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4 第10单元 第26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古代多元文明诞生、发展并相互交流。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面貌更加多彩。
1.早期文明
(1)政治:伴随着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分散在各大河流域,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自公元前6世纪起,一些地区性帝国先后崛起。
(2)经济: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则海外贸易相对发达。
(3)文化: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在文字、文学、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2.中古时期
(1)政治:西欧从王权、教权和城市自治并行,到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在非洲,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
(2)经济: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
(3)文化: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但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亚非欧帝国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第26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标要求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2.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3.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考点定位
1.古代文明的产生及特点。2.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3.古代世界帝国的统治特点及影响。4.古代区域文化的特点及形成不同地域文化的原因。5.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主题一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分别培育出芋头、水稻和粟、玉米和南瓜等。
(2)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3)文化创造: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4)早期城市:人们定居生活和早期城市的出现。
2.产生的标志
标志
产生原因
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阶级的产生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战俘沦为奴隶
国家的出现
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文字产生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图解历史
古代文明的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特点:产生于大河流域;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产生与发展
(1)古代西亚文明
发展过程
①兴起: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发展: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政治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
文学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选必3,P16)
文字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选必3,P15)
建筑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选必3,P16)
《汉谟拉比法典》(选必3,P16)
①内容: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②意义: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知识拓展
史诗《吉尔伽美什》的特点
(1)史诗的故事情节发展比较自由灵活,在颂扬英雄的同时,纳入了一些远古神话传说。大洪水的神话传说,表现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同大自然斗争的朴素愿望和精神力量。
(2)史诗在描写上把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赋予人以神的特性,赋予神以人的感情,展现了一种早期浪漫主义的特点。
(3)史诗还采取了联想、排比、反复、象征、夸张等艺术手法,比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2)古代埃及文明(选必3,P17-18)
兴起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文化
文字
公元前4千纪末到公元4世纪,一直使用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的象形文字
文学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建筑
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科学
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3)古代印度文明
发展过程
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政治
形成种姓(等级)制度
文化(选必3,P26-27)
宗教
①背景: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社会矛盾尖锐
②教派:佛教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印度教: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文学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艺术
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概念阐释
婆罗门教和印度教
(1)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也是现在印度主要宗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著作,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2)印度教:印度教是现在印度的主要宗教。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印度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主张,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印度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和信仰,融合了印度各地的诸多原始信仰,因而广泛流行。
知识拓展
种姓制度
最高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宗教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吠舍,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地位最低,为前三等级服务;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贱民,社会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古希腊文明
发展过程
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政治代表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古典文化(选必3,P21-22)
哲学
①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②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
文学
①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②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杰出代表
艺术
①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②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史学
①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西方“史学之父”,其《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②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知识拓展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1)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2)朴素直观的辩证性是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
(3)探索自然、本性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
(4)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古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视角 古代文明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根据材料指出古代文明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相似的地理环境是否会产生相似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依据。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理分布特点:分布在北纬30°线附近;临水而居,大多临近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文明发生地与农业最初发生地几乎完全一致;文明范围不断扩展。
依据:相似的地理环境不一定产生相似的文明,例如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都是大河文明,但是文明具有差异性。古代两河流域洪水泛滥、外族入侵加剧社会动荡,人与人之间充满不安全感,通过编制法典来消除冲突。古埃及稳定统一、航海便利,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埃及人自信乐观,关注来世,法老权威至上。
拓展深化
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原因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游牧民族以畜牧业见长
地理环境
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流域,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周边环境
西亚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朝代更替频繁。中国、印度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宗教思想
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也反过来影响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题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1.古代文明的扩展
(1)扩展的条件:农耕文明区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扩展的表现
埃及文明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西亚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希腊文明
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3)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
2.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地位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统治
中央: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经济: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衰亡
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灭亡
(2)亚历山大帝国
时间
公元前4世纪晚期
地位
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统治
中央: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3)罗马帝国的兴衰
起源
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
征服
先征服意大利,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国教
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灭亡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文化
(选必3,P22-23)
法律
制定: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
特点:明文公示,按律量刑
影响: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史学
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建筑
有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罗马建筑风格的代表
历法
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思维点拨
古代希腊艺术和古代罗马艺术的差异
古希腊艺术是古罗马艺术的源头,但是二者发展中也呈现出一定差异。古希腊在艺术的追求上是一种“自然”的完美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而古罗马则是体现个人英雄主义与民粹主义。这种差别的直接原因是二者政治体制存在差异:古希腊确立了民主政治,而古罗马发展成为帝制。
图解历史
罗马帝国的兴衰
3.文明的交流
(1)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交流表现
技术交流
①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②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文化交流
①神话: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②雕塑: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③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商业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罗马帝国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视角1 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统治
材料 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根据材料分析疆域广大的罗马帝国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维系庞大帝国的措施和效果。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
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
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能长久地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分裂。
视角2 古代文明的交流
材料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时为汉郡)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依据材料,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往来和丝绸之路的兴盛,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拓展深化
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经贸往来
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人口迁徙
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军事征服
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快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国家统一
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
(2022·湖北卷)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
A.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命题设计]
聚焦考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情境设置
以著名将军客蒙用财产捐助来获取政治支持的案例为情境设计,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社会弊端
[解题指津]
易错排查
准确理解古希腊民主的实质。材料无法体现庇护村民是贵族的义务,A项错误
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材料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没有体现公民责任意识衰落,B项错误
主题与选项不符。材料信息与理性精神无关,D项错误
关键能力
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政治支持以捐助家财获取,可推出财产多少与政治权力大小存在联系,这明显影响民主政治的公平公正。C项正确
[方法点拨] 反映、表明类选择题是指根据提供的情境材料来推理历史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题目。试题考查的不仅仅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而且是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历史问题的深层次理解。正确的选项一般是“本质化、理论化”的东西,是对材料信息的高度概括。常见的设问关键词有“体现”“表明”“说明”“可见”“揭示”等。解题关键是弄清题目中所给现象“是什么”,再结合其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分析该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或历史规律。
1.(2021·辽宁卷)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
A.具有理性精神                               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                               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时人认为地震是神灵警示,修昔底德却理性分析了地震和海啸,故选A项;材料与人的个性自由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判断修昔底德是否集文化之大成,排除C项;材料与唯物主义无关,排除D项。
2.(2021·海南卷)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约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员法”的颁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一转变(  )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形成
C.消除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           D.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了罗马公民权的日益开放性,使得罗马人之外的人也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有利于激发意大利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罗马的强大,有利于推动罗马帝国的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而非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因为外邦人获得罗马公民权的前提是“拥有本土权利”,这就意味着一些在本土没有权利的人如奴隶依然不能享有罗马公民权,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罗马法,排除。
3.(2022·6月浙江选考)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
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
答案 C
解析 根据“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可得出原来的公民法已经不适应罗马发展的需要,再结合“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可得出罗马万民法更适合罗马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成文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排除B项;习惯法已经被淘汰,排除D项。
4.据普鲁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
A.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D.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
答案 D
解析 “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说明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成功的,排除A项;“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反映了先进的希腊文化的扩展,排除C项;故选D项。
5.“腓尼基的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公元前1100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书写系统”,这“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这可用来说明(  )
A.腓尼基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B.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早的文字
C.商业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D.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腓尼基和美索不达米亚及埃及人的交流促进了腓尼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其他文明,无法得知腓尼基最早,排除A项;中国商朝的甲骨文早于腓尼基文字,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记账和立法促进腓尼基文字的产生,记账和立法并不都属于商业活动,排除C项。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2·济宁月考)世界上可以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其中一半以上生长于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有学者指出,相比之下,智利最肥沃的土地只有两种,“加利福尼亚和非洲南部都只有一种,而澳大利亚西南部连一种也没有。这一事实有助于我们解释人类的历史进程”。由此可以推知(  )
A.早期不同文明生产水平差异较大
B.两河流域文明水平优于其他地区
C.农业革命助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D.自然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发展速度
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述的区域内有可以食用的植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以食用的植物,吸引了很多的人来这里定居和生活,从而使得人类从原来的游牧民族变成了定居的民族,人口也得以迅速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导致需要有更多的食物,这就刺激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故农业革命助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C项正确。
2.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不同文化传统导致
C.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生产方式相似所致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同一纬度附近产生了不同文明,说明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A项正确;材料的结果不是不同文化传统导致,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没有体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C项;生产方式相似,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下列图片是有关不同地区古文字的考古资料,对这些资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西亚地区出  墨西哥刻有  埃及神庙    中国出土
土的楔形    玛雅象形文  刻有象形    刻有甲骨
文字泥板    字的门楣    文字的壁画 文的牛骨
A.它们都没有演变成现代文字
B.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实物佐证
C.文字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
D.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西亚地区、墨西哥、埃及、中国等地区古文字的考古资料可知,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化的特征,D项正确;部分传统古文字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文字,如甲骨文,排除A项;材料中泥板、门楣、壁画、牛骨的考古发现,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实物佐证,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文字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4.如图为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记录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反映出当时苏美尔人(  )
吉尔伽美什最好的朋友恩基杜被杀身亡,在悲痛中,他不愿放弃他的朋友。当国王接受沮丧现实的时候,吉尔伽美什出发去寻找永恒的秘密。在海洋底部,他找到了一种将会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不料神奇的药草在他要带回给恩基杜之前竟被一条蛇偷走。
A.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B.渴望人类永生的观念
C.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
D.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吉尔伽美什想尽一切方法想拯救最好的朋友恩基杜的生命,但最后未能如愿。说明世界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有些规则是无法改变的,即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神灵崇拜盛行,排除A项;材料不是人类渴望永生,而是吉尔伽美什想拯救恩基杜的生命,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排除D项。
5.在建筑和绘画里,埃及人不考虑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希腊画家发明前缩法,不理会审美的客观标准:盾牌本来有其完美的圆形,而观看者看东西是平透视,这圆形就可以随观看者的视点而调整。这说明(  )
A.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缺少互动
B.激进民主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
C.夸张变形的现代美术逐渐兴起
D.艺术审美上富有人文价值取向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古埃及和古希腊人的建筑和绘画创作里,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倾向,说明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艺术审美富有人文价值取向,D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说明两种文明缺少互动,排除A项;“个人主义泛滥”的说法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艺术特点,而非现代美术的兴起,排除C项。
6.有学者这样描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各种姓集团都居住在自己的种姓区内……各种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庙宇。各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不通婚,不共食。从历史长时段看,种姓制度的影响是(  )
A.职业世袭,经济组织焕发新活力
B.贫富悬殊,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
C.种姓隔离,导致民族凝聚力较弱
D.同姓通婚,导致种族歧视很严重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一定的封闭性,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团结与凝聚,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其影响,但与材料的主旨及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7.法国某学者对雅典公民的日常生活作了如下描述:“某天,他被区议会召集,讨论这个小团体的宗教或财政事务。又某天,他被部落议会召集,筹备宗教节庆,或讨论开支,或制定法令,或任命首领及审判官。每月有三次,他得出席民众大会,他不能请假。”据此可知(  )
A.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被严格限制
B.雅典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C.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D.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比较狭隘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雅典公民在行使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要定期参加区议会、部落议会、民众大会,不得请假,履行自己的义务,C项正确;材料体现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被严格限制,也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也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比较狭隘,所以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阿伊哈努姆城(今阿富汗东北部)建于公元前3世纪末,城中德尔菲神殿上用希腊文刻着“童年时,听话;青年时,自律;成年时,正义;老年时,智慧;死去时,安详”的箴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303-前232年)颁布的一些法令都会附有希腊文译文。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印证(  )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亚文明交流互鉴
B.丝绸之路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亚洲传播
C.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观念被普遍接受
D.古代希腊文明在文明交流中的中心地位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希腊文化对亚洲国家文明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亚文明交流互鉴,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丝绸之路,排除B项;“普遍”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心地位”表述错误,排除D项。
9.公元前298年,第三次萨姆尼特战争爆发,陷入沉重债务的平民士兵发生了严重的骚动。以至于独裁长官霍腾西阿不得不通过一项法律:规定平民会议作出的决议无须公民大会或元老院的同意便具有法律效力,可以施之于全国。这表明古罗马(  )
A.消弭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
B.法律制定深受自然法理念影响
C.统治者迫于形势进行政策调整
D.平民会议成为国家的权力中枢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面对士兵的骚动,罗马的统治阶层做出让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故选C项;该法律是平民士兵斗争的结果,为平民争取到了一定权益,但并不能消弭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罗马共和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实际上是元老院,不是平民会议,排除D项。
10.(2022·北京海淀区高三检测)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和“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故C正确;A、D两项未能完整理解材料信息,未能体现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积极影响,均排除;材料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
11.有学者认为,这个政体崇尚正义,防止社会一部分成员压迫另一部分,政府和官员的权力要受到限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统治权由各等级社会成员共享,共同执政,用温和的方式处理政务,解决利益纠纷,共同放弃用武力作为解决分歧或取得权力的手段。符合这一论述特点的是(  )
A.罗马的共和政体                           B.平民政治
C.雅典的民主政体                           D.僭主政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政体的特点在于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组成,三权分立,符合材料描述特征,故A项正确;平民政治即平民主权,与材料中“统治权由各等级社会成员共享”不符,故B项排除;雅典的民主政治特征是小国寡民与直接民主,与材料描述特征不符,故C项排除;僭主政治指的是依靠非法手段取得政权并建立独裁统治,与材料描述特征不符,故D项排除。
12.公元前5世纪以来,在亚非欧三大洲先后出现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三大帝国统治概况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概况
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
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措施:推广希腊文化
政治制度:(中央)元首制
(地方)行省制
措施:基督教定为国教
据表可知,三大帝国(  )
A.治国方略存在借鉴与创新
B.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使基督教文化成为主流
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三大帝国在政治制度及措施上存在继承和创新的现象,A正确;帝国的建立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排除;基督教成为国教是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9分)
1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
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的牙齿,则应击落其齿。——据《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印度的种姓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6分)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共同历史价值。(5分)
答案 (1)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
(2)信息: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
(3)价值:通过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规定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都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表现之一。
14.(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7千纪到前1千纪,东地中海贸易作为早期贸易活动的代表,以黑曜石、青金石和青铜的金石之路作为典型,贸易形式基本上是原始的物物交换。金石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上层贵族的个人需求,具有零散分布、时断时续、区域贸易的特点,但是客观上通过若干贸易路线的互通与交集也沟通了爱琴文明、古埃及文明、叙利亚—巴勒斯坦文明、赫梯文明、两河文明和伊朗文明区域。
——据刘昌玉《上古时期东地中海世界的商路分布与贸易活动》
材料二 公元1—2世纪,随着印度洋季风规律的发现、地中海世界造船技术在埃及红海沿岸的传播、埃及红海港口及尼罗河之间交通的改善以及东方商品消费市场的扩大,罗马埃及与印度次大陆远洋海上贸易迅速发展……随着“罗马和平”的到来、消费量的增加、政治竞争的助推和奢靡之风的盛行,罗马人对东方产品的需求增加,经由埃及东方贸易在罗马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东方贸易比学者们普遍强调的规模更大、运作更加复杂。东方贸易在帝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陈思伟《埃及与印度次大陆的海上贸易及其在罗马帝国经济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贸易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贸易活动对上古时期社会交流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帝国“东方贸易”兴起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文明交流的认识。(8分)
答案 (1)特点:以物物交换为主;以满足上层贵族的个人需求为主,具有零散分布、时断时续、区域贸易的特点。
作用:客观上沟通了不同地区的文明,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2)原因:地理观念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交通条件的改善;罗马帝国的建立;消费量的增加和市场的扩大等。
认识: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历史九上一二单元综合练习题
公考笔试常识学习资料历年真题解析-世界史(上)
九上历史《第1-2单元检测题》
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11-15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