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峪关志》1、序 2、后 记
《嘉峪关志》

《嘉 峪 关 志》 编纂委员会
顾       问   马光明   郑亚军   
主       任   郭成录   焦玉兰   
副 主 任   王富民   冯   旭   王   毅   张静昌   孟雅奇
委       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平      王万平      王永明    王克勤      杨生宝      胡      杨      高月莲
                      高建刚   郭久如   俞春荣

《嘉峪关志》 编 辑 部
主       编   杨生宝
主       笔   王世雄
策       划   吴生贵   
编       务   鲁廷文   胡   杨   陈秉刚   米积屯   陈彦友
排版制作   梁占霞   薛   静
资料收集   吴志清   滕   辉   李铁虎等   
摄       影   王   金   毛   富   俞春荣   魏明华   肖世强   沈华明   曹太和
                    王文林      宋廷显      杨多润      杨生宝      孙      炜     (英)威廉2盖尔
                     (英)马克2奥里尔2斯坦因等

凡例
一、《嘉峪关志》严格遵守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坚持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的记载嘉峪关城建关至今自然、历史、政治、文
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二、《嘉峪关志》是嘉峪关初创的关城文物古迹志,由嘉峪关市关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志书
中地名使用各级政府确定的标准名称。
三、《嘉峪关志》贯通古今,略古详今,上限至明洪武五年(1372 年),下限断至 2010 年底。
建置延伸至先秦时期,附录中内容延伸至 2011 年底。
四、《嘉峪关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载体记述。大事记采用编年体、文体
除引用原文外,一律采用语体文记述。横分纵写,保持志书的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
一。
五、《嘉峪关志》引用史料,多为古书所载文言文,采用时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译为白话文,
叙事力求具体生动,阐述力求科学严谨真实。
六、《嘉峪关志》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采用朝代纪年,用汉字书写,括号内注公元
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2
七、《嘉峪关志》采用编、章、节、目编辑法,设建置、建关置隘、兵防、交通经营、文物
古迹、嘉峪关长城的保护维修与开发利用、文化、人物八编,共二十九章,八十九节。增设
了大事记、概述、附录三部分,附录中收录了维修关城的重要文书资料、记述党和国家领导
人视察嘉峪关城的回忆文章,名人墨宝。
八、《嘉峪关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档案、史籍和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并经考证鉴别后选
用。志书内各项数据采用统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核实的数字,并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1949 年前依历史惯例,本志原则上不作换算,1949
年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计量法》的规定。

中共嘉峪关市委书记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郑亚军
盛夏时节,欣闻《嘉峪关志》编写告竣,深感欣慰,受托欣然命笔,权以代序。
从小生长在陇原大地,对陇上风物心仪已久。幼年时曾闻河西“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工作后有幸亲践此地,前往凭吊。登西陲雄关,见秦时明月;望大漠孤烟,睹长河落日;叩
明清古钟,闻汉事唐韵;听驼铃声声,遐丝绸古道。观汉明长城遗迹,愰见华夏祖先艰难创
业的遥远身影;望穿关城而过的东西通衢,让人忆起古丝绸之路茶马互市的盛况。越城垣垛
口,望戈壁绿洲、悬臂长城、黑山岩画、魏晋墓地下画廊,无不令人耳目一新,神思飞扬。
目睹这些历史遗迹,神奇的造化,不由使人感天地之辽阔,发怀古之幽情,沐乡土之清风,
叹万物之慷慨,实为人生之一大幸事。
嘉峪关,明长城西端起点,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距今已有 639 年历史,
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
中,选址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嘉峪塬西麓建关。嘉峪关地势天成,
攻防兼备,与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共同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千里河西走廊,历来为兵家争夺之疆场。秦汉时期,此地为氐、羌、月氏、匈奴、鲜卑、吐
谷浑、回鹘、吐蕃、党项等部族争夺之地,这些民族在此生息繁衍。从秦至汉,夏朝的遗民
匈奴西迁,占河西,据漠北,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羯及其二十六国,在不断吞并周
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并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匈奴
与汉开始了摩擦与融合的历史。中国历史不同于西方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和游牧
文明征战的历史。汉与匈奴,隋唐与突厥,宋与辽金、蒙古,明与满清,都是农耕文明与游
牧文明的争战,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互为补充。游牧民族的侵扰,不仅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同时具有革新作用。汉初,西迁的匈奴多次入侵中原,挑起战事。汉武帝派遣骠骑大将军霍
去病、卫青率大军出河西击退匈奴,置四郡于河西,酒泉郡之西的嘉峪关地区为河西边塞,
后设玉石障,至明洪武五年建嘉峪雄关,起着藩卫的职能,平时屯兵屯田,战时防御抗敌,
为民族融合之驿站。百年沧桑,百年磨砺,几度嬗变,风蚀雨剥,兴衰轮回。嘉峪关既是军
事要塞,又是交通门户,堪称“边陲锁钥”、“长城主宰”、“天下第一雄关”。
每每亲临雄关,总令人逸兴遄飞,感触丛生,浮想连篇,往昔岁月,金戈铁马、逐鹿疆场、
改朝换代、民族战争在长城上留下了深刻烙印。长城和雄关作为一座历史的丰碑,将永恒在
中华大地。万里长城所蕴藏的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除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
画艺术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散文、戏曲说唱。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戍边将士、
骚人墨客、诗词名家都在嘉峪关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历史篇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
演绎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阅览《嘉峪关志》,亦能增见识,开襟抱,满足壮游
之情趣。
《嘉峪关志》起笔于秦汉,落笔于当代,以历史纵向发展为骨架,以正史史料为精髓,撷取
民间传说、民俗风情为血肉,以史家的视野、求实的笔法,浓缩三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兴废更
迭。将自然地理、兵防建置、商贸交通、历史文化,关城今昔,融会贯通于一体。
志书以史为据,力求详实准确,汉塞遗迹、魏晋南北朝更迭、隋唐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明代
万里长城西端起点,从历史背景、自然地理阐述建关置隘的必要性。娓娓道来,寓事于理,
旁征博引,引人入胜。
志书引用史料,多为古书所载文言文,采用时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译为白话文,叙事力
求具体生动,阐述科学严谨真实。
《嘉峪关志》的编修是为了宣传嘉峪关,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志书详略得当地介绍
了嘉峪关城的今昔变化,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嘉峪关城的保护
维修和开发利用,长城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凸现了古为今用的历史
宗旨。
志书编纂,历经五载,篇章节目,增删取舍,多次编审,反复修改,终成志稿,实属不易。
编修《嘉峪关志》,可谓是宣传雄关,造福桑梓的欣事。
匆匆阅览,草草行文,我的片言只语或许能为大家开启一扇窗户,送去一缕春风。
是为序。
                                                                                                                  二○一一年八月

后 记
历时五载,一部宏伟的文化工程《嘉峪关志》面世了,它的出版,结束了嘉峪关有关无
志的历史,填补了嘉峪关历史的空白。《嘉峪关志》的出版面世,对我们深入了解嘉峪关的
历史及演变过程,探索嘉峪关及长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于提升嘉峪关的文化品位和魅
力,增强嘉峪关市软实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嘉峪关志》是在中共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文物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市档案局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而结出的劳动成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嘉峪关志》从孕育到诞生,从提出构想,设计
编纂方案,到征集稿件,编纂成书,遇到了很多困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1999 年,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孙英到嘉峪关关城视察工作时指示,应挖掘嘉峪关
及长城文化的历史内涵,大力宣传嘉峪关,使嘉峪关市的旅游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市志办公
室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书记孙英同志的指示,于1999 年 8 月起着手进行理论准备,于 2003
年开始,组织嘉酒两地学者开始整理、校注《肃州新志校注》、《重修肃州新志校注》两部地
方古志。2005 年,市志办公室与周边地区乃至长城沿线的地、市、县联系,收集有关河西
长城与古丝绸之路的资料。2006 年 2 月,嘉峪关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嘉峪关市地方志
编纂委员会成立,编修《嘉峪关志》被提上议事日程。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做了大量的基础
性工作,收集整理有关嘉峪关关城、长城的文献资料,由俞春荣同志执笔,形成了约 34 万
字的资料稿,为编纂《嘉峪关志》奠定了基础。
    从 2006 年开始经过王世雄、吴生贵等逐多文史工作者及文史爱好者的辛勤耕耘和
努力,先后于 2006 年 12 月、2008 年 12 月《肃州新志校注》和《重修肃州新志校注》相继
出版面世。两部地方古志的整理校注,为编撰《嘉峪关志》打下了坚实的史料基础;对保护
文物古迹、挖掘嘉峪关及长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嘉峪关城的保护维修和开发利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
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 1986 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先后数次组织大规模维修
嘉峪关城及周边长城工程,为恢复关城原貌,发展旅游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编纂《嘉峪关志》的过程中,市志办公室从研究整理两本地方古志入手,大量涉
猎古近代相关文献,并对关城周边长城、墩台、古堡、隘口和古道遗迹作了大量实地勘察、
拍照、测量,收集、深挖记述嘉峪关的资料和线索,潜心收集和研究整理古籍中有关嘉峪关346
地域长城文化的各种记载,根据清代林则徐、陶保廉的行程日记,十几次走访酒泉和嘉峪关
之间的安远沟、丁家坝、小坝沟、果园沟、丁家闸的数十位老人,请他们回忆酒泉至嘉峪关
之间所见墩台的位置、名称、拆毁过程。还请一些老人到实地找寻到酒嘉古道的位置和古道
边的“李家馆子道”和“李家米汤馆子”两处古遗址。找到数段尚存的古道遗迹。在依据古
籍记述进行多次实地调查、勘察基础上,绘制出《酒泉至嘉峪关古道烽堠图》。市志办公室
的工作人员在吴生贵同志的率领下顶风冒暑,到实地走访调查、测量拍照,到天生桥、骟马
城遗址作勘察,在实地研讨,对古志书中的相关记述获得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认识。通过整理、
研究古志书,发现了迷失已久的文物古迹,揭开了暗门墩“暗门”、“天梯”之谜,重新揭示
了关城中四隅敌台的作用,研究整理出了明代嘉峪关古舆图,发现了“迷失”多年的古天生
桥和小钵和寺遗址,并对嘉峪关外特殊墩台进行考证,找到野麻湾到巴里坤古道的起点,确
定了古嘉峪关之南的防御范围,重新确定了嘉峪关以南的古军事防线。
    市志办公室在完成本地古志校注并在拥有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
2006 年开始,由王世雄教授组织编撰,于 2010 年初完成约 50 万字的《嘉峪关志》初稿。
2000 年 5 月市志办公室将《嘉峪关志》讨论稿呈送《嘉峪关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和相关单
位征求意见,2011 年年初,由陈秉刚同志着手对《嘉峪关志》初稿进行纠错补缺工作,并
从 2011 年 5 月起,嘉峪关市志办公室先后四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嘉峪关志》修改稿进
行集体讨论“会诊”,在此基础上,市志办公室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紧紧围绕嘉峪关
这一主题,重新设计框架结构,由杨生宝、鲁廷文、陈秉刚、胡杨等人对《嘉峪关志》讨论
稿进行修改,历时三个多月编辑成《嘉峪关志》送审稿。因此可以说,《嘉峪关志》是集体
创作的结晶,凝结着众人的智慧和心血。历时五载,反复修改,增删取舍,终成志稿,实属
不易。
    在《嘉峪关志》出版之际,我们对市文物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档案局,为编
纂《嘉峪关志》,组织人力整理文献资料,提供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在编纂工作中给予大力
支持,在此致以衷心地感谢。对参与撰稿、审稿、打印、校订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深表谢意。
    我们还要感谢嘉酒两地的学者薛长年、高建刚、孙占鳌、桂发荣、陈彦友、郭灿东、
李自仁、郭承华等同志,他们在参与《嘉峪关志》修改“会诊”中,提出了许多弥足珍贵的
意见。
《嘉峪关志》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加之我们历史文化知识掌握还有一定
的差距和编纂经验不足,难免有所遗漏。其疏漏之处,诚请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嘉峪关志》编纂部
                                                                                                                                                           
2011 年 8 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行漫记Day 8——邂逅天下第一雄关
天下雄关嘉峪关(西北游20)
丝路甘肃:嘉峪雄关(叶平)
甘肃这座城市,以长城雄关命名,人口30多万,游客都说“太霸气”
地理赏析 边陲锁钥,嘉峪关市
诗词西游记·念奴娇·嘉峪关眺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