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援朝战争中淬火的战士易传根
                           
         

援朝战争中淬火的战士易传根 

夜过鸭绿江隐形浮桥

易传根生于1933年4月,是原黔阳县二区铁山乡人,曾就读3年初师。1951年1月,18岁的他在安江应征入伍,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7军。该军下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他被分配到139师415团运输连。

当年3月,他随部队开往东北,在辽宁省宽甸县火车站附近的一个村庄驻扎待命。

他和战友们都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现在所在的辽宁与朝鲜接边地区,而是要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打击美国侵略者。

这段时间,他们紧张有序地进行军事训练,苦练杀敌本领。。

一天,排长召集大家开会,传达上级首长的指示精神。除了讲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朝鲜战场的形势之外,还对部队提出了严格要求:为了轻装上阵,每人只准带八公斤的衣被过江;凡是印有“八一”军徽的毛巾、水壶、帽子、衣被等日用品,一律拆除或刮掉(以免给美国政府以口实,说我军不是志愿军);为了保守部队的行动机密,过江之日起一律不准往外寄信。

这就说明,部队要开往朝鲜了,大家立即按照要求进行清理。

黄昏,紧急集合号吹响。他们全副武装,头戴插满伪装的防空圈,反穿棉衣,在收割完的庄稼地里列队,由连长作战前动员。

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都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为抗美援朝而战,为世界和平而战,为正义而战,因此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出国到朝鲜以后,一定要高度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尊重朝鲜人民的生活习惯,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搞好与朝鲜人民及人民军的团结,与他们并肩作战,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

随着连长一声令下,部队立即出发。

开始,他们走的路较宽好走。随着部队增多,人员密集,就显得狭窄了。越往鸭绿江边走,就越拥挤,行进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

从驻地步行了大约两个小时后,便到达鸭绿江边。

这时,天还没黑,能看得清江的两岸。这是一条从东北蜿蜒而来的河流。清清的江水,静静地向西南方向流去。正值枯水季节,水面宽不过六十余米,岸边平缓。

由于过江部队多,前看不到头,后望不到尾,形成了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

江边,人声鼎沸,战马嘶鸣。

江对面,弯曲的公路上,已经挤满了人和车辆。先行过江的部队,缓缓地向东推移。

东边天空,不时闪现出火光,时而传来炸弹咣咣的爆炸声。随着空气传播,硝烟气味隐约可闻。

夜幕渐渐笼罩下来。仰望天空,群星闪烁。

“叭——叭——”

突然,附近山头上,防空哨兵鸣枪报警。这说明,正有敌机朝这边飞来。

接着,江边的所有防空号吹响了。瞬间,所有的灯火都熄灭了。部队马上就地蹲下隐蔽,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只有那不知道危险的战马,仍旧对空长鸣。

不久,空中便传来了敌机马达的嗡嗡轰鸣。

山头上,我防空部队的探照灯光柱射向天空,不停地来回搜索敌机。随着光柱的交叉集中,发现目标,高射炮群便“咚咚”地向光柱集中点开炮。

高射炮弹“嘭嘭”的爆炸声,在空中响起一片。

可是,一架又一架的敌机,仍然疯狂地冲向江边,向高射炮阵地俯冲扫射、投弹。

巨大的啸声,伴随着机关枪“哒哒”的响声、炮弹爆炸声,震得头皮发麻。

我高射炮发挥着威力,击中一架敌机之后,剩下的便匆匆逃逸了。

九点整,司号员吹响了号角。过江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他随部队有秩序地大步走向江边。

可到江边一看,哪里有桥?连渡船也没有?怎么过去?

多年以后,人们不时从电视画面中看到有一座横跨鸭绿江的铁桥。可是当时,因为他们是走路出境的,

加上部队人数众多,他们部队便直接走向江边。

这时,易传根发现,前面的同志已走过去了,又没听见水响,他懵了,大伙也感到奇怪,他们是怎么过去的呢?难道是从水上飞了过去?

指导员就走在他们身边。他问了一下,指导员告诉他们,这是暗桥。原来,在下游建有小坝蓄水,白天将桥淹没,使敌机看不到,便不挨炸弹。一旦夜晚有部队过江,就将水放浅,桥身就显露出来,让大家通行。

纳闷的战士们这才恍然大悟,觉得这也是对付侵略者的高招。

长途奔袭抢修机场

过了鸭绿江,便是朝鲜境内。美军欺我既无空军,又缺乏高射炮掩护,其飞机敢于在空中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地面远射程大炮敢于昼夜不停地封锁我军前进道路。

这种情况下,我军白天根本不能往前,只能昼伏夜行,每天到了傍晚才能出发。

行军途中,他所经过的城市、乡村,早已被敌机炸成了一片废墟。人们也逃得不知去向,到处一片荒凉。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夜间均实行灯火管制。

黑暗中,部队官兵顶着风霜、冒着雨雪,跋山涉水,艰难前行。有时,跌倒了爬起来又继续往前走。

鞋子打湿,脚被泡肿,脚板磨起了血泡,都是常事。一旦遇到大雨和冰雪,衣服被淋湿,冰冷刺骨,他们仍然咬紧牙关,坚持走到宿营地。一路下来,不知趟过了多少条河,也不知爬过了多少座山。

可是,即使是夜间,仍然不时有敌机出没进行骚扰。他们频繁发射照明弹,敌机发现我军行踪以后,立即进行扫射、投弹,不少朝鲜军民和志愿军官兵就因此牺牲。

易传根清楚地记得,第5天晚上,部队刚过了清川江,与他一起参军、年仅19岁的同乡战友谭必文,就突然晕倒在地,卫生员急忙进行抢救。

为了不影响部队前进,他和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抬着他走。可是,不到半个小时,他终因劳累过度而牺牲。

当时,易传根做梦也没想到当兵会这么苦、这么累。

他知道,大家都来自于四面八方,可在苦累之中,他也感受到非同一般的关爱和兄弟情谊。官兵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相互团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指导员见他个子矮小,担心被拖垮而掉队,便多次抢过他的背包,主动背到自己肩上。同时,还与他谈心,不断进行鼓励和打气,使他更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队伍的认识,切身体会到战友之间的友谊。不少战友都和他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关心和照顾,因而士气高昂,杀敌能力倍增。

就这样,大家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顺安飞机场。

他们的任务,就是抢修机场。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争时间、抢速度,部队未经休息,便立即投入到紧张而又艰巨的施工之中。当时,因技术条件和机械设备严重不足,他们只能用肩膀挑、用人力手推车,运送水泥、石块和沙子等。

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在缺乏施工工具的情况下,大家硬是跪着捡石头,用手掏沙子。不少官兵膝盖跪肿了,手指也磨破了皮,大家搽点碘酒,包上纱布,又继续干活。

有天晚上,大约11点钟,敌机前来轰炸。因躲闪不及,指导员和十多名战友受伤。易传根和战友把他们送往野战医院之后,又赶回工地继续夜战。

这样,苦干了四十六个不眠之夜,终于完成了机场修建任务,确保了飞机顺利起降和安全隐蔽。随即部队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继续艰苦的夜行军,前去执行新的任务。

临津江阻击战后入团

1951年6月,易传根所在部队到达临津江东岸塑宁一带,接替了友军防务。

之前,部队完成了石边里抢修第二道防线的工事和保卫开城谈判的任务,才奉命开往临津江参加阻击战。

这时,首长已把他从连队调到团后勤处通讯班担任通讯员。

他觉得这是首长对自己的无比信任和关怀,从内心感激的同时,又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任务更艰巨。他既要及时传达首长的命令和战斗中的指挥决策,又要随时听从首长的安排,不管到营连前沿阵地视察,还是行军途中,都要负责首长的安全。

这些工作,虽然不是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拼杀,也不是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可是,往往要经过敌人炮火封锁线和面临敌机轰炸扫射。

不过,即使危险,他也敢于冒着生命危险,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定对党忠诚,一定不会辜负首长期望,以实际行动履行军人的职责,圆满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

他们防守的这里,交通畅通,铁路、公路贯穿南北。因此,敌军仰仗飞机、坦克、火炮的优势,不断向我军阵地进攻,大小战斗接连不断。

10月上旬,敌军开始向我临津江东40公里处防御阵地发动了“秋季攻势”,攻击火力十分凶猛。

12月25日上午,寒风凛冽。他和通讯班战士胡光荣随同首长一行5人,前往团指挥所参加紧急会议。途中,遭遇敌机轰炸、敌军炮火封锁的双重危险,前进道路受阻。

炮弹呼啸而来,轰隆轰隆地接连爆炸。

由于地处光秃秃的平地,根本没有办法躲避,只能利用弹坑就地隐蔽。趁敌炮中断间隙,才飞快通过了封锁区。

不料,他的战友胡光荣却不幸被爆炸的炮弹击中头部、切断了右腿,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这段时间,前沿阵地也不平静。

不时弹雨纷飞,硝烟弥漫。白天,尽管工事遭到敌军炮击,不断被摧毁,我军利用夜间又抢修好。

在阵地争夺战中,每当敌军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攻击,我军凭借地形与坑道工事,机智地对敌进行反击,挫败均被我军。

尽管无数战友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却更加激发了广大官兵对敌的仇恨和打击敌人的勇气与信心。

有时,他们利用敌人夜间不敢外出活动的机会,便主动出击。充分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的优势,如摸岗哨、抓俘虏、打伏击,或以小股兵力插入敌后,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用手榴弹炸毁敌营。一旦短兵相接,则与敌人刺刀相见。有时,又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入敌阵,打得敌军人仰马翻,炸得车辆横七竖八。

经过反复争夺与较量,美国的“王牌军”美骑一师的强大攻势被彻底粉碎。

在临津江阻击战和两次反击战的45个昼夜里,易传根所在部队白天没有吃过一顿安宁饭,晚上没有脱下衣服睡过一次安稳觉。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官兵不仅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而且还要经受缺水、缺粮、缺睡眠、没有蔬菜吃、没水刷牙、洗脸、洗澡等重重困难的煎熬。

战斗结束,部队进行休整时,我军官兵有的脸浮肿了,有的得了“夜盲症”,有的身上长满了虱子……

他亲身经历的这一切,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样艰那种难困苦和极度危险的环境中,他不仅得到了锻炼,也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并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多次受到营、团首长的表扬与鼓励,于1952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亲见彭老总视察西海岸

47军胜利完成临津江阻击战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他们利用这个间隙练兵备战。

果然,1953年7月,上级命令该部星夜兼程,赶往西海岸驻防,以防止美军从此地登陆。

出发之前,部队进行了紧急动员,召开了誓师大会,各营、连纷纷请战、表决心,表示坚决打好这一仗,为祖国争光。

经过七天的急行军,部队到达了目的地。

当时,他所在的415团指挥所,驻守西海岸前沿阵地。

令易传根想不到的是,彭德怀司令员竟然会亲临前线视察。

一天上午,他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曾经耳闻却不能亲见、身经百战的大名鼎鼎的将军。

视察过程中,他指示我军要坚决粉碎美军企图重演“仁川登陆”的阴谋。

为了打赢这一仗,47军指战员,无论是基层连队还是后勤官兵,都进行了打坦克、反空降、打伞兵的训练。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侵略者发动突然袭击,掌握了过硬的军事技术以后,不管敌人从什么地方入侵,采取什么手段,都能有备无患,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达到歼灭敌人,确保大战全胜的目的。

    经过艰苦的训练和临战前的演习,47军官兵的政治思想与军事素质显著提高,阵地与坑道工事体系也维修得更加坚固。

这里集结的部队,除47军外,还有许多兄弟部队,各部均已做好了迎战准备。

如果敌人胆敢入侵,我军全体指战员将全力以赴迎击,每个战士都抱着与阵地同命运、共存亡的决心与勇气,将坚决彻底地消灭来犯之敌。

我们新中国这支年青的军队,虽然武器装备处于劣势,但意志坚强,具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敢于迎战任何强敌。也许是经过几年的交手,美军已经领教到了对手的强劲。于是,在得知我军有了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之后,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也得益于敌军在秋季攻势和上甘岭战役中,多次较量均遭我军挫败,还得益于1953年7月下旬的一天夜间,我志愿军以四个军反击,突破敌军25公里宽的坑道工事体系,取得了消灭敌伪军四个师大部和美军一个重炮团的重大胜利。

这样,迫使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他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

迎来贺龙元帅的慰问团

为了慰问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祖国便派出了庞大的慰问团前往朝鲜前线。

1953年10月,听到祖国慰问团要到前方部队慰问的消息,立刻引起了轰动。

为迎接祖国慰问团的到来,易传根所在部队,立即组织50多名战士组成业余文工团,进行文艺节目排练。他有幸被选中,参加了这次文艺演出。

这次慰问团,是由贺龙元帅率领。他们来到部队那天,天气寒冷,还下着毛毛细雨。

虽然天公不作美,却丝毫没有影响到该军的热情。在西海岸的阵地上,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贺龙元帅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部队官兵非常激动,深深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怀和温暖。

这一时刻能见到贺龙元帅,易传根心里格外高兴,觉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光荣。

慰问团的同志们与广大官兵握手、拥抱,还一起联欢。见到从祖国来的亲人们,真想和他们说说心理话。可是,千言方语又无从说话,一时说也说不完。

慰问团向前线官兵赠送了印有“最可爱的人”的奖杯、“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鸽”奖章等多种珍贵礼品。这些赠品,充分寄托了祖国人民和家乡父老,对前方官兵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从入朝参战到1954年9月班师回国,历时三年零六个月,易传根也从普通战士、通讯员、卫生员、文书、文化工作员、给养管理员,到担任班长。这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在他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易传根回忆录)

作者:杨学华

资料提供:易俊华(湖南黔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传记文学《击楫中流》
红八军团组建始末
父亲参加了惨烈的湘江战役
廖运周起义,却遭我军袭击,带路参谋埋怨:怎么向我们开火?
郭瑾 | 我所经历的抗美援朝
老农保守机密37年,2019年被请去北京,村民才知他年轻时有多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