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教材必修下第一课的整合学习策略

新教材必修下

第一课的整合学习策略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景慧颖

摘要:第一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文言词语的积累、梳理与探究;体会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内涵,思考其现代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独立阅读,提出疑惑,教师提供合理学习资源(主要是相关的学术论文),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疑惑,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来取代教师的大量讲解分析。

关键词:《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学习策略

新教材必修下第一课的整合学习策略主要依照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开展、推进,强调学生的主动、有为,将所接触到的、实践的知识进行结构化,进而改变以往被动的、碎片化学习和识记的低效性。

一、文言词语的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言文的学习始于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与梳理,终于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思维、审美和文化的理解。因此,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积累与梳理,是不可能真正走进文言文文本的,更遑论对文本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呢?现在的文言文学习是选文性质的,文言词语处于文本之中,是一种零碎、无序、随机的状态。而且文言词语数量庞大,实词、虚词词义纷繁,直接造成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既然文言词语的积累与梳理对于读懂文言文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就要积极有为地探究文言词语学习的策略,使得梳理、积累以及整理的文言词语知识结构化,附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

本单元学习任务四“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诵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梳理总结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仿照示例,为本单元的一些义项较多的实词制作卡片。”这个学习任务是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和词语解释》“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等学习活动的拓展、延伸。我的设想是将这两个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用卡片这种形式,促使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养成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能够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1.仿照教材第19页示例,对课文中出现的如、莫、比、见、恶、殆、度、更、族等重要的文言实词进行梳理,相关例句可以选取之前学过的,也可以是平时阅读、练习中碰到的。并尝试分析出一个词不同义项间的关系,理清其“线索”,绘制词义发展网络图。

2.语气助词是汉语的一个词类,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表达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本课三篇文章中出现的助词有“也”“乎”“矣”“哉”“焉”等。阅读文章时,注意体会这些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作一点归纳梳理。

3.依据工具书、网络资源、知网数据库等媒介,对课文中出现的关键字“礼”“仁”等,从字源字理角度进行分析,将这种分析与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关联起来,进而真切地“体会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即“汉语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给定学生知网账号,让学生到知网数据库中,查阅“推断文言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的文章,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摘抄,可以用卡片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之于学生而言,文言词语的“积累、梳理要有系统、有计划,要有步骤地、持续地进行。”之于教师而言,“要有布置,有鼓励和督促,持之以恒。”其实,“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把握文本核心观点  梳理文本思路

(一)《侍坐篇》

学习任务1:学生独立开展文本阅读活动,完成表格内容。

(这个学习任务,着眼于学生对文本思路的把握和理解,利用表格形式呈现具有“纲举目张”的效果。)

学习任务2:在上一个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思考四个人的“志”之间的关联性与序列性。

【在学生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说法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PPT)清代张履祥《备忘录》:“四子侍坐,固各言其志,然于治道亦有次第。祸乱勘定,而后可施政教。初时师旅饥馑,子路之使有勇知方,所以勘定祸乱也。乱之既定,则宜阜俗,冉有之足民,所以阜俗也。俗之既阜,则宜继以教化,子华之宗庙会同,所以化民成俗也。化行俗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晳之春风沂水,有其气象矣。夫子志乎三代之矣,能不喟兴叹!】

学习任务3:文本说:“三子者出,曾晳后。”那么,子路、冉有、公西华面对刚才老师的“问志”和自己的“述志”,会有怎样的讨论呢?他们互相又会有一个怎样的“评志”内容呢?另外,曾晳又会如何将老师的评志内容传达给自己的三位同学呢?

(因为《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具有很多的对话空白,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将自己代入情境,用合理的“情节”,来填写“空白”。)

学习任务4: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侍坐》这篇文本,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困惑:

①题目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那么“言志”顺序也应该依照这样的顺序展开,为什么文本中第二个发言的不是“曾晳”?

②《古代汉语词典》说“哂”有“微笑”和“讥笑”的含义,其中,“讥笑”义项之后,列出的例句,就是本文的“夫子哂之”,教材却将“哂”字解释为“微笑”,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合理呢?

③面对曾晳的回答,孔子为什么会“喟然”呢?

④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面对人生的诸多不顺,是否具有隐逸情怀呢?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预习《侍坐》文本的过程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关涉到文本的核心观点“乐”,第二个问题从注释的“矛盾处”出发,引发争鸣,第三个问题是从孔子所处的时代和其自身遭遇角度思考,第四个问题涉及到“思辨阅读”,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学生提供了学术论文:王玉彬的《孔子与隐逸思想———以<论语·微子>为中心的考察》和张真真的《<论语>中的隐逸思想》作为学习的支架。以上的学习活动内容是由学生提出的,再交给全班学生自主解决。在实际中,整个学习过程、汇报学习结果的过程,学生们都很有积极性,很在意别的同学所给出的问题的“答案”。)

(二)《齐桓晋文之事》

学习任务1:阅读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自主填写下面表格的内容。

(文本主要体现了孟子对百姓慈爱、反对霸道、制民之产、教民等“仁政”主张。为了让齐宣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读其心,将自己的“保民而王”主张与齐宣王的“王天下”情结融合起来,因势利导,激发游说对象的兴趣。接下来以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作为切入点,指出他具有“不忍人之心”,而且这也是他推行仁政的基础。其后,多用比喻、对比艺术手法来论述不推行王道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因为齐宣王心存“霸道”思想,所以没有推行“王道”,紧接着孟子又使用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来呈现“霸道”的严重危害,以及“发政施仁”的好处。最后,在齐宣王对王道思想有强烈的愿望、迫切希望之时,孟子向他具体展示了如何施行王道,其中制民之产是施政的基础,紧接着在充分保障百姓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再推行礼义教化,这里主要运用对比艺术手法展开论述。以上也是这篇文本中孟子阐述自己观点的思路。这一学习任务多着眼于文本的语文性,让学生多从“语文”视角和“语文立场”学习文本,而不是陷入“泛文化的解读”之中。)

学习任务2: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本,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困惑:

①既然孟子反对齐桓公、晋文公的“霸道”行为,那么为什么课文还会以《齐桓晋文之事》为标题呢?

②在文中,齐宣王说“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但是,在实际中,为什么齐宣王没有实践孟子的政治主张呢?

(第一个问题说明学生对《论语》《孟子》等古书“篇章”命名的方式是不清楚的, 第二个问题关涉到孟子学说当时社会的局限性,这两个问题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到百度上,或者翻阅相关资料去独立解决。如果实在查阅不到,教师再给予帮助,这也契合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念。)

(三)《庖丁解牛》

学习任务1: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庖丁解牛》这篇文本,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困惑:

①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说“君子远庖厨”。在庄子的《庖丁解牛》中,为什么文惠君却在厨师庖丁身边观看解牛呢?

②在古代农耕时期,牛是重要的劳动力输出之一,一般只有在上贡或者大祭祀的时候才会杀牛,但是庖丁作为魏国的一个小厨师,“所解数千牛矣”,怎么可能呢?他的话是否有夸张成分?

③文惠君贵为魏国国君,庖丁只是一个宰牛人,地位相差悬殊,而文惠君却愿意向庖丁请教技术怎样达到这个地步的,这是为什么?

④庖丁只是说了自己如何更好地“解牛”,完全没有“养生”的字眼,为什么文惠君就据此得出了养生之道呢?

⑤文中赞扬庖丁技艺时说其宰牛声音“莫不中音”,这样的宰牛场景,即使手法再好,怎能与音乐联系起来呢?为什么要以音乐赞扬其技艺呢?

【前四个问题是一类问题,就是学生对庄子的这篇文章的“文体”——“寓言”没有准确的认识,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解。为了让学生对“庖丁解牛”这一寓言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我首先扩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整体性地了解了庄子“寓言” 的特点,以期达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我给学生提供了如下的学习支架:张琦、张炳成《试论庄子寓言个性》(《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王景琳《庄子对寓言艺术的贡献》(《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孙绍振《从宰牛之举重若轻到养生之顺道无为——读<养生主·庖丁解牛>》(《语文建设》,2019年第4期)。关于第5个问题,我给学生提供了陈赟《论“庖丁解牛”》(《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7期),主要是让学生阅读论文的与音乐相关的部分。】

学习任务2:本课的三篇文章,分别表现了孔子的“礼乐”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顺应自然,遵从规律”的思想。如果有一天,这三位学者相遇,他们就“圣人之道”进行了一番讨论,请你尊重儒家和道家学说的特征,发挥想象,合理描写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情景。

(曹胜高《国学通论》:“在读诸子之书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同样一个命题绝对不是一个人在讲,诸子都在讲。如果诸子所讲的命题之间没有关系的话,何来争鸣呢?正因为彼此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才形成了争鸣的局面。”他们的学说是针对国家治理和个体修养开出的不同的药方。这个学习任务的设置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儒、道家思想的特征,以及两种学说的“争鸣”与“沟通”。)

三、先秦诸子思想学说的现代意义

“单元学习任务三”:“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这里提供了两个探究的话题,我又增补了两个话题。“从以下四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孔子“礼乐”思想的现实意义,结合《乡土中国》《祝福》等文本,谈一谈你对“礼”有一个怎样的思辨性认识。

话题2: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现实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话题3: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话题4:南怀瑾说:“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结合上学期所学的古代诗文作品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四个话题都可以让学生去写。这四个话题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以下提供一些学生写作活动的策略。

首先,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材第19—20页《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文,这个文章就是针对上面的三个话题写作而言的。现在我把主要内容摘录于此:

① 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得把观点想清楚,“想”是“写”的前提。

② 阐述观点时,要把自己的意图表述清楚。

③ 阐述观点的目的是说服人,这就需要对观点作充分的解释、论证。

④ 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

⑤ 从形成观点到写成文章,要有明确的思路。可以先打腹稿或列出提纲。

⑥ 阐述的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并列式和层进式。

以上六条内容,立足于议论文写作观点的阐释,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第153页《如何论证》来思考议论文的写作过程。

其次,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不知道如何搜集写作所需要的材料,此时教师就需要提供具体话题的写作素材的支撑,我主要选取的是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相关章节,作为学生以上话题作文写作的支撑。

例如针对话题1:可以印发以下资料: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中的第六章《礼乐》中的《礼乐文化的人文功能》和《礼乐》,景慧颖《一“哂”一“喟”之间观孔子的“礼乐文明”》(《语文月刊》,2016年第10期),李昊《试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齐鲁艺苑》,2015年第2期)。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将《侍坐》中所体现的“礼”思想融入到议论文写作中。(提示:①上称呼下、长辈称呼晚辈用“名”,晚辈称呼长辈用“字”②“冠礼”古代男子20岁,才举行加冠礼。③“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宗庙会同”等都与“礼”有关。④回答问题的先后是依照“齿序”展开的。)

针对话题2:可以印发以下资料:李旦,赵超《浅议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郭杰《仁政·性善·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邵秋艳《试述先秦儒家视野中的王道和霸道》(《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袁维杰  刘娟平《孟子“仁政王道”思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9日)。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结合《齐桓晋文之事》中所呈现的孟子仁政学说展开写作,首先可以从训诂的角度,诠释什么是“仁”——从人从二,这里从人与人相处的角度来讲的,用人道来对待别人,进而引入话题。)

针对话题3:可以印发以下资料:侯娜《庄子养生之道探微》(《兰台世界》,2012年第8期),王斐《从“庖丁解牛”看庄子的人生境界》(《社科纵横》,2006年第2期),孙绍振《从宰牛之举重若轻到养生之顺道无为——读<养生主·庖丁解牛>》(《语文建设》,2019年第4期),等,要结合现实去谈这种思想的裨益。

针对话题4:可以引发以下资料:曹胜高《国学通论·庄子》,牟钟鉴《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思考》(《文史知识》,2018年第8期)等。文章的写作一定要体现“儒道互补”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甚至是今人的影响。

但是,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如何搜集、检索自己需要的资料,让学生到知网数据库中寻求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论文材料。这就避免了老师提供统一材料,议论文写作会产生趋同性的弊病。最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推荐展示和公开发表,增加学生写作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③ 第三单元 文言文教学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及刘永和点评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及反思
集体备课——继续完善《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想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600个文学典故(三)
【原创】王彭昕宇:不灭的是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