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既不想当妇女,也不想当女神丨AMNUA杂谈

“妇女”的意思的确有点变味了,但是用于替代的“女生”“女神”和“女王”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造就和形成的。”你当妇女的时候是这样,你当女神的时候依然是这样。

在古代,《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婦,服也。强调对男性的服从,在家为女,嫁人为妇,“妇”和“女”紧密地结合在父系家族的纽带上。新文化运动之后,“女性”这个词语出现了,既学习了西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性别差异,也强调“新女性”的改造和建构国家现代性之间的紧密联系。


但是到了建国以后,用来指代全体女性、写进宪法等法律条文里的却是“妇女”一词。美国女性主义历史学家白露(Tani Balow)曾经用“词语错用”这个概念来形容“妇女”这一词语在中国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下,“妇女”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与民族革命、阶级斗争和先进生产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We Can Do It!》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的宣传海报,在缺乏男性劳动力的时代,政府提倡女性走出家门进入工厂,后来作为女性运动的标示被人熟知。而中国直到改革开放前,主流倡导的女性形象与《We Can Do It!》如出一辙,极富男性化特征的的身躯、动作和神态,无不强调“劳动”二字。参与劳动的确是一种进步,然而这种把女人变成男人的进步,完全忽略了女性与男性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精神诉求。形式上的平等跟实质的平等不能划等号,在政治语境下,女性存在的价值并不是作为具备独立人格的“人”,而是作为重要劳动力的“人口”。


朝鲜“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5周年和金正日著作《妇女是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可靠力量》发表2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

由于金正日执政期间经常出现大规模饥荒,朝鲜人民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男性兵源素质也不断下降,朝鲜不得不大规模征召女兵。截止到去年,朝鲜女兵占人民军总数的比例已达15%,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女兵或许能暂时解决这一困境,但是女性大规模入伍的弊端,比如生育率下降等很快就会出现。朝鲜每年都隆重地庆祝妇女节,其实并不是重视妇女,而是要充分挖掘朝鲜妇女作为金家顶梁柱中的“半边天”作用,至于会对她们个人和群体造成什么恶劣的影响?


说回现在的中国。特殊政治时代过去了,大家不待见“妇女”这个词,除了它散发着古代“男权附庸”的气息,恐怕更多地是因为近代“劳动人口”所带来的落后守旧、缺乏性吸引力的大妈味,在互联网上占据主导的青少年们,纷纷要跟“妇女”划清界限。然而告别了被定义、被塑造出来的“妇女”标示,一切就解决了吗?

社会由政治主导转变为商业主导后,许多尖锐的问题会被糖衣炮弹包裹起来,在不知不居中被人们吞进肚子,“女生”“女神”和“女王”们,也被安上了新的定义。


在一个理应纪念女权运动的日子里,我们只看到一个个套在“买买买”的空壳里的女性,她们被呵护、被宠爱,她们年轻貌美、精致靓丽、千人一面。而权利、抗争、自由、平等,早已无人问津。

20世纪后期,美国消费主义时代到来,也为媒体将女权议题“去政治化”提供了崭新的方式。主流媒体鼓吹消费主义,宣称既然已经实现了与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那么女人们现在迫切需要的,不是“新的权力”,而是“新的生活方式”;不是“自我决定”,而是“自我满足”,是在“shopping mall”里就能够得到的,物质上的满足。媒体美化和夸大脑女性从购物中获得的满足与乐趣,号召妇女们积极响应消费社会的号召,企图用消费自由代替女性所追求的真正的自主权,并最终消费主义取代女主义。

《自恋文化》中曾提到,一旦消费主义以支持女性的姿态,站在女性一方共同抵抗男性的压迫,它对女性的进步造成的伤害是最为险恶和巨大的。“广告业以解放女性为名,鼓励她们大量地消费,并且将消费的自由伪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有效地抑制了女性参与政治与公共事务的愿望,阻止妇女实现其政治与社会抱负。因此,广告业在将女性父权制中解放出来之时,即刻又将他们置于一种'新的父权制’的统治之下,这就是广告业、大型工业公司以及政府三者的联合体。

在广告商们的策划下,被动的消费者们以全新的“新时代女权主义者”的面貌闪亮登场——她们在充分行使着自己拥有的权利:是购买产品的“权利”,那么与男子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呢?


穷的时候让你当劳动力,富的时候让你当购买力。事实上,令人避之不及的“妇女”和高高在上的“女神”,只是相同男权治理术的一体两面。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女人最大的价值,是作为男性欲望客体的性价值,这一价值只能通过直接的婚恋、生育和间接的照料、服务劳动表现出来。除此之外,女人的一切智慧、幽默、魄力、见识,都是附加的,而且如果“过了头”,还会在婚恋的市场上“减分”。而无论被分在哪一层,女人都更容易被认为是无脑的、没事业心的,天生娇气的、爱打扮爱花钱的,不擅长理科思维的,情绪化的,等等。

被划分为两个“阶级”的女性,貌似面对着不同的社会现实,强势的“女神”看不起弱势的“妇女”,成全了“划分而治”的诡计。然而,只要这种治理术一天不被打破,女人就一天不能首先被看做一个“大写的人”,她的价值就首先要以直接、间接的“性与生育”的度量衡来评估。这阻碍了每个女人充分发挥她作为一个全面的人的潜能,是全体女人的悲剧。

拒绝被定义,拒绝被塑造;

我们工作,却不是作为机械的劳动力;

我们消费,却不会忘记真正的权利与自由;

我们需要的,是蓬勃的生命力、深刻的思考力、顽强的毅力,以及强烈的自信。我们相信,每一个女人都独一无二,独特的个性造就了我行我素的个人。向历史上与现在进行时的所有女人致敬,向她们在重重压迫、规定与束缚之下依旧昂扬的生命致敬,向她们昂扬的、强大的、独立的、自由的灵魂,致敬。

1908年3月8日,将近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等,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真的是世界第一嘛,对婚姻有什么影响?
【转】真实的二战时期的日本国民生活情况
性别不平等的历史起源
写给女大学生:如何才能获得自由?
婦女與就業·劉伯紅 TXT
我国女性贫困特征及致贫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