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十讲》(第十讲 比较.10)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十讲 比较

此篇取名“比较”,而不是“比对”或者“比照”,因为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对象可“对”、可“照”。

我学《论语》已经有几年了,笔记是纯手工逐字录入。参考对象有纸质的整本的书,也有网络上对某一段的解释。

今年参考的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简体字本),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16年重印。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我拿我的笔记和该书进行比较、推敲,很受启发,有很多收获,进行了多处修改、调整,但同时也还存有很多疑惑。

我一直坚持,对《论语》的注解没有标准答案。我不想迷从杨先生,也不想让疑惑一直是疑惑,所以将我在今年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拿不准的地方列于此篇,希望能和读者们一起讨论、共求进步。

【行】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闇闇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古代居民组织有国、野之分,国又有乡、遂之分。《周礼》讲“乡”,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党”是这类居民组织的统称

恂恂,xun xun,都是2声,恭顺貌,唯唯诺诺,不善言辞的样子。孔子跟父老乡亲、街坊邻居在一起时总是一副笨嘴拙舌的样子。

便便,pián pián,和“恂恂”相反,能言善辩、言辞流畅。宗庙是祭祀祖宗的地方,朝庭是国君听治的地方,孔子在宗庙里和朝庭上,能言善辩,能说会道,长袖善舞,舌战群臣。会讲,能讲,但也不能滔滔不绝,口无遮拦,没个把门的,就显得你能,而要谨慎,要注意分寸。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肚子肥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有些孩子在家里跟父母、长辈讲话好像不善言辞,不喜欢说话,那是孩子跟大人没话说,没共同语言,谈不到一块。孔子和乡党大概也是这样。想想也是,孔子小时候调皮捣乱的事儿全在叔叔伯伯手里攥着呢,你小子如果老实一切好说,你要是敢跟老子讲什么大道理,老子不揭你的老底才怪。

你把孩子放到同龄人堆了,那或许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就像孔子到了宗庙和朝廷上。墙内开花墙外香,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大概都是这个道理。

在周代的分封等级制中,大夫是诸侯之下的一个等级。其中大夫又有不同的等级,卿是最高一级,即上大夫,其余即是下大夫。

朝,指上朝。上朝时,与下大夫言,下上大夫言,君不在的时候是这样,君在的时候自然另当别论。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温和而愉快的意思。双方地位差不多,或者我的地位还稍高些,没有压力嘛,说话自然可以放得开些。

闇闇,yin yin, 都是2声,恭敬而理智,和气中透着严肃。官当得越大,心机就越深,大家都端着,偶尔开个玩笑,也是皮笑肉不笑。

踧踖,cu,4声,ji,2声,集中精力、打起精神、如履薄冰的样子。伴君如伴虎,他的一言可以让你兴,一言也可以让你亡,所以一点儿也不能随便,更不能开什么玩笑。

“与与”,威仪中适之貌。

在国君面前,虽然紧张,但也要适度,过犹不及。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译为“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里、朝廷上,有话便明白而流畅地说出,只是说得很少。上朝的时候,[君主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的样子。君主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行步安详的样子。”

【礼】【言行】

10.2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bin,4声,引导宾客。君召使摈,是受国君委派招待客人。

勃如,指脸色、神色由松弛状态突然振作、庄重起来。

躩,jue,2声,形容脚步很快。心中有事沉,风入双足轻。

“揖所与立,左右手”,是对站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打躬作揖,左边拱一下手,右边拱一下手,不冷落每一个人。就好像现代的人去参加酒会,跟每一个人都碰一下杯,抿一口酒,意思意思。

“衣前后,襜如也”,打躬作揖,身体一俯一仰,衣服前后摆动。襜,chan,1声,本指围裙。襜如,作形容词,衣服摆动的样子。

趋进,快步前进,是一种表示尊敬的走路姿势。

翼如,小心翼翼的“翼”,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不敢大意,不容失误。往客人跟前走,你不能自己摔个跟头,还把客人也给撞一下子,那就出洋相了。

最后几句是说客人走了,一定要回复国君:“客人已经送走。”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襜如也”“翼如也”分别译为“却很整齐”“好像鸟儿舒展了翅膀”。

【礼】【言行】

10.3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 ju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 cù jí 」如也。

群臣上朝,要经过一道道门,才能到达国君听政的地方,叫入公门。

鞠躬如,谨慎而恭顺的样子。如不容,好像门很窄很低,容不下自己,从身体和气势上要收缩自己。

入公门就不是自己的家,就不是自己的地盘了。到了别人的地盘上,是龙你得盘起来,作小蛇的样子;是虎你也得蹲着,作小猫的萌态。

立是站立的立,立不中门,就是不要站在门的中间,挡住别人通过。

阈,yu,4声,门槛。行不履阈,即过门槛时不要踩门槛,而要举足迈过去。

群臣在堂下分立左右,中间留有通道。过位,就是从别人的位子上经过。脸色要振作,步伐要加快,打招呼也尽量简短

齐,zi,1声,衣裳的下摆。提着衣裳的下摆,循阶登堂,朝见国君。

屏,bing,3声。屏气就是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好像不出气的样子。

逞,舒展,放松,恢复。怡怡,和乐的样子。没阶,走完台阶。

往外走,每下一层台阶,脸色就自然一些,作和颜悦色状。下完台阶,赶紧走,小心翼翼,不能自己把自己绊倒。

回到自己的位置,扭转身,重新对着国君,仍是一副如履薄冰、专心聆听的样子。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过位”“其言似不足者”分别译为“经过国君的座位”“言语也好像中气不足”。

【礼】【衣饰】

10.5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

绀,gan,4声,深青中透红;緅,zou,1声,青多红少,比绀更暗。饰,领和袖的边缘。君子不用绀、緅二色做领子和袖口(因为二者都近于黑色,而黑色是正式礼服的颜色)。

亵服,平常在家穿的便服。不要用红、紫色做家居服(古人认为二者都是贵重的正服要用的颜色)。

袗,zhen,3声,单衣叫袗,此处用作动词。絺,chi,1声,是细葛布。绤,xi,4声,是粗葛布。夏天,穿着以葛布做的单衣,不能直接见人,外出一定要罩上一层外衣。

缁,zi,1声,黑色。素,白色。裘,翻毛的皮袄。羔裘,黑羊羔皮的裘衣。麑,ni,2声,小鹿,它的毛是白色的。

(冬天穿皮袄,外面也要有罩衣)罩衣的颜色要和皮袄的颜色相称:缁衣(黑色)配羔裘,素衣(白色)配麑裘,黄衣(黄色)配狐裘。

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

袂,mei,4声,衣袖。在家里穿的皮袄比较长,但右边的袖子比左边短,便于做事。

古代男子上面穿衣,下面穿裳(裙),衣、裳不相连。

寝衣,小憩时搭在身上的小被,类似于现在的毯子。长度要达到人的脖子以下身高的一倍半。

褥子,要用皮毛厚的狐貉之皮为之。貉,hao,2声,类似犬科。居,居卧的意思。以居,用作坐褥。

丧服既满之后,百无禁忌,什么饰物都可以重新佩戴上。

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做成,多余的布不裁掉,折叠缝上。杀,shai,4声,消减之义,这里指裁剪。

吊丧要穿白,不能一身黑。“羔裘玄冠”是黑皮袄、黑帽子,古代去贺喜才穿。

“吉月”,农历大年初一,一定要穿上朝服去朝贺。

也有人把“吉月”解释成每月初一,就好像现在单位里每月例会一样。

齐,同“斋”,指斋戒。明衣,同浴衣。古代斋戒,一定要沐浴,沐浴完一定要穿浴衣。浴衣是布做的。

古无棉布,所谓布,是麻布或葛布。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译为“夏天,穿着粗的或者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裹着衬衫,使它露在外面。”

【行】

10.15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jiù,马棚,泛指牲口棚。

孔子退朝后听说牲口棚着火了,赶紧问:“伤着人了没有?”问完了人,应该接着再问:“伤着了马了没有?”不可能不问马的。圣人仁民爱物,甭说马该问,就是马厩的烧毁程度也该问问。

所以“不问马”的“不”应该是对“伤人乎”的回答,通“否”。断句应该这样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译为“孔子的马棚失了火。孔子从朝廷回来,道:'伤人了吗?’不问到马。”

【礼】【食】

10.16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食,是熟食,可以直接吃。国君赐食,必须把席子正一正,先尝一口,然后回答“好吃”。

腥,是生肉,要煮熟了再吃。吃之前要先给祖宗上供(荐)。

生,是活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比如鲜花、异草),一定要养起来。

陪国君吃饭,要在“君祭”后先为国君尝饭。

家有家祭,君有君祭,就是人吃饭以前都要先祭祀。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侍食于君,君祭,先饭”译为“同国君一道吃饭,当他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自己先吃饭,[不吃菜]。”

【礼】【衣饰】

10.17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疾,指很重的病。国君探望重病人,病人应该脚冲西,头冲东,把朝服盖在身上,还要放上绅带。绅,是束在腰间的带子。意思是虽然不能穿衣,但也要摆上以示隆重。

病人东首而右卧,这样君便可以坐北而面南。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东首”注释为“所以孔子面朝东来迎接他”。

【行】

10.22 寝不尸,居不容。

尸,挺尸,仰面朝天,死人的样子。

孔子说这种睡姿不可取。睡觉最好侧卧。

 居:家居。

容:作动词,意为讲究容仪。有的版本写作“客”,解释为不像接见客人或自己做客一样(跪着两膝在席上)。

平日自己在家可以随便一点,不必刻意要求非得严肃(有客人时需要严肃)。

范氏曰:“居不容,非惰也。但不若奉祭祀、见宾客而已,'申申’'夭夭’是也。”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容”作“客”。

【礼】【言行】

10.23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齐衰zī cuī,指丧服。狎,xia,2声,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见到穿丧服的人,不管有多亲近,也要变得庄重,表示同情。

冕者,戴礼帽的人。瞽(gu,3声)者:盲人,指乐师。亵,xie,4声,轻慢,亲近而不庄重。亵服,指家居便服或贴身内衣。

见到戴礼帽(穿着礼服)的人和乐师,不管有多熟悉,都要按礼的要求对待他们。他们是去执行礼仪的人,对“礼”必须有足够的尊重。

凶服,是丧服或戎服。既然上文已提到过“丧服”,那么这里就应该专指戎服。式:同“轼”,苏轼的“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

若乘车,碰到穿着戎服的人,身子要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重。

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对负版者,也要俯身致意。

这两种人,前者用鲜血和生命护卫着国家,后者用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和传播民族的文化,都必须尊重。

盛馔,盛大的宴。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是说赴宴,各种硬菜端上来,要改容易色,作惊讶状,并直直身子,把屁股从跪坐的腿上抬一下。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足够的谢意:“菜太丰盛了,吃不完的。”

“迅雷风烈必变”,是说天上响惊雷,屋外刮大风,也要改容易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而不能强作“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状。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中“凶服者”译为“拿了送死人衣物的人”。

【进退】

10.25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对于鸟类来说,辨别敌友首先靠视觉,也有极少数依靠的是嗅觉。

“色”一般指人的脸色,“翔”是指鸟在飞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山梁雌雉”见人脸色不善,就飞走了,但飞了一圈,发现并没有捕捉他们的意图,就又落了下来。

也有人认为“色”是“鸟”的笔误,似乎更能讲得通。野鸡们看见有人过来,来者善不善它们不管,脸色它们也不会分辨,见着有人来就先飞起来这是本能反应。后来发现没什么危险,就又落了下来。

“山梁”可以是指山涧的木桥,也可以指山脊。

“时哉时哉”是说孔子感叹野鸡识时务,发觉可能有危险就起飞,没危险就再落下。

“共”,一种解释是同“供”,供设之义,就是设网捕捉的意思;一种解释是同“拱”,拱执之意。

孔子学而不厌,为人师表,没时间,也不可能带着子路上山捉野味。所以这里应是“拱执”之意。

老师夸这些野鸡了,子路受教,就对它们拱手以示感谢。子路好整这种贱样。

“三嗅而作”是说雌雉多次嗅气,它们不看脸色,它们只通过气味来进判断。来的这两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危险,但也不是来给喂食的,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最后还是拍拍翅膀飞走了。

如果把“嗅”通作“狊(ju,2声,鸟儿张开翅膀)”,解释起来就不那么别扭了。子路拱手以示感谢,鸟儿扇翅以示回应,子路拱了三次手,鸟儿扇了三次翅,然后飞走了。

还有一种解释,说的是子路没能领会老师说的“时哉时哉”的意思,以为是说这鸡好肥,正当吃时。于是,下网捕捉,做熟了请老师来享用。孔子不食,三嗅其气而走。(我感觉这种解释就是来搞笑的,孔子还“三嗅其气而走”?没掀桌子骂娘稀皮吗?!)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译为“[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野鸡。]孔子的脸色一动,野鸡便飞向天空,盘旋一阵,又都停在一处。孔子道:'这些山梁上的雌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又振一振翅膀飞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共读论语D29|语态、语调、语气都折射着一个人的智慧和涵养
《隐藏的论语》履:乡党第十
论语:朝与下大夫言(10-2)
论语10.2
杨伯峻《论语译注·为政篇第二·5》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第237期】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2章》孔子上朝时怎样与不同的人说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