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一个陕西人,都忘不了那碗“浇汤面”

浇汤面是人们常见的一种面食,就字面的意思,给或宽或窄、或粗或细的面条,浇上各种各样的汤料,似乎皆可称为浇汤面。现在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吃一碗浇汤面,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我儿时,只有在过年或操办喜事、招待客人时才能吃上。故乡的浇汤面,又叫“一口香”,以汤多面少而著称。

记得有一年,我携妻儿回老家看望伯父,伯父家以待客最隆重的饭食——浇汤面招待。看着端上来的一碗碗散发着酸辣香味的浇汤面,妻子半天不动筷子。我看着她说:“怎么不吃呀?”她愣了一下,满脸疑惑地说:“咋没面呢,喝汤吗?”我这才意识到妻子从小生长于陕北,从来没有吃过这种只见汤不见面条的面食。于是我端起碗,挑起藏于汤中的面条,“呲溜、呲溜”两口就把一碗面吃完了,妻子见状才端碗。那次,我吃了多少碗已经记不清了,但家乡的浇汤面不是以个位数来计算的,吃一二十碗甚至几十碗都属正常。

现在回想起来,儿时日常所吃浇汤面的汤料简单、简陋,油泼辣子、盐和醋是主料,条件允许的话再放些葱花、韭菜或者蒜苗之类的下锅菜,也有用野地上产的小蒜的。只有过年或过事的浇汤调制才十分讲究,汤要肉汤,加一些盐和自制的粮食醋,再加入鸡精、葱、姜末、大油泼的油泼辣子,经文火久熬,使所放香料融入汤中,料汤合一。然后,将鸡蛋摊成薄饼,与白菜叶或韭菜叶,一起剁碎放入汤中做漂菜,辣子红红,鸡蛋黄黄,菜叶白白,煞是好看。

浇汤面讲究的是油旺、汤热、面少,其汤清亮溢香,百步可闻。在六七十年代那个连白面都难得能吃到的清贫日子里,浇汤面的汤很难做到周全,往往删繁就简,但人们依然爱吃,除了酸辣鲜香的浇汤,更有吸引力的在擀面的面条上。

做浇汤面的面粉都是上好的白面,在和面、揉面、擀面、犁面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上都下足了工夫。面要和的软硬适中,并放少量的碱,增强面的韧性,使面更劲道。面和好之后,揉上一会儿,再放在案板上饧面半个小时,后继续揉面,面是否揉到,全凭擀面者的手感。

故乡人用于擀面的案板,是一块又大又厚的木板,底下安着四根木桩,立于家里灶台之旁,经年久月,案板表面红黑发亮。偌大而光洁的案板,是巧妇们制作各种面食的“战场”。小时候在村子里,常常会听到从庄户人家传出的“嗵嗵嗵”的擀面声。

擀面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犁面,把擀好的面撒上少量的玉米粉,对折叠成四分之一大,沿直线一边搭上擀杖,用专门犁面的长刀贴着擀杖一刀刀犁,犁出的面要细而长,且要均匀。面犁得是否细而匀,考验的是擀面者的手艺和工夫。不一会儿,案板上就摊满了一撮撮细而长的擀面。

擀面是一件既需要力气又需要技巧的劳作过程,往往家里主妇要忙碌一个上午。记忆中,家里吃浇汤面时,最忙碌最辛苦的是祖母。擀好面后,还要调汤,并准备好捞面的凉水盆。吃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汤汁的质地和温度,时不时地添加汤料,烧火加温,使得汤汁鲜香而热和。

故乡不产稻米,盛产麦子,所以面食永远都是餐桌的主角,而面食中则以浇汤面最受青睐,连春节的风俗都是吃浇汤面。吃浇汤面,除了擀的犁面,就是故乡人自制的挂面和烙面。

做挂面要选最优质的小麦,磨最精良的面粉,看最好的天气,由有经验的男子与先天晚上和好面,再将分成一个个的小面团揉搓成条状,放入一个可以保温的密闭空间中,饧面一个晚上,第二天将条状的面缠上两根尺许长的木棍,稍作拉伸后,插入屋外木制的挂面架子,再拽着挂面底下一端的木棍,不断地一点点拉伸,直到拉细为止。然后,在太阳和微风之中晾晒,等到根根挂面像琴弦一般随风摇曳,似乎一碰就会发出悦耳之声时,再将其小心翼翼地取下,摊放在一块长长的案板上,裁切成六七寸长的一捆捆挂面。挂面细而筋道,自然是吃浇汤面最好的,但吃浇汤挂面时不能太急太快,否则偶尔会被噎住。

腊月二十九是摊烙面的日子。制作烙面的面粉以荞麦面为主,掺和一定比例的麦面,使其变得筋道有韧劲。和面时由有经验有力气的男人,将两种面和成面团,用劲揉搓,再一边加水,一边反复揉面抓洗,直到把面中的面筋全部洗出,形成面糊,这样摊出来的烙面才柔韧筋道。

我们家摊烙面一般都是祖母亲手而为,我看到她每次舀起一勺面糊,麻利地在锅底转一圈,再用木制的刮片将面糊刮匀,直到既圆又薄为止。加热多用通过碾场的麦草,火势温柔且均匀。不到三四分钟,一张又大又圆的煎饼就出锅了。不到半天工夫,家里的案板、水缸等处就晾满了煎饼,等它们晾凉之后,再折叠成手掌宽的长条,集中起来用木板压好,放上石块等重物,将其压瓷实,然后在案上或木板上逐条横切为细丝,这就是烙面了。由于其吃法简便,易于储存,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方便面”。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老家有了压面机,每到春节或有喜、丧之事时,多半就用压的面条了。压面薄厚粗细均匀,也省去了擀面时的劳累,但我还是爱吃手擀的犁面和咸咸的手工挂面。

故乡富于特色的浇汤面,据说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吃的或许就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味道,一种热闹而具有仪式感的饮食风俗。

小时候,每当家族有喜事,我们这些已经能跑腿的孩子,被安排把一碗碗浇汤面送到酒席上,再把人们吃过的汤碗一个个端回灶上。那种端饭的木盘子,每次能放四到六碗面不等。只见酒席上吃面的“呲溜”之声此起彼伏,我们这些端饭的孩子们穿梭其间,闻着浇汤面诱人的鲜香,看着一拨拨的客人吃完离开,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至今难忘。

时代的发展,让故乡人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尽管饮食的传统犹在,但改变饮食品质在所难免。浇汤面的汤料,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同时,增添了更多配料,比如木耳、香菇、鸡蛋、豆腐、肉丁等等,使得更加丰富、更具营养。当然,也改变了昔日所有人共用一锅汤的陋习。

但在我的饮食习惯中,故乡的浇汤面永远都有一席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了灵台不吃面,白到灵台走一转”:到底什么面让人魂牵梦绕
减肥期间不建议吃面条和馒头,这3种面食减肥可食用,大胆吃
一碗面,喂饱了14亿中国人。
汤面―食谱大全
周末走起!良心推荐陕西面食4大精品线路,都吃遍了才叫厉害!
周末走起!良心推荐陕西面食4大精品线路,管饱咥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