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6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述而第七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择其善者)而识之,知(智)之次也。

盖,是大概的意思。大概有这样一种人,本来很无知,却不自知无知,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而在那里闭门造车搞创作。孔子说我没有这种毛病。

他说自己多听多见,听到好的方面就照着做,见到有价值的就赶紧记下来。这是因为他自认为只有第二等的智力,也就是学习才能会,努力才能有所成。而不是天才,不是生而知之者。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乡名。难与言,难说话,杠头。

有一个,互乡的,难说话的童子,请求见孔子。门人不解。孔子说:“来者是客,我们应欢迎。我们肯定他进步的方面,不提及他落后的方面,这有什么过分呢?人家洗心革面,修身求进,我们应该支持他这一点,而不要死盯着人家的过去。”

与,是赞同的意思。保,是死守之义。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的“仁”的标准定的是很高的,让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这一章是鼓励的说法,孔子是在鼓励门人弟子,也是在自励。心里想着仁,仁也就来了。求仁而得仁,仁在路上,仁在前方,我就要遇见仁了。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楚等国把司寇叫“司败”,官职名。

陈国的某司败问孔子:“鲁昭公知道礼制吗?”孔子回答:“昭公知道礼制。”

孔子退下,陈国的某司败向巫马期作揖,请他进来(或者是凑近他),对他说:“我听说'君子不党’,您的老师也拉帮结伙吗?”

巫马期,孔门二期生。巫马,是给马看病的巫医,以官为氏,变为复姓。其名为施,字子期。

君子不党,党,本指乡党,即同乡关系,引申开来,则指一切拉拉扯扯的团团伙伙。

“君取于吴”,君指鲁昭公。古代婚姻,同姓不婚。鲁是周公之后,吴是泰伯之后,都是姬姓,本不能通婚。鲁昭公不敢把自己的夫人叫做“吴姬”,而叫“吴孟子”。

陈国某司败认为鲁昭公娶吴姬是明显的“不知礼”,“他这还叫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而孔子却认为“知礼”,这不是“党同”是什么?!

巫马期回来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感叹道:“唉,名声在外,授人以柄,犯个小错,也能被别人逮住,也算是我的幸运吧。”

礼制有一条,子为父讳,臣为君讳。孔子为鲁人,他不能说鲁昭公的不是。陈国某司败的批评是对的,但是孔子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还有一说,鲁昭公确实是“知”礼,他也知道这件事做得不对。“知”礼不一定就能“遵”礼呀,你问的是知礼,又不是问的遵礼。所以孔子也不算说瞎话。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喜欢唱歌,发现别人唱得比自己好,一定要请别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唱。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文莫,min,2声;mu,4声,忞慔,勤勉的意思。

孔子说:“努力呀,我和别人也没什么不一样。要按君子的标准身体力行,切己体察,我还没有达到呀!”

在孔子的人物品级中,最高的是圣人,其次是仁人,君子比仁人低。但就连是君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忠信者多,好学者少;好学者少,躬行者更少。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像'圣’和'仁’那样高的标准,我怎么敢自称呢?我也就是勉强能做到坚持学习和教导,也就是这样吧。”

什么是“圣”?“圣”的本意就是聪明,圣人首先要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天生聪明,绝顶聪明。孔子只能做到好学,他不敢自称聪明。

什么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就是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成功。一要有推己及人之心,二要有帮助人的能力。这里的“人”单指上流社会的人。

“圣”比“仁”还要高一个层次,圣人要安民济众,就是为普天下的百姓做事,谋福利。不仅要有圣心,要有能力,还要有平台,有位,有权。

修身是君子层次,齐家是仁人层次,治国、平天下则是圣人层次。

孔子好学,同时也能以礼制约束自己,说他达到“君子”的层次完全没有问题。孔子教导弟子三千人,有教无类,并不限于上流社会和身边的亲戚,他这就已经超出了“仁人”的层次。孔子的弟子,贤者七十有二,其中不乏从政者,间接地,一定程度上,也算做到了“安民济众”,所以孔门弟子把老师推上“圣人”的高度,并无不可。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没法学到的地方。”孔子对自己能做到“有恒”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有恒”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古人生病,如果医药针石无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靠祈祷,求助于神灵。何止是古人呀,现代人不也有?说是心诚则灵,还不如说是死马当活马医,万一有效呢?

孔子得了病,子路很着急,要给老师祈祷。孔子问:“真的有神灵吗?”子路说:“有啊。《诔》书上都讲了:'把您的事迹向天神和地祇做一番祷告’。”孔子说:“我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但病还是不见轻,可见没用)。”

诔,通“讄”,lěi。“诔”是累举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定其谥号。“讄”,是为活人累叙功德,求福免灾。

7.36 子曰:“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逊)也,宁固

逊,谦让,恭顺的意思。不逊,就是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老天第一,老子第二。固,就是短见(太务实、比较现实)、小气。

奢有不好,俭也有不好。但是相比两方面不好,宁可小气,也不要猖狂。小气还能自守,猖狂就容易忘形,忘形就可能招灾惹祸。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按道义做事,无不可对人言,因此襟怀坦荡。

小人好算计,好算计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都像他一样,所以整天既要算计别人又要防着被别人算计,不忧愁才怪。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三组词,用“而”连接,前后意思不是递进,而是转折。

温和,但是温和中却又有严厉;威严,但是并不咄咄逼人;恭敬,但并不卑贱,而是安之若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述而 陈司败是真正的败类
2《论语 ·述而第七》讲要
论语
论语连载(107)《公冶长篇》第15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世人对孔子的十大误解(6):圆滑世故可追因到孔子
《论语·述而第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