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盼:适度交往 适合距离
课间,班级里一位特别文静的女生悄悄的走进我的办公室要跟我聊聊。
“老师,我觉得我跟某某(同班一男生)的距离有问题,好像走的太近了,我又不好意思跟他说,怕说了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不说吧我又特别不舒服,这已经影响到我的情绪,让我心神不宁了。”老师,你能帮我分析分析,给我一个建议么?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我在教室里跟学生们讲过的交往距离的问题。可以分为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每一种距离公众距离都有其具体的适合的对象,超出了会让彼此都不舒服。

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大概是120~370cm,就像隔一张办公桌那样。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
个人距离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大概从45cm~120cm,就像伸手碰到对方那样,虽然认识,但是没有特别的关系。这是在进行非正式的个人交谈时最经常保持的距离。和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cm以外为宜。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端。
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和夫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以上文字来自百度文库

在给她重新介绍了这些知识后,又实地给她做了示范,通过彼此移步不断的改变距离让她说出在不同距离时的感受,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她明白了,笑着(高兴的)跑离了我的办公室。

无独有偶,最近有一位朋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她遇到了一位未曾谋面却极聊得来的文字知己。

她因为自己及家庭的原因,生活的并不如意。平时很多想说的话都没人可说。因为她觉得很多人不值得信任且她说出她想说的话以后又怕受到伤害,此时,她遇到了一个愿意倾听者且还能彼此聊的特别开心,在她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和压在心底的话以后还能得到她想要的回话和充分的理解,所以对他对她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

据她说,现在无时无刻不想找他聊天,跟他说话,在发出去消息后立马就想要得到回复,一小会得不到回复就觉得心里有点空。
显然,这有一种恋爱的感觉,我告诉她。她说自己都知道,只是有时控制不住自己去想。
我替她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因为被压抑的太久,心中很多的话说不出来,相应的很多的思想表达不出来,很多的情绪被压抑着(更多的是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人变得忧郁了,甚至都会抑郁。

就像一个掉到水里不会游泳的人突然抓到了一个东西一样,他会拼了命的抓住,因为那是对他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
朋友此时的心理也应该是这样。要知道,人,除了身体上的要求以外更需要精神上的需求,人需要被认可、被尊重、需要诉说、需要交流,以此来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
但是,此时朋友心理是不正常的,就像她之前没有遇到他一样。一个是因为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而过度的抓住不放,像是吃东西遇到了自己特别喜欢吃的而刻意的多吃,已经吃撑了还在吃,只因为喜欢吃;一个是因为得不到而让自己极度的沮丧而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像是饥饿时遇到了都是让自己吃了就吐的食物,吃了比不吃更痛苦的那种。

这是明显的在走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要适度并且适当。
就像吃东西一样,即使遇到自己特别喜欢吃的也不能吃太多,养生学里说,吃饭吃个七分饱最好,要留个可操作的空间;和朋友交往也是一样,要把握住交往的距离,根据不同的和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自己需要做什么并且清醒的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切不可逾越了界限。

其实,很多事情都像生物界的食物链一样,每一链都不可缺,但是每一链又都不能多。简言之就是要有合适、合理的安排,否则就会被破坏,生物链就会断了。

交往如此,其实一切都如此,生活亦是。
2020.11.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理效应浅析:刺猬效应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人际关系的距离 : 你需要清楚
如何保持最舒服的人际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4种距离
精确到厘米的社交距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