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张照片见证武汉变迁 “三转一响带咔嚓”成小康标配,自行车堪比如今宝马

楚天都市报6月7日讯(记者王荣海 周治涛 摄影记者肖灏 通讯员蒋敏华 刘英)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6月9日是第11个国际档案日。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武汉市档案馆推出了“四十年掠影——档案见证武汉改革(1978—2018)”图片展,并公开了一批见证改革开放的珍贵档案。

在武汉市档案馆馆藏的11万余张照片档案中,不少珍贵影像资料见证了这一历程,为武汉40年改革开放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影像记忆。连日来,记者走进武汉市档案馆,挖掘这些珍贵影像档案背后的故事。

30多年前武汉就有模特队 但穿着很保守

现在提起模特,大家已经不觉得稀奇。商场促销,车展,人们经常都能看到青春靓丽的模特走秀或时装表演。

在武汉市档案局馆收藏的影像档案中,有一幅1987年武汉展览馆商贸交易会前的模特表演,模特们头上戴着红色军帽,身穿红色背带裤,脚上穿着高跟鞋,颇有点晃眼。照片显示,模特表演现场,围满了看稀奇的观众。

今年65岁的陈引香,青山区红卫路街老年模特队的队员,年轻时候的她是青山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在她记忆中30多年前的商场里模特队表演已经十分普遍。

当时,在青山百货大楼,不定期会有服装模特进行表演。陈引香介绍,当时的模特装扮相对现在属于比较保守,展示新品也主要是连衣裙、百褶裙、紧身裤、西裤、高跟鞋等,而普通的市民平时都是穿朴素的工作装,这些时装模特的装扮,也因此很快吸引众多顾客模仿,后来新款的旗袍、过膝短裙也开始进入市场。

拍照要去照相馆 只有重大特别日子才会去照相

提起武汉老字号显真楼照相馆,很多老武汉人都知道,它是武汉第一家国人开的照相馆。显真楼给很多名人照过像,从清代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到戏曲大家梅兰芳,他们都在显真楼照过相。

显真楼经营了100多年。显真楼由私营到公私合营,再到国营。到上世纪末,由于竞争激烈,没有资金投入,显真楼走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武汉市档案馆馆藏的照片中,有一张1999年显真楼老照片。当时显真楼照相馆经营不景气,吴天祥专程来到这里拍摄照片以示支持。照片上,吴天祥胸前还戴着受表彰的大红花。

昨日,说起显真楼照相馆照相的事,吴天祥依然记得很清楚。吴老告诉记者,以前,显真楼位于黄鹤楼旁。解放后,由于建造武汉长江大桥,显真楼才搬迁至武昌中华路解放交汇处。他这张照片是在一次表彰大会后拍的照片。通过老照片,记者看到,相比今天的影楼,当时的照相馆内部布置非常简陋。吴天祥说,那时候,不是特别的重大时刻,一般人不会去照相馆拍照的。

可惜那时候相机贵,许多变革都没有被图像记录下来。不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家庭都备有相机,有了手机后,人人都可以拍照。

“三转一响带咔嚓”成小康标配 自行车堪比现在的宝马

武汉市档案馆馆藏的照片中,有一张武汉市民家庭摆饰的照片,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武汉市硚口区一户家庭拥有“三转一响带咔嚓”,一位家庭主妇正踩着缝纫机缝制衣服。

武汉布衣参事、老武汉人胡全志介绍,所谓的“三转一响带咔嚓”,三转就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响就是收音机,咔嚓特指照相机。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于70年代以前的大多数中国家庭,缝纫机比手表更重要,那时几乎所有家庭孩子的衣服都是大孩子穿不下了,就给弟弟妹妹接着穿,缝纫机非常最有实用性。

在“四大件”中,自行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既有很高的实用性。胡全志笑着说,那时的男孩子要是有部自行车,“找对象”有很大的优势,把它和现在拥有宝马的人相提并论,可能都不为过。胡全志回忆,当时最有名的是'凤凰'或'永久'牌自行车,武汉产的是“大桥牌”自行车,一辆自行车差不多需要120元,这在当时对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而且需要凭票很难买到。半导体的收音机三四十元。

胡全志说,在当时,一般家庭有其中一件就很不错了,更别说四件都备齐。一块手表可能就是一个姑娘的嫁妆,那时的'四大件'无疑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提这些“四大件”了,缝纫机已被很多家庭淘汰了。

30多年前武汉每百人中拥有电话机不到1部 用大哥大很“土豪”

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党中央和国务院同意在武汉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在武汉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中,记者看到了武汉市上报的武汉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和综合改革设想(讨论稿)文件。文件详细介绍了武汉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1984年,武汉市全市每百人平均拥有电话机只有0.75部,公用电话全市仅381部。武汉市电信局规划20世纪末市话总容量为35万部,普及率为8.5%。方案提出,这样缓慢的发展速度与武汉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适应,急需加快发展。武汉市提出,开辟国际长途电路,加快市话发展。

在武汉市档案局(馆)征集的老照片中,记者看到一张拍摄于1996年夏天的一张老照片,在汉口中山大道,一位穿着短袖、带着手表的青年男子,正手持“大哥大”“砖头”手机打电话。老武汉人胡全志说,那年头,能用得上“大哥大”“砖头”手机的都是“土豪”。

如今,手机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甚至一人好几部手机。“砖头”手机已不复存在了。

40年前打的的士是高大威猛的吉普 打的很奢侈

如今武汉街头随处可见的的士车,在1975年最初路面时,还是稀罕物。武汉市档案馆馆藏的照片中,一张1975年武汉最早的出租车竟然是高大威猛的吉普。

作为第一代的哥的华昌公司总经理王立新,收藏了一本1981年“出租车广告单”,当时主营的顾客群体中,开会办公、参观游览、婚丧嫁娶、就诊出院、赶车赶船的比较多。目前在新洲东方红出租车公司工作的王庆回忆,最早一批的的士车有吉普车、菲亚特轿车,后来车型越来越多,但动则几十元的车费对当时的市民而言仍然很奢侈,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出租车越来越多,价格也比较亲民,除了中心城区,武汉的远城区也渐渐有的士车覆盖,很多下岗职工或民工转行加入的哥行列,乘坐的士才成为市民出行的日常交通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1950年的15张照片
人间故事 | 赵宇:乡村照相师
《显正街记忆》尾声 跋 关注汉阳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江城Waltz-江汉关监督公署
武汉春日新风景 公租自行车成为春游“标配”
与朋友合影,怎样拍出让人难忘的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