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五藏别论篇:什么人中医也无力回天?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谓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上(原文脱字,据《太素》补)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本文论述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活动特点及其区别,并阐释脏腑藏泻功能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之后从胃气与五脏六腑关系入手,阐发寸口脉之所以能诊察脏腑病变的原理以及上察鼻窍﹑下察魄门﹑中察气口在诊断疾病中的意义。

翻译如下:

黄帝问道:我从方士那儿听说,有的把脑髓叫作脏,有的把肠和胃叫作脏,但又有把肠胃叫作腑的。他们的意见不同,却都自以为是,我不知到底谁说得正确,希望听你讲一下。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六者,是感受地气而生的,都能藏精血,像地之厚能盛载万物那样。它们的作用,是藏精气以濡养机体而不泄于体外,这叫作'奇恒之腑’。像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感受天气而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之健运不息一样,所以是泻而不藏,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叫作传化之腑。它们受纳水谷浊气以后,不能久停体内,经过分化,要把精华和糟粕分别输送和排出。魄门也属于五脏。它的作用是使糟粕不能长久留存在体内。五脏是藏精而不泻的,所以虽常常充满,却不像肠胃那样,被水谷所充实六腑是要把食物消化、吸收、输泻出去,所以虽常常是充实的,却不能像五脏那样被精气充满。水谷入口以后,胃里虽实,肠子却是空的;等到食物下去,肠中就会充实,而胃里又空了,所以说是实而不满、满而不实的。

黄帝问道:诊察气口之脉,为什么能够知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六腑的源泉。凡是五味入口后,都存留在胃里,经过脾的运化,产生精华物质来营养脏腑血气。气口属于手太阴肺经,而肺经主朝百脉,所以五脏六腑之气,都来源于胃,而其变化则表现在气口脉上。五气入鼻,进入肺里,肺开窍于鼻,而肺一有病,鼻的功能也就差了。凡是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要问明病人的二便,辨清脉象,观察他的情志以及病证如何。

如果病人为鬼神迷信所束缚,就无须向他说明深奥的医学理论;如果病人厌恶针石,就无须向他说明针石技巧;如果病人不同意治疗,病一定治不好,即使治疗也不会有效果。

一些讨论:

在中医治疗中,病人的配合和积极参与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以下是几个解释为什么病人的配合对中医治疗的重要性:

1. 诊断准确性:中医诊断依赖于病人的症状描述、脉象观察和舌诊等信息。病人的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辨证施治,如果这个时候还有所隐瞒,极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那可能有些人就较真了,中医不是有“望闻问切”吗?的确是可以靠望,但是什么时候说了全靠的?这四个为什么总是一起说,说明每个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将作为诊断依据,大家说觉得呢?

2.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治疗方案。病人的配合可以提供关于个体体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有时候病从口入,病从不良的生活习惯中来,中医治疗的精髓是改变诱发病的环境,从而恢复身体平衡。

3. 饮食和生活调整:中医治疗强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病人的配合是确保病人能够正确执行这些调整,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习惯的关键,为什么有些药方写着用药期间禁止生姜,有些禁止生冷,这必然有判断的依据。

4. 心理因素:病人的情绪、信念和态度对治疗结果有影响。中医注重平衡身体和心理的关系,病人的积极配合和乐观态度有助于促进康复和恢复健康。现代医学也证实,心理因素是可以影响治疗效果的,当然,我们学过物理的人更应该知道,质量和能量本身就可以转化。

因此,文章说,疑神疑鬼,不配合,不相信的话,就算神医华佗在世,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这篇文章就事论事,实际上,一个病人的治疗效果并不全是病人配合这些因素,肯定还和中医的水准有关,但是本文很显然也没有否认这一点,只是没在这里展开说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嗽原因有很多,五脏六腑都能导致!中医怎么分辨呢?
中医里的「五脏六腑」到底是什么?
大千老师续讲《内经》:五藏别论篇第十一、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39.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黄帝内经|儿科病症,太阴阳明论
黄帝内经学习2
读完此文,再评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