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境任务写作:面对“美颜文化”,我们该采取什么态度?

小试牛刀 

 Take a Quiz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现代社会,大方地展现自己的美貌,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行为。打开各类社交平台,不同风格的帅哥、美女博主正在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年轻靓丽的形象吸引大量粉丝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自己的拍照经验、穿衣风格和修图技巧,也成为不少时尚博主的日常工作之一。借助偶像的魅力,“欧美风”“日韩风”“港风”等风格成为少男少女趋之若鹜的拍照模板。在无数张形象标签的背后,我们的面孔被定型成固定的模样。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寻找自我和社会认同的方式;也有人认为,我们真正的精神内核被淹没在自拍文化之中,美颜主导的社交是虚假的、表演性的。在约定俗成的美颜规则之下,服从、斗争、回避成为三种主要态度。

对于以上的社会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表达你的观点,文体不限。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提供的信息,贴近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让大家都能够“有话说”。写作时,要注意批判性思维。一方面,自拍与美颜技术的成熟,催生了新型社会分工,一批“网红”应运而生,为流量经济带来更多活力。另一方面,我们的审美取向高度同质化,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所有人的面孔都将会变成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我们可以从“服从、斗争、回避”三种态度中择一发表议论,也可以同时观察三种态度形成的原因,剖析该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生产与再生产机制。

01

文质彬彬,以塑“真我”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11)班 陈滨洋

指导老师:朱瑜冬

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12岁至18岁是一个人确认自己身份的主要阶段,“我是谁”成为现代社会青年一代迫切的疑问。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部分青年对自我的认知出现极端化的趋势:吹捧“流量明星”,追求“极致美颜”,以“我即是我”自居……然而,他们并未认识到自己早已被社交媒介精心建构的传播法则束缚了心灵,迷失在浮于生活表面的“赛博”空间。在这重重迷雾之中,“文质彬彬”才是那指路的明灯。

只要心向本质,浮华便会消逝。或许你的外表能夺得肤浅之人的眼球,但令真诚之人倾慕的终究是个人的内在。颜回处“人不堪其忧”之环境却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从而“不改其乐”。王尔德笔下的青年道林·格雷为永葆青春,使俊美面貌永驻,竟出卖自己的灵魂,结果邪念滋生,铸成大错。其实儒家所言之“文质彬彬”是建立在“质”至善至美至真的基础上的,“文”不可喧宾夺主。

如今,在浮世之中,“美颜风”背后透露的是年轻一代对现实和文化的迷惘与焦虑。一些追求“日韩风”“欧美风”的青年借外来文化之衣,用美颜镜头与风格鲜明的服饰来掩饰内心深处的文化不自信。殊不知,他们其实丧失了“真我”,倒在了美颜与喧闹之下,倒在了资本与浮华之下,更倒在了比平凡生活更低的地方。诚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青年人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不应停留于表面,耽于美颜塑造的“美丽新世界”,而要在“真我”的驱动下,将自我寓于生活,体味生活之“质”。当然,“质”主“文”次,并非要求人人不修边幅,而是引导我们为生活披上一层合理之“文”,让“文质合一”,在二者的平衡中寻得生活的真实与丰富。这样,我们离“真我”也就更近了。

“文质合一”更需要我们与“急湍”抗争,不能迟疑和退避。反观星巴克在故宫的分店,它以“商业文化”之“质”,硬生生披上“中华传统”之“文”,难免给人以一种荒唐且可笑的印象,最终它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搬离故宫。“美颜文化”在资本的加持下蔓延,在网络的助推下扩张,却抵挡不住“汉字热”与“汉服热”等传统文化的浪潮。因为,它们源自中华民族的“真我”,源自刻在我们基因中的对美的向往。在汉服兴起之初,有人给它冠上了“作秀”的污名,但汉服爱好者们却以顽强的毅力与不屈的信念推动汉服走入大众视野。最终,汉服火遍中国,走向世界,甚至在巴黎时装周登场,向世界展现了汉服之美。

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华文化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凝聚着祖祖辈辈的文化基因。我们年轻人也应探寻传统文化之本,唤醒传统文化之活力,在文化自信中寻得“真我”,在自我认同与寻找社会认同的路上,认清文化内核,以达“文质合一”。

去伪存真,文质彬彬,方塑“真我”。

亮点借鉴

文章以儒学理论“文质彬彬”贯穿,着重论述“美颜文化”下青年人应秉持的信念,厘清“文”与“质”的关系。首先,论证先破后立,思想有深度,深入美颜背后的本质——“真我”的缺失与文化不自信。其次,论据选材精辟,有独特视角:从古至今,从商业热点到时尚新潮,紧贴汉文化与“美颜文化”的冲突选材,不仅与题目要求的论述角度相符合,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与自信。

(点评: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 朱瑜冬)

02

相宜之美

江苏省江都中学高三(7)班 宋芊芊

指导老师:高恒菊

千里江山,只此青绿。以袖为剑拂出青山绿水,以髻为峰摹绘秀韵山河。《只此青绿》将中国丹青水墨文化之大美融汇于流云广袖而广受称赞之后,便引发了一股“青绿腰”的模仿热潮。

“模仿”遇上互联网所爆发出的影响力令人瞠目结舌:在短时间内将一小群人的活动与认知迅速放大成范围广阔的社会现象——例如,“美颜文化”下的自拍风气。

“欧美风”“日韩风”“港风”引发人们的争相模仿并带来“颜值焦虑”,这些风潮伊始是否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审美观念呢?客观上,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强有力的依托与载体,会将“个人偏好”的信息包装成“时代审美风潮”,使之如万千墨痕般延展。

水墨的着色与晕染需要时间,那么,所谓“约定俗成的美颜规则”的形成,当然也少不了这样的流变发展。

我们或多或少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风气的“发酵”时期,那么当时代卷轴铺展于我们手侧,以短视频、微博和朋友圈动态等形形色色的方式表现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呢?

坐看风起云涌的观望者必不在少数。这之中有因为漠不关心而观望的,有因为风气符合自己审美而观望的,亦不乏秉持中庸之智慧与保有自我之本真而观望的。这些沉默有不同的含义与缘由,却都没有在时代卷轴中留下笔墨。“美颜文化”在大众传播中通过人们沉迷美颜时强烈一致的心理营造“意见环境”,由此影响和制约舆论,而观望者的沉默变相为“美颜文化”增势,观望者由此彻底陷入“沉默的螺旋”。更何况,美颜、滤镜所呈现的青春靓丽的效果,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产生审美愉悦。因此我们无须苛责与攻击那些对时代风气不予置评的观望者。

尽管如此,时代风气还是会更大程度地受到“美颜文化”的积极支持者的影响——支持只不过是表面流露的讯息。这之中,是否有为蹭热度而“出圈”的心理呢?是否有害怕被时代潮流遗忘甚至抛弃,因而或主动服从或无奈跟从的心理呢?“美颜文化”泛滥的当下必不乏“推波助澜”者,个人的审美偏好通过网络影响到大众审美,由此形成的“美颜规则”在一次次传播中被强化,越来越多的人被“圈禁”在这样一种单向度的审美之中——流量与热度逐渐筛去了多元审美,并使“美颜文化”以伪装成“时代新潮”的方式进一步限制人们的审美认知,从而使那些试图跳出这样呆板的审美怪圈的人产生了时代精神内核将被“美颜文化”所淹没的担忧。

民国时期,无论是在吸收中外服饰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中山装的删繁就简,还是女性服装由平直设计向凸显曲线美的旗袍的过渡中所体现出的女子自我审美的突破,都传达出这样一种讯息:审美的背后往往有着时代观念的缩影。因此,角斗者们怀着对多元审美精神的呼唤四处奔走,他们在时代卷轴上挥毫泼墨,这是对单向度甚至畸形审美的鄙弃与对更高社会包容度的需求:时下的审美理念需要更新。审美之相宜体现在审美与时代的纹理血脉相融,生生不息,体现在摒弃以美颜为主导的虚假性、表演性的社交,体现在以亿万青年的小我之力展现中国之“美”的多重意蕴。

追求相宜之美,并不是一味否定“美颜文化”,而是以更开放与包容的姿态去重拾多元之审美。这就要求青年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与选择,在保持自我审美原则的同时也能广吸博纳时代审美之精粹,以个人之涵养使社会审美涵泳于开放之中。

小美达意,大美相宜。

作文点评

本文从社会热点“青绿腰”切入,引出促使美颜风气形成的可能因素:模仿。进而从客观方面的互联网因素、主观方面的个人的不同选择因素分析美颜风气愈演愈烈的原因。接着以“观望者”“支持者”“角斗者”的身份假设代表材料中“回避”“服从”“斗争”三种不同的态度,通过对其心理的揣测、对其行动背后透露的原因的解读,深层次分析美颜风气的成因与弊端。最后引出青年应有之态度与作为。文章善以复杂长句、排比、比喻的方式呈现出独特的语言力量,多用“因而”“并不是”“而是”等具有逻辑引导作用的词语,这不仅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同时也展示出作者对此社会风气持有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点评:江苏省江都中学 高恒菊)

03

青年莫念外粉妍,且系家国内自修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高二(7)班 王季步

指导老师:张起帆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泱泱中华,外修仪容、操行之礼,上下五千年而成之。自古以来,中国人甚重外表容貌,精心打扮亦不可或缺。然时至今日,不少青年身陷物欲横流之泥河而弗能自拔,受困财货丰盛之囹圄而未得以脱。其重外仪而轻内修,迩颜饰而远自省,当下“美颜文化”盛行,以至“颜控者”频出,令人痛心疾首。由是,吾辈青年当高举时代之大旗,摒除“颜控”之浊气,心系家国,为祖国昌盛而添砖加瓦!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岂不闻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之箴言?青年正值苦学勤练之时,若因浮华修饰之事心猿意马,则焉能履践青衿之志乎?唯留声声叹息矣。岂不闻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振臂高呼?其以身化灯塔,于鲸波万里之时代一苇以航,照亮无数青年夜航之旅,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岂不闻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警句?其贬谪时亦不改读书之习,以学为舟,渡出颜貌之困海,方能化学识为气质。是故青年之美,当于书海之中绽放,当于奋斗之征程上迸发,当于逐梦天空下振翅。

流韶不逆,朝霞不复。当今盈车嘉穗、席丰履厚之社会,正是无数仁人志士奋斗之结果。今日吾辈享先烈之遗恩,更应自勉于学,继擎红旗。诚然,美颜自拍固能提升己身之吸引力,获得他人认同,然究其实质,乃精神世界空虚之故也。夫人之面貌,父母之泽也,而心之容貌,在己之修为也。欲以面之妍艳而掩心之丑陋者,则将逐波于时代洪流而卒废之。倘若青年能以学问为菑畲,以萤烛之辉增日补月,定当于世界民族之林彰显中华之美。

岁聿云暮,日月其除,流水一瞬,华表千年。矢志于学,不论美丑,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云程发轫,干霄凌云,怀瑾握瑜,风禾尽起。以书为貌,汗牛充栋,以梦为颜,踔厉奋发。昔日先烈者,不顾仪表之美丑,铸共和国四海之春矣;今日青年者,不念容貌之妍媸,心系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矣。诸青年,且听“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之龙吟,应怀大梦,勿拘小节,吾貌虽不扬,定美天下!

作文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论证严密、语言气势充沛。作者紧扣“青年莫念外粉妍,且系家国内自修”这个主题,从古及今,由外在美到内在美,思路清晰;三个“岂不闻”的排比举例、古与今的鲜明对比,使得文章论证严密;语言上,文中大量使用四字词语以及“……之……”等文言句式,富有文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一气呵成,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语文素养。同时,作者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身份意识明确,极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一点值得称赞!

(点评: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张起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艺恒久远 纯洁永流传
中华赏石极简史:爱美玉更爱顽石,小石头里有大千宇宙
“笔墨当随时代”的悖论
金刚菩提纹路炒作的“智商税”玩家还能交多久?这些才是核心!
风气之先 时代绝响|《社会“热词”一点通》 第18期 “热词”让文化知识更有趣
文学,关乎心灵——青年作家谈小说创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