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十讲》(第十讲 比较.1)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十讲 比较

此篇取名“比较”,而不是“比对”或者“比照”,因为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对象可“对”、可“照”。

我学《论语》已经有几年了,笔记是纯手工逐字录入。参考对象有纸质的整本的书,也有网络上对某一段的解释。

今年参考的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简体字本),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16年重印。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我拿我的笔记和该书进行比较、推敲,很受启发,有很多收获,进行了多处修改、调整,但同时也还存有很多疑惑。

我一直坚持,对《论语》的注解没有标准答案。我不想迷从杨先生,也不想让疑惑一直是疑惑,所以将我在今年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拿不准的地方列于此篇,希望能和读者们一起讨论、共求进步。

【弟子言】【有子】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个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参加工作后却总是顶撞领导,这是很少见的。顺从领导,却又惹是生非,这样的人自古至今是没有的。

君子做人、做事、修心炼性善于从根本入手,根本抓住了,日积月累,那么其良好的德行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孝”和“悌”就是“仁(道)”的根本,要想入儒门行仁道,就必须要从孝悌做起。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译为“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弟子言】【子夏】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尊贤重能,见到贤能的人应该肃然起敬,这是第一;服侍父母尽心尽力,这是第二;对待君主忠心耿耿,赴汤蹈火不辞所命,关键时候能挡枪子,这是第三;与朋友交往说话算话,这是第四。能做到这四点的人,虽然他不一定上过学,不一定有多高的学历,但我一定说他已经掌握了学问的真谛。

曾国藩: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污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名教中之罪人。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贤贤易色”译为“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

【弟子言】【曾子】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远:对于祖先的祭祀。

“民德归厚”是目的,就是百姓的道德重归于敦厚。

为什么说“重归”?意思是向前学习,向先辈们学习。那时候人们的道德都是敦厚的。

“慎终”和“追远”都是方法、途径。如果照字面意思解释,前者是“葬之以礼”,后者是“祭之以礼”,有点狭隘。

“慎终”是否可以理解为“尊重生命”“生命至上”?

“追远”是否可以理解为追慕先贤,见贤思齐?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译为“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重归于忠厚老实了。”

【弟子言】【有子】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的功用就是调和;先王之道就是以和为美。俗话说“和为贵”,小事大事都依照“和为贵”的原则来办,没有办不成的。

情况也有例外:为和而和,刻意为之而不能以礼来节制约束,比如毫无原则和底线地妥胁、退让,你越是这样此事越是难办成。

和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或曰以不平等求平等。真的平等只是理想,古人叫“大同”。大同实现不了,所以才有了礼。礼就是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大家共同遵守形成了习惯和传统。礼是处理差别的,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和谐相处而各有所别。

《礼记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同皆中节谓之和。”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和”译为“恰当”,将“和为贵”“知和而知”进一步注解为“以遇事都做到恰当为可贵”“为恰当而求恰当”。

【弟子言】【有子】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近,接近、符合。近于,可译为“不偏离”。

复,践言也,兑现的意思。

所立之约,符合公平公正原则,那么就可以兑现。

又有一说:“信”有大信有小信。有子认为许下的诺言符合道义准则才是大信,大信必须践行。不关义的信是小信,可以破例。

恭是恭敬,脸色庄重,说话客气。“恭”当然好,但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显得做作、太假。只有节之以礼,适度、符合各自身份的“恭”,才能“远耻辱”。

“因”通“姻”,是婚姻关系,“宗”是血缘关系。宗在这里作动词讲。如果婚姻关系不失亲近,也是可以归往、归向、依靠的。

“信”和“恭”,“义”和“礼”是同一类词,“因”、“亲”跟它们不是一类。所以极有可能是前两句对照,最后一句是对前两句的一个总结。前两句是原则,是指导方针,后一句却说:遵照这个方针、原则去做(因),如果能做到即近于义又近于礼而且还能不失其亲,那么你以后就这样去做。言下之意,如果不能做到不失其亲,那就不要勉强这样做。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译为“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择日心法——正体五行择日的原则和步骤
够用一辈子的知识大全(高人整理)
梁湘润子平概论:女命(一)
中国行业的祖师爷(56)染业祖师爷【梅福、葛洪】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49-【转运教】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诗词赏析-46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