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美散文欣赏—— 华山奇石多
 
 

 

                                          华山奇石多
                                                                       作者: 郭光明

  前段时间,文友看我《月色下的华不注》,打电话要来看华山。我说现在的华山,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什么看头,等华山历史文化公园建成之后吧。但他执意不肯。于是,约了个周未时间,我陪他逛了一下午。晚上吃饭的时候,他谈游览说:“镜光湖水少,华山奇石多。”
  
  文友所说的“镜光湖”,实际是华阳宫前那个几尽干涸的湾。因为在71路华山风景区站牌接上他时,我就告诉过他:脚下这片长着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地方,曾经是“鞍之战”的战场,后来变成了一片汪洋,后来湖水又趋渐少,到了乾隆年间,进士全祖望游览华不注时,就不能象元代监察御史王恽那样,在大明湖坐船来游,而只能骑驴了。
  
  我还告诉他,虽然山上没有水,山下也没有水,但大自然的造山运动,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怒之如奔马,错之如犬牙”的石头:它们“横者如折带,乱者如披麻”,有的“或高或亢”,有的“或抑或坠”,有的“或如几案平”,有的“或如矛戟锐”;它们吸收了山水之本色,日月之精华,又在风雨的冲刷下,在雷电的交加下,幻化成了道家的精灵。
  
  海拔不足二百米的华不注,我和文友边说边走,边走边说,不到半个小时爬到了山顶。我指着脚下大块灰色方砖铺就的地基,还有残存的碑座,告诉他说:这是真武庙的遗迹,而这个遗迹还有个“吃了道士饿死狼”的传说。
  
  文友饶有兴趣地听我讲完“野狼误入真武庙,道士误把野狼关到屋里头,跑不出去的野狼变成了饿狼,饿狼吃了道士,最后又饿死”的故事后,说:如你所说这里是真武庙,那山的西麓定有一块石头象只虎,山的东麓也会有块石头象条龙。
  
  我问:何以见得?
  
  他说:在道教看来,青龙白虎是他们的守护神,丘处机的弟子在建华阳宫的时候,不会不作考虑守护神的。
  
  我说:也许当初没有守护神,因为受了道家熏陶而点化成神。
  
  文友不置可否,提出下山找找。于是,我们开始山上山下地寻找。
  
  山半腰的吕祖庙、文昌阁,香烟缭绕。在酷似走廊的小院里,一位束发盘髻的道士端坐在门前,看我们到来,从桌上拿起一个卦筒,一边摇着卦筒一边操着四川口音说:“两位老板上炷香、抽个签吧?”
  
  文友冲我相视而笑,我摆了摆手,用济南话和他开了了个玩笑,说:“谢谢道长。我们不是来卦算的,而是来寻仙的。听说飞仙岩上有人成仙,就是不知道是李白还是元好问?”
  
  他无言以对,放下手中的卦筒,白了我一眼,又耷拉下眼皮坐在椅子上。
  
  我见他不再推销香烛,缠着抽签,拉着文友,在能看到吕祖庙房顶那块岩石的地方,指着乱石上方的那突起的石头,问文友:“那块石头象不象是一只端坐的青蛙?”
  
  文友点头称是。
  
  我又故意地大声地说:“这只青蛙本来是在大明湖。有一天,它从大明湖顺着小清河游到了这里,听了华阳宫有道高僧讲法着了迷,天天游到镜光湖的岸边来听,后来成了精。成了精以后听说山顶新建的真武庙还没设神位,就想爬上山顶当的主人,结果被青龙白虎识破了诡计,永远端坐在了这里。”
  
  在我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发现刚才还漫不经心的道士,这会儿全神贯注,而听到“永远端坐在了这里”时,睁开了双睛,看得出,他的眼神分明带着一种幽怨与愤怒。
  
  文友见道士那神情,急忙拉我走出了院门,走向了下山的路。
  
  没走几分钟,路边灌木丛中竖着一块不起眼的标识牌,上面写着“龟石”二字。顺着标识牌的方向,不远处的一块巨大石头,似是一只伸着头的乌龟,孤零零地突起在陡峭的山坡上,而它的头,它的眼,还有它的身体,就象一只乌龟向着山顶攀爬,……再走几步,同样是路边,同样的灌木丛中,也竖着一块不起眼的标识牌,上面写着“蛇石”二字。原来是一块斜立的岩石,一条石缝把它分成了上薄下厚、头部呈三角的两半,远远望去,酷似巨蟒的蛇头。
  
  就这样,我带着文友脚登手抓,山前山后,山左山右,转了一个遍,找到了元好问走过的“仙人桥”,李太白说的那个“飞仙岩”,还有山顶的那个“一线天”;找到了鬼斧劈成的“石碑”,神工栽下的“石林”,还有传说中的“金牛洞门石”;找到了眺望黄河的“猿人”,三块黑色石头矗立起来的“荷仙”……还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了西麓“虎石”,却没有在东麓发现哪块石头象条“龙”。
  
  天色已晚,山脚下前烧烤大排档前已聚满了人,我们俩找了僻静的小摊,一边喝着扎啤,一边聊着今天的感受,而在我们惋惜没有找到“龙石”时,邻桌一位六十多岁当地人告诉我们:那块“龙石”因为冲着一家农户的大门,被主人砸成了碎石头。听说“龙石”已不复存在,文友连连叹息。
  
  是啊,如今的华不注,随着湖水的消退,苍海变成了桑田,已经没有了水墨丹青的妙笔,没有了文人骚客的咏叹,剩下的只有“不连丘陵以自高”的这座山,还有那长的、方的、扁的、圆的、坑坑洼洼的、各式各样的石头……
  
  也许,随着小清河的治理,华山历史文化公园的建成,“水村渔舍,间错烟际”之景观,为时不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光明丨月色下的华不注
济南的山:马山、郎茂山、粟山
这是一座著名的山,只有168米高,山顶是一片石头
僧人水上行走一百多里,留下另类华丽的桃花源记
80年前“华山论剑”,镜头下真实的华山派道人生活日常
华山唯一通向山顶的栈道,到底是谁修建的?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