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30】时慧慧:融通素养与教学,找准备考风向标——2022年山西省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线上培训感悟

融通素养与教学,找准备考风向标

——2022年山西省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线上培训感悟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

2022420日上午9:30分,初三年级组语文教师共同聆听了李丽娟老师《落实立德树人 体现价值引领 立足语文素养 坚持多元创新——“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指导下的中考语文命题实践》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中考语文学科命题,从“贯彻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落实'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体系”三个层面来阐述,从宏观思想把握到以学促考、以考定教的落实,层次清晰,内容丰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深深地感受到作为语文教师责任艰巨且重大。

接下来我将从“坚持课标导向,突出一个'准’字”“坚持全面发展,突出一个'实’字”“坚持减负增效,突出一个'真’字”三个大的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悟和收获。


一、坚持课标导向,突出一个“准”字

我们明确:中考命题的核心思想是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而立德树人是国家要求,更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立德树人”体现在于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生全面健全的终身发展的重要导向性作用。那么能够发挥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优势,注重价值观的涵化和引导,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融通,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2022年新修改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语文课程的理念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由此可见,考试不只是评价手段,更是立德树人的最高体现。

我们深知: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工具性侧重于科学层面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人文性侧重人文层面的情思启发与体悟,体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工具性不能脱离实际运用,人文性不能疏离工具性,两者相辅相成。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试卷结构,必然会注重整体的统筹意识,突出主题立意,提升测试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体现出强化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明确的课标导向,我们的教学方向就也自然而然地确定了方向,即:以课标为依据,用好统编教材。一方面考虑到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抓手,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挖理解统编教材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同时把握教材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特色,另一方面,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用实、用好统编教材。这必然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依据课标要求,做好课程储备的“加法”和课堂教学设计的“减法”,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应学尽学,教师应教尽教,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二、坚持全面发展,突出一个“实”字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1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我们知道,语文试卷历来注重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材料类型丰富、生活情境多样、承担任务完整。

新课标课程理念中特别指出:要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那么,材料与情境的多样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走向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跨学科整合的方向。在教学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需要的是将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手段,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及时拓展、更新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养成主动积累,接触丰富生活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场景中运用语文能力。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精神、能力素质的提升,同时激发兴趣,使他们学会开动和相信自己的头脑,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断享受理性之光的照耀,最终实现“人”的健康而全面的成长。


三、坚持减负增效,突出一个“真”字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双减”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真正落实“减负增效”呢?作为语文学科,首先应该避免重复性机械性的记忆作业,避免刷题、套作,而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下功夫动脑筋。应当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维碰撞,增加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品质。可以引导组织语文活动,鼓励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关注热点问题,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当代青年,教会学生查找资料、引用资料、掌握快速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

我们需要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情境下的体现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而就语文学科来说,阅读能力是学生未来有效参加现代社会复杂运作的必备能力,也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而中考语文非常关注对阅读的考查,尤其是注重文本的多样性,与实际生活对接。所以我们务必在教学过程中要推行“真阅读”“真思考”“真表达”“真评价”,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科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落地。

与此同时必须要注意的是在新形势下语文课程的创新整合,试题命制的导向必然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样成为新课标改革的内容。那么这样的创新整合也同样包含“大单元教学”“大阅读观”“大写作观”的出现,既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又适度“跨界”地命制自然、有用、适度的试题。这样的导向必然引导我们不能只见词句,不见内涵,只有技法,没有体验。我们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将语文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进而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显人生,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精神内在的熏陶。

时代的进步要求新时代的学生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也必定对我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年新课标学习心得六篇
新课标解读 | 郭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关注】戴晓娥︱大单元教学是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王艺锦∣《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改进》讲座心得
系列 | 省教研员谈课标(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