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中原、顾则徐新作《书之殇:中国书法文化对话录》出版
userphoto

2022.07.26 辽宁

关注

读此对话,无论学书不学书,皆酣饮烈酒矣!

——贾平凹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国书法如何在现代世界立足,“取悦”前贤并服务于时代人心,尚是未知之事。朱中原、顾则徐的这一跨界对话以大历史观视角,对中国书法文化的演进与衰败进行了严肃的省思和颠覆性的叙事;同时,本书亦为中国书法的世界化与世界文字的中国书法化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参考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对中国之“书道”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亚洲之“书道”、世界之“书道”的展望。

——著名思想领袖、作家、《非常道》作者余世存

朱中原、顾则徐新著《书之殇:中国书法文化对话录》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被列为艺术文化类畅销书。该书以对话体形式,以书法为切入点展开多学科对话,试图对书法与中国文化进行某种“原思维”的思考,内容涉及书法的起源、原生文字、书法的类型与形态、原始宗教、上古文明、贵族官僚制度、书法的阶层演变、文人与文官书法源流、国粹的概念、佛教与宗教书法、王羲之的地位评价、书法的美术化瘀世界文字的中国书法化、书法的品级评价、商业与书法、书法的技术本质、繁简字合流问题等,其中不少命题及观点尚属首次提及,并对以往书法史进行了某种颠覆性叙事,是一部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著作。

著名作家贾平凹、余世存为本书撰写推荐语。作者朱中原系《中国书法》编辑部副主任、文化学者、艺术史论家,顾则徐系文史学者、评论家、专栏作家,于哲学、历史、经济、法律、电影、美学、艺术、医学等有广泛研究。(郝正明)

作者:朱中原、顾则徐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0-1

本书为著名文化学者朱中原与顾则徐的对话记录。两位文化学者以大艺术、大文化、大思想、大历史观的视角对中国书法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梳理,有意无意借鉴梁启超式的风格,纵横捭阖,古今一体。本次对话的许多命题基本属于颠覆性的。此对话虽然涉及大量的书法史方面的问题,但目的并不在于进行史料的堆积与整理,也不是为了要对某个书法文本或书迹进行重新解析,而是对书法进行某种“原思维”式的思考。

同时,这本对话录对中国书法文化史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打破成说,大胆地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例如中国人审美观退化说、东汉以后书法艺术的女性气质等等。该书又对当代书法的生态和没落给予激烈批评,并尝试寻找一条出路。两位文化学者对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特别是书法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观察,笔锋所向,皆入木三分。行文汪洋肆意,让人叫绝。著名作家贾平凹、余世存为本书撰写推荐语。

朱中原

《书之殇:中国书法文化对话录》篇首语

(作者:朱中原)

2013年4月底的一天,趁去上海,我晤面了十分低调,几乎不参与任何社会活动,被个别有过较多接触的学者称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的顾则徐先生。

一进入顾则徐家,我看到他在泡茶。我问,你也喝茶?他说,喝嘛。我说,我那里茶叶多,我给你寄点过来。他说,不用。我说,我父亲也经常让我寄点茶叶回去的。他笑着说,他是要拿去送礼的吧。我说,他就是个农民,有什么人可送啊,再说他哪舍得送人,都是自己喝。我说,中国人咋这么爱喝茶,这些年靠经商茶叶,成了亿万富翁的,挺多。他说,茶叶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我很惊讶:外国人是不怎么爱喝茶的吧?他说,西方人不但喝茶,而且因为他们喝茶而使茶叶改变了世界格局……

由于是没有任何准备和事先设定议题的谈话,所以,这次长长的谈话是很随机的,谈到哪里算哪里。

大概由于是随机,所以,我们的对话才放得更开,谈得更远,对话由茶叶问题谈到了世界格局改变的问题,再谈到中国人文化审美观的错位与颠倒,谈及书法审美观的错位,并由此而谈及书法的主体——人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解决书法本体的问题,而人的问题也决定了一切的艺术问题;再由此而上溯书法之起源及早期书法家主体的递变及社会阶层的变迁、中国书法演进史的四大类型等,由此又旁逸斜出,引申出了传统中国书法史叙事中一直存在重大谬误的“隶变”问题,由“隶变”则谈及中国人对书法与纸张关系的错误认知,关于汉晋书法史及王羲之为代表的二王书法地位的错误评估,以及魏晋以降的所谓“文人书法——文官书法”问题,并由此谈及文人书法的实质及中国人对于书写认知的根本性误区,继而谈及书法用笔的曲笔和直笔,并延伸到文人书法的抄书与读书,乃至于书法中的简体字与繁体字问题。

整个对话以书法为切入点,涉及对书法本体、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创作、书法评判,以及原始宗教、原生文字、上古民族史、先秦古文字、文官制度、贵族阶层的流变、文官书法与文人的人格分裂、大陆的简化字运动等一系列相关的文化史、思想史命题。可以说,本次对话,是以书法为基础和核心的关于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一次梳理。其中,核心的核心,便是与书法相关的汉文字的认识与书写问题,这个问题不止关乎书法,而且关乎美术,关乎文学,乃至涉及到世界上一切文字的书写,由此便也升华出一个重要命题:中国书法的世界化与世界文字的中国书法化。这个被许多人反复提及的问题,可以说在今天这个对话中基本得到了解决。

之所以要做这个对话,是基于中国人对本民族的艺术、文化及思想体系基本处于盲目或严重误读的状态,本对话的切入点之所以选择书法,乃是由于书法的载体是汉字,而汉字是中国人进入文明时代的基本标志和重要载体之一,是人类开启哲学思维的重要工具之一,汉字与文字艺术,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类原生态的哲学思考。

相比于西方民族,几千年以来,尤其是中古时期以来,由于中国人一直缺乏最为基本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也缺乏感性思维,而更多的是功利性思维,故此,中国人对历史、民族与艺术往往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难以树立理性的是非观,导致对很多简单的命题一直处于误读状态,本对话即是从原理上进行某种思想式的启蒙,以大艺术、大文化、大思想、大历史观的视角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梳理。

应该说,本次对话的一些命题及观点基本属于首次提出,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颠覆性。在这个对话中,虽然涉及大量的书法史方面的问题,但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再现史料,也不在于对某个具体的书法文本或书迹进行重新评述,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某种原理式的思想表达,或者说,对书法进行某种“原思维”的思考。

作者简介之一

朱中原:1981年生,四川内江人,文化学者、艺术史论家、专栏作家。现为中国书协《中国书法》编辑部副主任,系中国书协会员、西安交大书法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书法史、美术史、文化史、宗教史、政治史等。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时事评论、文化随笔、历史评述、艺术评论、书法理论等文章达150余万字。应邀赴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及文化机构讲学。书法作品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多个大展。主持编撰多卷本大型书法史研究丛书《民国书法史丛书》并担任《梁启超卷》的撰写工作。

顾则徐

作者简介之二

顾则徐:1962年生,上海人,祖籍江苏武进。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文史学者、时政法律评论家、专栏作家。研究领域广泛,涵盖哲学、历史、经济、法律、电影、美学、医学等。著有《朱德别传——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共和的守护者——蔡锷传》、《服装是性的》、《梁启超哲言录》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简中国书法史(一口气看完5千年)】
极简中国书法史(一口气看完5千年)
贯穿中国书法史,180幅书法!
中国书法精髓是什么?
诸多历代帝皇书法作品,谁最赞?
01【中国书法史】 朱彦民(全40讲)+丛文俊(全6讲)书法艺术,书法习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