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慧·声】【416】一颗纯净的心

“田园诗:没有外物负担和心灵负担的境界。”这是孙绍振先生品析陶渊明的田园诗时所用的文字描述。一时间引发了内心的思考,这里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何为“外物负担”?想必该是诗中“庐”与“车马”,却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尘不染,毫无杂念。无负担,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采菊之随意,无意之“见”的潇洒自然。

何为无“心灵负担”?该是住所虽然简陋,却对华贵的车马毫无感觉,正所谓“心远地自偏”,可谓人虽近,心却远,正反对比反衬其悠然飘然超然的境界。是“采菊”背后超越字面意义的内涵,是没有自我感觉,没有自我炫耀意味的清高,是悠然自得的一份存在。

陶渊明的诗情好在用朴素的语言营造安宁的诗意氛围,越是简朴,越是高雅。我们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诗情呢?我想,他的超凡脱俗的诗词里恰恰就隐藏着他的人生:

少年时代尽管家境贫寒,但在浔阳紫桑的农村,这个北面临江,风景优美的地方,给了他无比的宁静和快乐。成年后他几乎半辈子都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多次入仕,多次辞官。最初,他怀着一腔抱负进入了官场。时代是混乱的,天下并非想象得那般。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破败不堪的年代,磨去了他的锐气,也磨去了他曾经写下的“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般的壮志豪言。 愤懑与无奈,到头来幻化成了对美好纯洁的田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然而,命运弄人,虽然陶渊明的理想变了,但是现实同样变了,窘迫的生活又开始逼迫他去做官,去保全性命、去养家糊口、去做县官、去当参军。就是在一次次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中,他写下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

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是拥有抱负和理想的,每个人都有无奈和窘迫的,洒脱归隐并非逃避,是一种自我生存状态下的抉择。

他努力地在人生的悲苦交加中找寻着或者说创造着一个“无我之境”。哪怕深处闹市,哪怕俗务缠身,哪怕有太多不得不为的无可奈何。“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陶渊明的安宁,是发自内心的诉求,或者换句话说连这份诉求的欲望都没有。

这也许该是一种无心的自由吧,想想它是是多么强大啊。其实,有我或无我的境界之高妙都在于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之下,心中都没有欲求。而欲望才是心中最大的负担,无关乎他人,全在于自己。如果没有自己给自己添加的心理负担,那么“有我”这便是“无我”,反之如果摆脱不了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和负担,那么“无我”也是“有我”。

这恰恰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精髓所在,这也恰恰是我等凡夫俗子不能达到他那样的洒脱境界的症结所在。

我想到了自己,反观到自己,或者说看穿了自己的狭隘自私后清醒地了解了自己的症结之所在。逃避现实是伪自由,假现象,需要的是自我内心的纯净和洒脱,并非无欲无求,而是恰到好处,顺其自然罢。

愿自己也能拥有一颗纯净的心。善待身边所有的人,感恩生活中所有的人与事物,用一颗无暇的心,建立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陶渊明最经典一首诗,多为千古名句,人人传唱,读一次惊艳一次
09.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心远”的境界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陶渊明的《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
陶渊明《饮酒》,为什么“欲辨已忘言”,这句诗有什么“真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