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舟山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决策后,舟山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十分广阔。“十五”期间,舟山市就坚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努力搭建多形式的科技创新载体,为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然而,舟山的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综合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难以支撑目前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和新一轮海洋开发中必须通过集成技术、整合资源积极打造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大力培育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大建设内容

   1.抓浙江海洋开发研究院建设。通过研究院的建设确立21世纪舟山在浙江省、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增强舟山市乃至浙江的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舟山和全省海洋科技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院的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结合,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吸收国内外大院大所,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打造海上大通道,加快舟山海洋经济全面走向国际市场,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对构筑舟山乃至浙江省新的发展平台、提升舟山经济综合实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高海洋开发水平和海洋经济素质,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海洋产业经济效益,实现舟山乃至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2.抓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十一五”期间,首先要继续抓好舟山市科技(人才)创业园和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争取建成孵化厂房35000平方米。入园孵化企业产值1.5亿元以上,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使创业园真正成为全市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人才培训与交流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科技型企业孵化中心。其次是启动建设好舟山浙大网新科技创业园和定海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舟山浙大网新科技创业园由舟山市和浙大网新集团公司合作建设。首期规划建设的舟山浙大网新科技置业大楼,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服务舟山、辐射我国东南沿海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3.抓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在船舶修造、临港重化工、水产品精深加工、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培育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力争培育若干个海洋科技企业群体,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生产装备水平和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主导产品市场优势明显,效益显著。
   4.抓海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船舶修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新型船舶修造产业基地。五是抓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再建设3~5家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
   5.抓重点实验室建设。到“十一五”末,建成10~1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覆盖全市海洋科技重点研究方向。选择2~4个实验室进行重点培育,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6.抓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市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力争达到10家以上,其中省级重点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达到4~5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达到5家以上。

六大对策

   1.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来保障良性发展。首先通过良好的政策措施,鼓励科研单位、高校、企业参加舟山市海洋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按市场经济原则出台有关的激励政策措施,加强参与建设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整合水平,提高凝聚力,不断拓展海洋科技创新载体的发展空间。
   2.不断推动机制创新。充分考虑技术要素参与分配,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入股。采取技术股份、技术分成、技术奖励等办法,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项目实施中,坚持以研究、示范、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项目形成的技术、产品尽快占领市场,形成产业。强化平台建设的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权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发挥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和参与建设单位的科技优势,通过人才引进和派出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召开相关的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交流会、利用科技网和学术刊物对外发布海洋最新成果与技术信息等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海洋科技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全省海洋科技发展水平。
   4.建立人才激励、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设立海洋科技创新载体人才专项基金,重奖在源头创新、高新项目引进并使之产业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以科技园区和基地、重点实验室为主要载体,加快引进各类科技人才,培养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加强培育、吸引、凝聚高素质创新和创业人才。同时,在充分整合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参与建设单位内部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国内外相关人才,为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5.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的支持,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投入,在建设投资和科技经费安排中,调整财政经费支出的结构。结合海洋科技创新载体总体建设要求,制定相应政策,统筹安排涉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相关科技计划的经费。各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参与建设单位为研究院发展积极筹措资金,通过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有效地吸纳社会各类资金,开辟海洋科技创新载体资金筹措的有效途径。
   6.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结合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各部门的特点,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和管理规范的原则,健全保障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共享监管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形成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如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各级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并通过制订工作目标、进行工作评估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考核等。

四点思考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必须优先发展海洋科技,用科技来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我们舟山的实际。为此,我们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还形成了如下四点思考:
   1.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海洋科技开发和研究,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培育技术市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应用支撑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抓紧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办好浙江海洋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促进作用。
   2.筹建浙江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必须要有一支在全国领先的高素质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议在浙江海洋学院基础上,筹建浙江海洋大学,选择相关优势学科,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在科研条件建设、科研项目立项、资金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培育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3.市有关部门应该对海洋高科技实施优惠政策。鉴于舟山现有海洋科技的发展现状及海洋产业特点,在规范海洋高新技术领域、海洋高新技术产品时,应考虑到舟山实际,将诸如利用遗传工程技术等培育而成的新品种,运用生物技术等制成的海洋资源加工品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对海洋高科技企业的用地和税收政策适当放宽。
   4.市政府应该集中全市科技资源,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围绕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组织国内专家进行联合攻关,力争在船舶修造、水产品养殖及其精深加工、塑料机械及其核心部件、汽车配件、微电机和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攻关上有新的突破,在海洋生物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化校地合作 推进海岛地区人才开发机制研究
李学峰等:我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清风扬帆网
青岛新起航【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城市】
地方海洋 | 加快推动青岛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
创新国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