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喻国斌 | 庄乃宾,被遗忘的“醒目”艺术

庄乃宾,被遗忘的“醒目”艺术

——沿着乡村画师的足迹,了解清代以来富阳的“文化史”

喻国斌

大约160年前一个冬天的晚上,雪后的大源双溪山里庄家坞自然村,除了偶尔几声狗叫,仿佛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梦乡,只有村子中央一户农家的木头窗里,透出来一丝光亮。此时此刻,在屋内昏暗的烛光下,长条桌下的炭火已经熄灭,一个干瘦的年轻人不时跺跺脚,呵呵手,正在埋头创作一幅山水画……很多年后,有人这样评价这个人的作品,“这是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在水墨流动间,显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

这个年轻人叫庄乃宾(1834—1918),字序义,号信斋,别号狮郊外史,《富春庄氏宗谱》里如此介绍他——“七岁入塾能辨音切,十三岁以家贫辍读……业余耽于书画,犹擅长山水画,名噪一时,著有《青来草堂山水画册》……家风相传,三代书香,德望重于乡里。”

这些年来,机缘巧合之下,庄乃宾的后人陆陆续续在双溪及杭州、上海等地发现了他的多幅作品,斯人虽去,墨香依然,顺着宣纸上这些富春山水的印迹,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先生的艺术之路。

为人处事

据富阳文史专家史庭荣老师介绍,出生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庄乃宾,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经常跑到村里的私塾窗外听先生讲课,十八岁时已奠定了扎实的文字基础,写诗作文水平在乡里大名鼎鼎。于是,他开始设馆授徒。在教书之余,乃宾先生喜欢以书画自娱,因天赋极高,又加上刻苦钻研,他的画艺长进很快,时人称其山水画“冠盖春江南北”,名噪一时,有《青来草堂山水画册》问世。不久,由于他岁试(当时的考试制度)时名列一等,被补受增广生员兼钦恩贡士(相当于秀才)。

乃宾先生还是位热心人,喜欢为乡里的百姓排难解纷,因为他自身端正,处事公正,深受大家尊敬。同时,他曾先后三次主笔纂修《富春庄氏宗谱》,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村里第六次修谱时,虽然当时身在杭州梅花碑书画社的他已颇有名声,且作画繁忙,但听到家乡的召唤,毅然回归故里执笔修谱事宜。为此,当时的浙江乡试及会试主考官刘学谦翰林还专门为他的“青来堂”题写了匾额!

《富春庄氏宗谱》完稿时,庄乃宾还邀请了进士出身、戊子科浙江乡试同考官何文耀作《重修庄氏宗谱序》一文,为宗谱增光添彩。

晚年的庄乃宾在富阳县城开设塾馆,收徒讲学。这时已是民国,他就创新地讲解“临时约法”,怕老百姓不能理解,就自己编了一本通俗读本,还有《劝善》一书,听者受益颇多。他的事迹被报到上级,因此被授予“乡闾矜式”的匾额。

艺术特点

仔细观看庄乃宾先生的多幅画作后,史庭荣老师认为,“总的来说,庄乃宾的功底较深,诗书画都不错。他先期的绘画手法偏向工细,应该来源于家乡的'二董’、周凯,技法以水墨、写意为主,继承了南宗画派的特点。晚年时受到民国画风的影响,风格粗犷了一些。” 史老师还指出,庄乃宾的山水画基本采用没骨画法——没骨的“没”字,有含蓄的意思,要求画家将运笔和设色有机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打底稿,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可以说,作为一个业余画家,庄乃宾的艺术修养很不错,同时,也说明他的心里一直装着富春山水,或者说双溪山水,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除了史庭荣老师,富阳另外一些画家在看了庄乃宾的作品后,觉得在他中年后较多地揣摩了渐江、石溪、石涛的在野派画法,而70岁后的创作风格已不同于元明清各家的披麻、豆瓣、解索、折带等传统人文画技法,“可能通过长期在家乡的山林溪流中观察写生,他创立了独特的乱草藤叶皴画法。同时采用秃笔与尖笔并用,湿墨与干墨兼施,淡墨与浓墨相宜,形成了老辣朴拙的笔触、苍润华滋的风格、浓淡转换的墨韵,较好表现了江南地区,特别是以毛竹林为主体,间以杂树柴草为特点的富春山林形貌特征,江南丘陵山峦茂密、滋润、植被浑厚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加之采用整体水墨画法,善用浓墨聚焦,凸显黑白视觉效果,风格标新、高雅脱俗,达到了写意与写实的有机统一,心象与物象的融会贯通,颇具五代荊浩'有笔有墨,水墨晕章’的神髓。”

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富阳的著名画家和文史专家何永定、赵云林、夏家鼐等老先生看了庄乃宾一幅挂在老屋厅堂里的画作后,惊叹不已:庄乃宾先生的山水画,站在台门口看着就很醒目,而且越远越清晰,确实很有特点。

文脉永恒

据相关资料显示,1834年出生的庄乃宾和富阳的另一位著名画家王銮是同时代人,而王銮的舅父就是周凯,“王銮画学周凯,追踪元、明诸大家。早期作品工细秀丽,后转写意。山水大多取材本地风光,清丽萦合,有引人入胜之妙……”这样的评价放在庄乃宾身上是不是也一样合适?

说到这里,我们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清代以来富阳的“文化史”,以便进一步了解庄乃宾其人其艺。

史庭荣老师说,富阳的书画艺术在董邦达、董诰“二董”这里迎来了最风光的时刻,尤其是董邦达,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在“二董”的提携和影响下,富阳文风兴盛,接下来200多年间源源不断冒出来一批书画家:周凯、王义祖、王銮、胡震、郁曼陀等等,庄乃宾身处期间,自然深受影响。

同时,离庄乃宾老家5里路的新关村,也是一个“文化村”,蒋家祠堂里走出了七十多位文化名人,被誉为“学者摇篮”,据说,明末清初的大画家八大山人曾在村里的“四勿轩”(即“美记台门”)住过一段时间,还留下了墨宝;另外,清代名士、著名西泠八大家之一的钱松也曾慕名寻访到这里,除了赞一声:“高风不可攀”外,还留下了一首《过渡石桥》——

入乡逢旧识,渡石过新关。

水落青沙堰,云封墨斗山。

有名因俗累,无梦觉心闲。

犹恐避秦者,桑麻笑我顽。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当年钱松应该是在环山看望了好友胡震后,翻越胜岭来到了新关,诗里的青沙堰、墨斗山至今还在。

而恰巧,庄家村就在胜岭脚下。那么,当年庄乃宾先生可曾看到那位年长他16岁的一代名士,衣袂飘飘地从自己眼前走过?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都是沧海一粟,唯泼墨和远山永恒.......

原创文章赞赏归于原作者

撰文|喻国斌

编辑|如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走读渔山,探究“活金死刘”非遗文化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阳赋
用一首歌,跟你讲一个黄公望的故事
秋之富阳
乐安孙氏郡望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