系盛极一时,手下的掌柜、管库及主管人员有数百人,在查家做工,依赖查家为生的,更是有数千家。只要有客人到,店小二都会报给掌柜,来人是否录用,安排到何处任职,均由掌柜安排。
而查家族长则深居简出,如王公贵族一般,只有机要大事才能报到他那里,一般人想要见到他很难。
查先生来到了津门查家求见,当他的拜帖被伙计递到了掌柜那里之后,那个胖胖的掌柜看都没看:“不过是江南查家的穷酸来打秋风的罢,没有官员的引荐,又不是什么近支,给他十两银子,打发了便是。”
掌柜的态度影响了伙计。他来到了查先生面前,看着这个衣衫简朴,粗衣布帽的江南人,面上皮笑肉不笑:“这位爷,我家掌柜说了,我家主人最近事务繁忙,就不与您相见了,另外店里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没有空缺的,您还是请回吧!”
查先生乘兴而来,想不到热脸贴了冷屁股,他大失所望,看着伙计的嘴脸以及打发要饭的十两银子,拂袖而去。
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客栈里租了一间房子安顿下来,再寻找合适的机会。
这一住就是半年的时光,他带来的钱财已经消耗一空,还欠了不少的房租。想到自己的孟浪之举,他又悲又悔,饮了几杯黄酒之后,就将自己的悲愤之情寄托于诗歌之上,他不停地写,没多久整面墙上都贴满了他的诗作。
店家主人很厌烦他的所作所为,但查先生已经欠了他一大笔房租,欠钱的是大爷,也不敢将他赶出。
但津门乃商贾云集之处,每到年末,各个旅馆客栈都人满为患 ,房价也随行就市涨了起来,为了安顿下来,甚至三四个人拼一间房。
此时已经是年关,正是客流量很大的时候,这一天,他所在的客栈来了一位叫阿三爷的客人,锦帽貂裘,一看就非富即贵。此人是内务府的一位管事,这天来到津门,找不到住处,辗转来到了这家客栈,店家主人说:“抱歉这位爷,小店已经客满,如果您不嫌弃,可以与一位姓查的先生拼一间房。”
听着窗外那呼啸的北风,阿三爷实在不想再奔波,他听说查先生是一位读书人,就同意了。他让仆人赶赴田庄休息,自己则来到了查先生的房间,当他看到那一墙的诗词顿时产生了兴趣,细细读之,忍不住拍案叫绝:“好诗,好诗!虽不及李杜,也是天下少有的好诗,如此大才,竟流落到如此地步?”
他与查先生攀谈起来,二人都是饱学之士,从道德文章聊到诗词歌赋,谈古论今,互相唱和。阿三爷也能写一些诗词,他的词豪放仿佛苏辛,为人豪气,与查先生相见恨晚,就将对方当成了莫逆之交。
这样一待就是半个月,当阿三爷的仆人收租回来,眼看归期已近,阿三爷对查先生说道:“明年津门会来一位新的盐政大人,乃我的至交亲友,我给你写一封书函,你只要持函上门,肯定会遇到重用。”
查先生听了感慨万千:想不到山穷水尽之际,竟遇一好友。他连连下拜,泪水涟涟。阿三爷也不是矫情之人,知道查先生身上钱财不多,当场唤来了店主,为查先生付了所欠的房资,又留了一笔钱,这才哈哈大笑而去。
第二年春天,果然原来的盐政大人迁往江南任职,新的盐政大人上任。查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出了阿三爷留下的信函,上门求见。
盐政大人并未接见,但也没有怠慢,他托话给管家:“本官与阿三爷乃至交,听说他对先生的赞誉,今奉上纹银二百两作为聘金,请先生暂掌笔墨之事。本官身上不好,就不见先生了。”
管家知道这位查先生是阿三爷所荐,连忙派出了几个衙役,帮着他将行李搬到了盐政衙门,并派了两个仆人服侍。
临别之际,管家对查先生说道:“查先生,小人是大人的管家,负责后衙的一应事务,先生如有需求,找小人便是。”就这样,查先生在盐政衙门住了下来。
过了几日,本地的几个商会老板拿着名帖求见,说请宽恕当初的接待不周。查先生不知所云,也不敢做主,就派人问盐政大人。没多久,盐政大人回复道:”没事,先生见见即可。“听大人这么说,查先生只好一见。
没多久,几个商人毕恭毕敬地走了进来,一进门就连忙对查先生行了一个大礼,说道:”我等都是津门盐商会的商总,会长就是先生的族侄。昨天盐政大人新上任,我们前往拜访,哪知道盐政大人拒而不见,令侄吃惊,我们花钱打通了关节,这才知道去年先生的族侄曾经开罪了先生,盐政大人想要上书参他一本,请先生看在他与您同宗的份上,原谅他的无知吧。以后他必唯先生是从,请先生替我们在大人面前缓和一二,我们感激不尽。“
查先生可当不起这个责任,他连连摆手:”这可当不得,查某人不过和大人的亲戚有几分交情,才在这衙门里混一口饭,哪有这样大的脸面?“
众人不信,又低声哀求:”成与不成,我们都不敢勉强,只求先生一诺。“无奈之下,查先生只好同意在盐政大人面前说和一二。
第二天,查先生请管家给盐政大人转话:”大人命我接待这些商人,可是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他将事情的经过说给了管家。没多久,盐政大人传话给他:”无妨,既然先生原谅了他们,我为他们周旋一二又有何难?“
查先生也说到:”当年之事,我也以为是这个族侄的过错,刚刚开始很生气,后来才听说并非他本意。同宗之亲,岂敢忘怀,请大人看在查某人的份上,原谅他吧。“
盐政大人说:”既然如此,可让先生的族侄来见一面吧。“
第二天,查先生的族侄准备了厚礼,来拜见盐政大人,一看到查先生就诚惶诚恐,跪下请罪,流着泪说道:”叔父,都怪侄儿所用非人,才导致叔父千里迢迢来到津门,侄儿未能尽礼,侄儿昏庸无能,罪莫大矣,请叔叔责骂。“
他们二人叙过别情,查先生问道:“叔叔我初到盐政衙门,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族侄所忧何事?'
说罢他让人请来了盐政大人,没多久盐政大人身着官服而来,查先生这才发现,所谓的盐政大人,竟是阿三爷。
阿三爷在厅堂里坐定,对查先生的侄子说道:”本官以为你不顾叔侄之情,更不会念君臣之义,利义熏心,才导致盐政数年亏空,想要查封你家的店铺,拿你问罪,所以不与你私下里见面。今天听先生说,才知道你被下人糊弄,做了人神共愤之事,情有可原。我劝你辞了店里的掌柜,让你叔叔帮你照应,不好吗?“
查侄听了之后,汗流浃背,他惶惶然退下。当初就将之前的掌柜给辞了,派出了新的会计进行盘帐,看看一年到底进帐多少。
阿三爷对查先生说道:”我一开始不告诉你我的身份,不是不信任你,只是害怕先生露了口风,让你的侄子没有敬畏之心,对我改革盐政,查找亏空不利。另外,我让先生到令侄那里帮忙,表面上是帮他,也是在帮我,只要今年盐政收入比往年有所增加,对我来说也是政绩。“
第二天,查依左果断派人来请查先生,让他到自己店里做掌柜,年薪一千两银子,还有若干干股奉上。从此,查先生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他与盐政大人的关系,北查一族之人对他都言听计从,而其他的商会也不敢得罪他。从此顺水顺水,没过几年,就富甲一方,后来他离开了侄子,自己做起了生意,他的业务遍布河北豫东一带,这也是历史上南查的由来。
这个故事出自《客窗闲话》,关于南查与北查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宛平查氏,即所谓“北查”,天津是北查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天津的查氏家族自查日乾始。”查日乾的高祖于万历年间由江西临川迁居顺天宛平县。查日乾于康熙年间来津,投靠盐商张霖,后移居天津,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查日乾生有三子:查为仁、查为义、查礼。按照水西庄研究专家韩吉辰的说法,北查在北京、天津一带,主要是经营盐业,后定居天津,家财豪富,民间俗称“阔查”“查半城”。
查为仁,字心谷,号莲坡,宛平生员。康熙五十年乡试第一,因被劾考试舞弊而于五十二年入狱,八年后始获释。归家后潜心读书,并在今天津市红桥区芥园道附近筑水西庄,广泛结交大江南北的文人雅士,从而使天津诗文盛极一时。
由于南查有多人在北京做官,两查论宗谱,发现原来同宗共祖,所以来往十分紧密。韩吉辰介绍,据说一代名园水西庄的设计和修建是著名的“样式雷”,就是通过在北京做官的查慎行结识的,查为仁学习诗词的老师,就是南查的查浦(查嗣瑮),清代乾隆年间,南查北查交往相当频繁,不断有海宁查氏迁居天津。穆旦就属于海宁查氏,其曾祖父查光泰为官直隶,从此以天津为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年祭---哈珮先生经典书法楹联
【天津】重游津门(三)
画说天津600年·《津门一绝
著名津门山水画家杨玉忠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杨耀辉
《血溅津门》小说作者张孟良先生今晨去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