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咬文嚼字品妙语----《烛之武退秦师》微课教学设计

一、 设计理念:

主题“咬文嚼字品妙语”。抓住关键文言字词来解读烛之武的语言艺术。从第二段烛之武“由辞到许”,第三段“五论救郑国”中拮取烛之武精彩语段,咬文嚼字品析烛之武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细读品味文言,深挖文言字词背后的情思。

二、 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这些文章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体会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里的散文名篇,语言精练简洁、形象个性鲜明、内容丰富复杂、结构匠心独运,堪称经典。教学时,除了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人物形象和思想价值之外,狠抓语言的品味与咀嚼,充分感受文言之美、烛之武言语之美

三、 学情分析:

高一下半学期的学生思维日渐理性化,思考问题有一定的见解和深度。学习了不少的文言散文,能够独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言字词,但对某些虚词例如“也已”、“乃”等掌握不够透彻。对烛之武人物形象较为陌生,需要教师给予背景补充。

四、 教学目标:

① 在对比中感受语言之美;

② 在朗读中品味口才艺术。

五、 重点和难点

① 抓住具体的文言虚词、语气词、谦辞敬辞等来分析语言;

② 体会烛之武的论辩才能。

六、 教法和学法

教法:评点法,提问法。

学法:朗读法,比较法。

七、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学生已梳理课文的文言字词,理清文章大意。重点学习第三段烛之武退秦师的因果过程,分为五个层次。

八、 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在上一堂课中,我们梳理了《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叙事散文的文言字词,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的因果过程。今天我们来咬文嚼字,感受主人公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生朗读课文)

师:起初烛之武对待“见秦君”这一任务的态度是?

生:辞。

师:烛之武是如何“辞”的?找出课文原话。

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师: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1: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师:文言文有简洁明了的特点,既然这句话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我老了不如别人,现在也没用了。”那老师把这句话改成“臣壮不如人;今老无能”如何?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哪里不好?请同学们对比读读,带入烛之武,揣摩比较两种表达语气和情意的不同。

(生对比读)

生2:改句是更简洁,但是语气生硬直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烛之武是郑国的“圉正”,也就是弼马温。改句不像是一个小小的养马官对一国之君说的话。

生3:原句读起来语气就更缓和连贯,有郑伯商量劝说烛之武的余地

师:嗯嗯,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也表示赞同。我们来看看,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哪些词?

生:删掉了虚词、语气词、程度副词。

师:很好,我们再读一读原句。

(生读)

师:这些词的作用是?

生4:虚词“之”、“为”让整个句子读起来更连贯舒缓。语气词“也”、“矣”、“也已”能读出烛之武无奈、感慨的感情。

师:是了,那请你读出烛之武连贯和舒缓,无奈和感慨的语气。

(生4读)

师:除此之外,还有程度副词“犹”,这有什么作用呢?

生5:“犹”尚且,表示递进,与后一句相关联,后一句的语气比前一句更进一层,语气也更强烈。

师:除了语气,从内容上看呢,这个“犹”字还有言外之意没有?

生5:我年轻力壮的时候正想大展宏图,但是没有得到重用,留下一生遗憾,我心有不甘啊。“犹”有不平不满不快,有遗憾、悔恨、埋怨的意味

师:思考得很到位。正是由于烛之武如此表达“辞”,才有了后文郑伯劝烛之武“许”。整个句子,通过多个语气词的组合连接,巧妙传达出丰富的意味,复杂的情感。这些虚词的运用不可忽视,可以在对比朗读中细细比较、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师:上一堂课我们分析了烛之武的论辩劝说才干,哪位同学来回顾一下烛之武是怎样退秦的?

生:分为五个层次:①从秦出发,越国难治;②亡郑陪邻,对秦有害;③与郑交好,对秦有利;④过河拆桥,秦晋矛盾;⑤晋之贪婪,阙秦利晋

师:短短125个字委婉曲折又面面俱到。民间评价:“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妙在何处?读读找找,讨论讨论。

(生读第三段)

生6:我找的是“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这句话中“若”表假设,“敢以”是冒昧地意思,“君”又是敬辞,“执事”也表恭敬。放低自身姿态,抬高对方尊位,秦伯居高临下心安理得,愿听其劝。

生7:我找的是最后一句“唯君图之。”这里“君”是敬辞,“唯”表希望。说明利害,谦卑恭敬,赢得秦王理解与信任。

师:同学们找的很仔细。大家看看这段话中有多少个敬辞?

生:10句话8个“君”。

师:这段话中有几个反问句?读一读。

生:四个。

(读)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师:反问句的妙用是?

生8:含蓄说明亡郑不利于君,以退为进,步步紧逼。

师:机智灵敏,能言善辩,烛之武不愧为民间评价:“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通过本堂课细读文言,想必大家也被烛之武巧妙的口才说服。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九、 作业设计

咬文嚼字品读佚之狐、晋伯、秦伯、郑伯其中一人。

提示:收集课外资料,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情思。

十、 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之、也,犹,矣、也已

若、敢以、执事,唯

君,?

作者简介


范艺云,江西赣州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在读硕士研究生。《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里的散文名篇,在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匠心独运。文言文教学强调文、言结合,此篇《咬文嚼字品妙语》,从细读语言出发,抓住具体的文言虚词、语气词、谦辞、敬辞等来分析语言体会烛之武的论辩才能。

微课的教学设计不同于整堂课,微课时间短任务重,应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活动化任务化,而并非把十分钟微课上成四十分钟的“压缩饼干”。希望给予大家关于《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一点帮助,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评语

本篇教学设计狠抓语言的品味与咀嚼,在咬文嚼字间充分感受文言之美、烛之武言语之美。通过分析具体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烛之武的语气和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层地理解文章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先分析文章中具体虚词和程度副词的作用,进而到由学生自主寻找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语气,学以致用,达到教学效果。

END

作者:范艺云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学科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虚词【也】
文言虚词“也”的用法
范维胜:高中文言文这样教学会不会更有效?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高考备考资料)
文言文学习必备神器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