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搜狐网
userphoto

2023.02.28 辽宁

关注

让食物美味可口的油脂真是让人又爱……

又恨……

时常为食品安全打抱不平的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在今年2—3月搜罗了60款市场上常见的油进行了个全身体检。从花生油、玉米油、调和油,到最近火爆的橄榄油、葡萄籽油,油是否有安全规律可循?冷压油更安全?每人每天平均吃下的2.5汤勺油中,单纯是脂肪吗?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选择了7款花生油、10款粟米油、11款芥花籽油、11款特级初榨橄榄油、2款橄榄油、2款橄榄果渣油、3款葡萄籽油、3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和9款调和油共60款油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评比。

香港消委会关注了:重金属、苯并芘、黄曲霉毒素双酚A,塑化剂……化学方程式不要太多。检测参考了香港本地、中国内陆、新加坡、欧盟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超人带你30秒看重点

在香港消委会检测的60种油中:

  • 近7成检出内分泌干扰物塑化剂。有5款油品超过香港或欧盟标准。中国内陆目前对食用油的塑化剂含量没有规定。

  • 2款检出有机溶剂残留,46款检出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由于其产生与油的制法有关,选择冷压制法的油品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这两类污染物风险。

  • 19款油检出微量黄曲霉毒素。9款含有苯并芘。两者分别对胃与肝脏有损害,为致癌物。需尽量避免高温烹饪和潮湿环境保存油品。

超人,你是不是说,油都不能吃啦?

当!然!不!是!

超人这就把需要关注的重点划出来。

  划重点一

  无处不在的塑化剂

塑化剂从2011年起成为食品安全热词,简直是鬼畜。酸奶用它增稠,衣服印染用它色彩均匀,塑料瓶用它变得更具可塑性,还能为化妆品持香,特别是婴幼儿用品中,奶瓶奶嘴玩具用它来延展。

塑化剂,第二个标签就是#生殖毒性#,特别是对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比如塑化剂界的扛把子DEHP就像一种人工荷尔蒙,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女童性早熟和男童生殖系统发育不健全。

和一般高毒性的物质不同,邻苯二甲酸之等塑化剂更加“润物细无声”。欧洲科学界对此评论:

  

  内分泌干扰物类的物质根本无法设定安全阈值

  

塑化剂被发现后爆发后,全世界的标题党都坐不住了。

  而塑化剂在油里,也不能幸免。本次检测的60种油中41款检测出塑化剂。5款检出塑化剂高于香港和欧盟的最大限量规定。

  检出微量塑化剂的油品包括:7款花生油、5款粟米油、4款芥花籽油、11款特级初榨橄榄油、2款橄榄油、2款橄榄果渣油、1款葡萄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5款调和油。如图的5款则超过香港和欧盟现行标准。

  一句话总结

食用油产品包装以软塑料为主,但生产、运输及包装时会因接触含有塑化剂的容器导致食用油污染。以邻苯二甲酸脂为代表的塑化剂长期小剂量接触会影响人的生殖系统,特别是对儿童伤害较大

  行动建议

需要商家避免在油类加工过程中使用可能析出塑化剂的物质。日常选购无法有效避免。

  划重点二

  冷压制法能避免的污染物

  溶剂残留量

溶剂残留量是食用油标准中的一项常规检测指标,也是我国的检测项。有机溶剂中的一种三氯甲烷,长期接触有致肝脏脓肿风险

  香港消委会的本次的检测中2款油品中招。

  2款检测出溶剂残留量,分别为金御膳浓香花生油。一款为纯一特级初榨橄榄油。三氯甲烷为常见有机溶剂的一种。

  环氧丙醇(氯丙二醇)

环氧丙醇(氯丙二醇)通常在高温烹调及其它加工过程中形成。游离氯丙二醇(3-MCPD)会损害肾脏的功能及影响雄性的生殖系统,而环氧丙醇则具基因毒性,可损害DNA和很可能致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国际机构评为“很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

  本次60款油中,42款检出氯丙二醇,46款检出环氧丙醇。目前国际上对于两者的安全参考值仍未有定论,但建议尽量减低消费者摄入该类污染物。

  

  

  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和环氧丙醇的两款油。

  一句话总结

采用化学浸出法制油,后期精炼提纯过程不善,会导致有机溶剂的残留。高温加工的油品更容易产生环氧丙醇(氯丙二醇)。

一条加工线上生产多种油品,会用有机溶剂清洗,也会造成残留。

冷压生产的食用油(如特级初榨橄榄油和冷压花生油)。均未检出溶剂残留量或环氧丙醇(氯丙二醇)

  行动建议

商家需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污染几率。普通消费者可选择冷压制法的油品避免污染

  划重点三

处理不当产生的致癌物

  苯并[α]芘

  苯并[α]芘是一种有害污染物,以高温烹饪,比如烧烤、爆炒、深炸等方式烹调含脂肪的食品,会在食物表面形成苯并[α]芘。摄入苯并[α]芘可引致胃癌,也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肿瘤

  9款检出微量基因致癌物苯并[α]芘,1款玉米油超过欧盟的标准。

  3款花生油、1款玉米油、1款特级初榨橄榄油、1款葵花籽油、1款米糠油、2款调和油检出微量苯并芘。1款玉米油超过欧盟的标准。

  黄曲霉素

黄曲霉菌属霉菌可在暖和潮湿的环境生存及繁殖,并在易受影响的农作物例如花生、玉米、果仁等产生大量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可引致动物及人类产生急性及慢性中毒,影响肝脏功能,可引致急性肝脏受损、肝硬化及肿瘤。

  消委会检测中19款检出微量黄曲霉毒素。

  显出黄曲霉毒素的油品包括:金御膳浓香花生油在内的7款花生油、1款粟米油、3款芥花籽油、3款特级初榨橄榄油、1款橄榄油、1款葵花籽油、1款米糠油、2款调和油。

  一句话总结

食用油本身的性质让油在高温、或潮湿环境中容易产生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

  行动建议

减少高温烹饪的次数降低暴露于苯并芘的几率。买回家的油也尽量不要长期在温度高且潮湿的地方保存,否则容易产生变质并产生有害物质。

重点划完了,

你是不是已经跑去厨房翻看自家的油了?

  你需要

  内陆油“官方体检表”一览

  我国内陆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年也都会对我们的食用油及其制品进行多批次抽检,吃货超人查询了近3年各类食用油相关的食品安全检测公告,发现:

  油的体检综合评分97+

在2014至2017国家食药监局的食用油及其制品抽检结果中,抽检项目20项左右,年度合格率保持在97%至98%上下,容易超标的项目主要有:溶剂残留量、苯并[α]芘、酸值、黄曲霉素、过氧化值等。

  检测标准

但超人也发现,内陆的食用油官方考核并不包含塑化剂、污染物环氧丙醇(氯丙二醇)这两个大科目。比起本次香港消委会的测评,目前内陆对于食用油的检测不解答油中是否含有塑化剂纳、双酚A、芥酸和环氧丙醇(氯丙二醇)这些问题。

超人以最新一期的2017年6月国家食药监局抽检标准为例,将内陆抽检标准与香港消委会测评的检测标准做了一下对比,能够发现几项内陆标准的缺失

  

既然如此,作为普通的吃瓜群众,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开雷区,吃得安心呢?

  个人版

  选油经验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原因,个人能做的事情还是有不少的。超人总结了这样几条实用经验,让你吃油时心里不再毛毛哒。

  1、不吃来历不明的油

看似无用的废话,但街边的麻辣烫小店,找不到实体店地址的外卖快餐,为了追求低成本,往往会牺牲油的品质。自己购买是保证安全的第一关。

  

  2、留意配料表成分和制作工艺

食用油包装上其实已经有大量信息。很多写着玉米调和油的产品里,可能里面有着大豆、菜籽等多种混合成分。调和油由于原料复杂,超人一般不会选。相对单一成分的冷压花生油、初榨橄榄油制作工艺较少使用化学溶剂或高温,因此相对安心。

  3、每次买油都尽量选择小包装

460ml左右的油一个人每天吃可以吃上1、2个月。吃完再买,降低油品变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

  

  4、减少高温爆炒、油炸的制作方法

偶尔吃吃过过嘴瘾无可厚非,但高温会更容易让食用油过度氧化产生致癌物。炸鸡虽好,但不要贪多哦。

  

  5、按照凉拌、短时炝锅、长时间炒制和高温深炸选择不同的油

超人曾经制作过一张吃货加油表。简单来说,按照耐受高温程度,如高于180℃,2分钟以上,请遵循如下选择次序:椰子油、动物油(猪油、鸭油)优于花生油或菜籽油,优于大豆油或葵花籽油,优于橄榄油优于特级初榨橄榄油。

你家是常吃一种油还是换着花样吃?

吃油你最关心什么?

欢迎你和超人来讨论,

一起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本文转载自《选择》封面文章《60款食物油大检测!哪款检出塑化剂、污染物或致癌物?》,2017年7月刊。

图片来源超人实拍/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常吃易致癌?提醒:4种油,要及早拉黑
《文汇报》:七成食油出事 可致癌无仔生
抽检食用油,塑化剂超标27倍!餐桌上的3种油,尽量不吃
有什么比较健康的食用油吗
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常吃易致癌?提醒:4种油,应尽早拉黑
我们吃了被“塑化”的食用油?|调查结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