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踪炼形术养生版
丹踪炼形术养生版
筑基
没有基础的人要先重点练习筑基这两个练习。有基础的人重点练习筑基一就可以了。
筑基一,无极站:
形似战士军姿,但是稍有不同。两脚跟并拢,两脚尖相距大约一拳距离。手臂自然下垂在身体的两侧。
从脚部开始放松,运用内在的感觉逐渐往头部延伸,凡是有紧张别扭的地方就要尽量放松那个 ,反复进行。身体感觉要各个关节灵活不要锁死。某个关节的开合都会影响全身关节,一动无不动。
至于身姿的具体要求,例如:含胸拔背,腰椎正直,膝盖稍曲之类不再细数。只要身体能做到灵活放松,那些所谓的身姿要求自然呈现出来。也就是说,那些描述不是练功的要点,而是对身体在放松状态下对身体各部位状态的描述。我们没有必要舍本求末,只要能让身体放松下来,各个关节灵活通融,身体自然会呈现那些状态。
意识上可以认为筑基站在水里或者松软的草堆上。身体放松后就体会这个飘飘荡荡的感觉。 站到手脚松软发热出汗最好,开始站要四十分钟以上才行。
筑基二,天地连:
无极站有成之后,可以进行天地连的练习。在练习天地连的过程中身体要保持无极站的状态。如果发现不能保持无极站的状态,那就需要返回头去重新修习无极站。不然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这个要切记。炼形术不是练习的招数架势,那些都是外在的东西,都是调整身体的一些末节技术,要把重点放在对身体的调整上。这才是关键所在。
天地连
地连天:
双脚与肩同宽,其余同无极站,身体放松后,重心转移到脚掌涌泉穴位置。脚跟轻踩地面就像踩住一只青蛙,力量大了就会踩死,力量小了就会逃脱,用那种不大不小的劲,既踩不死又逃不脱。双手侧平举,手心朝下,手指高于肩。手指固定于那个位置,手臂放松。双手双脚自然放松,会有微微的弯曲。静心凝神目视前方。
天连地:
姿势,两脚横开大约略宽于肩,其余同无极站。动作接地连天,重心转移到脚跟,手掌以中指为轴,翻转手掌,手心向上。两肘稍内合。手臂伸展置于头顶上方。手间距离宽于肩。 好像托着天空,手指固定位置,手臂放松。
可以利用无极站的方式来放松。也可以想象两手抱着个大太阳,太阳流下热流冲刷着身体。想象成淋热水浴也是可以的。十天半个月后身体就会出现热流,电感,或者气感。每天练习半小时以上。
筑基练出效果,炼形术才能事半功倍。
炼形术
第一式,水火既济
立正站好,放松,意念吸清呼浊,片刻做下步。
立正平气,开左脚,两脚略宽于肩舒适为度,双手掐腰,大指朝后,其余四指朝前,虎口贴肋骨,掌心贴软肋,摆好姿势,稍停。以腰带动上体前俯身,同时呼气,到尽头,腰脊带动上体抬起,头部先抬起如瓢舀水,同时吸气。呼气时鼻翼内挤如龟鼻[attach]8971[/attach](注意这个小孩的鼻子动作,但是嘴的动作不是),嘴唇闭合并且前拱,吸气时如果感到别扭,可以采用自然的吸气方式。要点:呼吸是由身体仰俯带动的;气息进出点在鼻尖,呼吸轻柔,以耳听不到呼吸声为准;动作要尽量缓和要配合呼吸。
注意要点:
一、身体的仰俯完全是脊椎带动,腿部不动。俯身时用印堂找尾椎,身形如上了弦的弓。
二、掐腰时,虎口抵最下面的肋骨,两肩自然后展,胸腔舒扩。
三、仰俯时要用腹式和肋式呼吸,随着呼吸手掌可感到腹肋的起伏。
四、意念要轻照于动作,但不要去干扰呼吸,意识要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五、动作要缓慢,让呼吸跟随动作,而不是动作跟随呼吸。
六、舌头上顶上腭,如果出现口水,没有痰的话,就要咽入腹中。分小口慢慢咽下。
七、呼吸与动作合拍,而后通过动作控制呼吸。
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会觉得吸气时气沿着脊柱一直吸到了腰部命门穴前的位置,这个时候才是气沉丹田。这个最初级的水平。
效用:
一、本法是以身调息,没有任何强迫意念和做法,因此呼吸容易就会变得深长。
二、更深层的作用是,以心气推动气机在五脏六腑的运转,调和了脏腑之气。
三、脊柱的屈伸使脊柱得到运动,刺激了脊内神经。
四、意识会初步安静。
五、初步调形、调息、调内气、调神。
每日少行36息,多行108息。不用收功,掐腰稍停片刻就可进行日常活动。
第二式:乾坤交泰
站姿,两脚与肩宽。脚稍微内扣,足掌平放,其余同无极站。
轻轻扭动臀部和肩部,圆滑全身。全身没有阻滞之处。
以脚掌为支点,收缩脚弓,然后伸展,反复进行。身体自然随之摆动。重心在两脚间流动,身体自然呈现前俯后仰之姿态。全身舒适之后停止。
足弓收缩,身体随之收缩,身体自然下蹲,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伸展足弓,足跟微提,小腿支起大腿,大腿支起胯骨,胯骨支起尾椎,然后从尾椎开始脊椎骨一节节的逐节支起,当到大椎穴位置时,大椎穴支起后靠,带动肩胛骨内合,支起大臂,肘尖抬高,当肘尖高到肩部时,抬起小臂,手腕往上提升,这是肘部往下垂。当手腕高于肩部时,提起掌指。提至手腕与小臂最自然耦合角度为止。手指好似有东西牵引向两则缓慢伸展。呈现地连天的姿势。颈椎也是同时逐节顶起,一直到头部百会穴如顶蓝天。。
百会穴向前微平移,感觉有些前移就可。放松头部肌肉,面带微笑,颈椎逐节下落一直沉到天突穴。天突穴下沉,胸部自然下沉内贴,当下沉的感觉流到膻中穴时。两手以中指为轴,小指内转,大指外转,呈天连地姿势。从手指尖开始内卷,同时下沉,沉腕部,肘部升起,肘部弯度自然。腕部沉到最低点时,下沉肘部,两手抱到两肋侧。如同一边抱着一个西瓜。然后从膻中穴接着往下沉到剑突。再往下沉,沉到带脉。与任脉的交点。这个时候,收紧足弓,会产生一种把身体往下拉的劲,身体顺着这股劲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
到此完成 了一个循环。一升一降两个动作已经运动到身体的所有关节。
练习熟练,能连续做百余次,就会感到热流如飞泉瀑布,成片的在脚底升起一直到百会穴,然后转过百会穴,从身体前面流泻下去,一直到脚底,完成一个身体的大循环。
要点:动作要缓慢均匀,身体要放松,有呆滞的地方要轻轻扭动放松。精神要集中。所说的穴位是大体位置,不要钻牛角尖。
第三式,阴阳平秘
这一式的练习目的是把前两式练出的效果团聚融合,达到全身浑然如一的目的。
甲:两脚比肩稍宽,平行;手臂提起与肩同高,平行,手掌稍翘起,顺应腕部骨骼的自然角度。手掌自然松散。全身放松。臀部往后下方坐落,躯干随之整体落下。小腿小臂维持原位,基本不动。臀部在能下落的范围停止,然后恢复原状,反复进行。
乙:姿势,如前式。脚部,脚尖稍微内扣,但要保证膝盖与脚尖在在一个方向上。手指尖稍内扣,手部小臂在一条直线上。腕部要轻松。全身放松。小臂小腿保持原位基本不变,躯干以脊椎为轴慢慢向左转动,肩胯要同动,转到生理尽头,然后向回转动,恢复原位。之后向右转动,要点通左转。反复左右拧转。
验证效果:效果在第一式基础上出现深化,浑身舒适轻松得力,温热犹如洗澡的感觉。丹田有物。更多的体验在练习体会。
第四式,五行相生
自然平行站立,脚间距舒适为宜。两手重叠与肚脐上剑突下中间的胃脘部位,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劳宫相对。女性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全身放松。手掌往右推动,推到右肋;然后走圆弧向小腹部位推移,停止在气海穴位置;接着继续走圆弧往左肋推移,推到左肋继续走圆弧推到心口窝位置;然后直线沿着督脉推移到胃脘部位。这是一个循环,反复进行。
按照中医的观点,人体的健康基本于五脏之间的脏气平衡。这式通过对脏腑的推动,加强五脏气血的循环和沟通,从而调整五脏脏气平衡。
收势:
静站意识照在涌泉穴,
意识照在肚脐。全身防松。
手叠放在在肚脐,左下右上,女子相反。反复揉动肚脐。
双手搓热,干洗面部,按摩五官。
双手抱耳,掌心对耳孔。用手指轻轻敲打耳后轮廓,听到如咚咚的鼓声。
身体可以轻轻扭动。
然后拍,按摩拍打全身即便就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站桩》9
为什么站桩要先从无极桩练起,而不应该是混元桩?
站桩必须遵守的十条“军规”,看懂了就明白了站桩是怎么回事
朱沙掌功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百日筑基功全网大揭秘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朱砂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