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盼:行路难—学习篇
作者注:这是同题文章的第三篇。
素材:行路难

                 颜渊的生命境界
        杜生喜所著哲理诗《行路》: 有人把弯路走直, 惊喜于找到捷径。 有人把直路走弯, 多看了几道风景。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不同的生命境界。当我们无法选择走直路还是走弯路的时候,不妨从颜回身上,学习他修身养性的生命境界。   
       颜渊秉赋清明,近乎理想,此颜渊所以难得也。
        回大成若缺身体力行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让子贡与颜回比较谁更聪慧,子贡坦言自己不如颜回,颜回通过一件事能推知十件事,而自己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可见颜回的内秀,能够“举一反三”度越意表,是为“见大”。
        颜回行事内敛,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才断定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看来,自己给颜回讲课,他总是顺承师意,从不反驳,表现得像个愚钝的人,但考察颜回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才见他学习专心致志并能学以致用。在学习上,颜回不仅善学,而且乐学。颜渊在《论语》的记录中,孔子从不称赞他是“性者也”,而是赞他的“好学”,赞他的“改过”,“好学改过”,“反之也”,颜渊好学且方法得当。
        颜渊善学,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似乎这“克己复礼”又是个“境界”语。所以,不容易在这里下工夫。颜渊又问孔子,“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正是在日常生活实地下工夫。日常生活所有的一切活动一切时刻都要如此,就应该说成“在任何时刻的任何活动”都要“克己复礼”。这样“克己复礼”,以至于所有行动都回归于“礼”。
         何谓礼?“礼者,理也”,礼,是合理的行为,行为要合理,是对现实生命有所节制的。鲁迅说“礼教吃人”,其实,节制是为了合理,而合理又是人性人心之直发,所以“合礼”,“复礼”正是使人回归自我,回归自由。在现实礼度之下不论好坏还能够坚持本心,这就是“仁者”的本质。
        所有生命的活动,从内到外,都依理而行,叫做“不违仁”。孔子赞叹颜渊“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依照刚才所说,一切活动都合于礼,那么“三月不违仁”已经成为一种境界,孔门说其他的弟子是“日月至焉而已矣”,今日看来“日月至焉”已然了得,孔子却说“而已矣”,口气略带不屑。而我们可能只局限于言表。
        但颜渊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说颜渊秉赋清明,但孔子并没有这样赞赏颜渊的秉赋,孔子赞赏的是他的“好学”,他的“不违如愚”,他的“只见其进,未见其止”,他的“亦足以发”。
        这不是人人都可以模仿去做吗?
        回好学不倦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秦·孔子:“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赞叹颜回是多么贤德的人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忍受不了穷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粗糙的饭食,简陋的居住,也不改初衷,能在学习上持之以恒。
       回不迁怒不贰过
       颜渊自己说“无伐善,无施劳”,有功不邀功,有善不张扬。曾子说颜渊“犯而不校”,在别人看来这是对被冒犯的不计较,表面看起来都是很平常啊,却是为人的基本素养。这不仅是主观的自我修养,而且是面对外在环境的不如意,也能安然处之。人家对他有所冒犯,他却不会计较,这就不只是“无伐善,无施劳”的谦德,而是一种“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恕道了。受到冒犯总要想办法要冒犯回去,而且加倍还给他,以资惩罚。于此,颜渊真可以做模范。
       孔子曰:“回也,不迁怒,不贰过”。能够不愠不火,这是一种善于忍耐的处世之道。古人说:“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为人所不能为。”这是一种做人的分寸。
        谈境界,并不只是说空话,我们还要从实事中落实。心灵清明笃定,才能够不迁怒。“怒”往往与“愤”放在一起。“愤怒”两个字是同一个意思,古人造“怒”这个字,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奴”字,本是做苦力的罪人,做工是需要用大力气,引申而有“大”的意思,凡是以奴为形符的,也都有大的意思。譬如奴加上力的“努”,是很用力的意思,加上弓成“弩”,是很大很有力的弓。这个奴心的怒,也有大的意思,表示心气很盛大,就是生气发脾气,肝火旺,情绪高亢,控制不住,叫“怒”。
        孟子说:“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气是生命的一种劲道,有力量,但没有方向。一个有志气的人,生命就有了方向,且坚定专一。
       颜渊的“不迁怒”不是不“怒”,怒有时是必要的。孟子说:“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不迁怒”。是不将怒转移的意思,转移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时间的转移,一个是空间的转移。空间的转移就是从怒这件事,这个人,转移到怒别的事别的人。时间的转移是将一时之怒持续延长,消解不去。一个人心性越健康就越不会非理性地发怒;发怒了,也不会迁怒,这叫做修养。宋明儒教人修养,第一要“惩忿”,第二要“窒欲”。也就是对“发于外貌”的愤怒不平要知道自责改过;对“存于内心尚不为人知”的欲望要尽快觉察遏止。其实人之所以愤怒,往往因为内心有“贪欲”。贪而不得,转为不满;不满的扩大并且向外发出,就是怒了。追根究底贪和怒,源于私欲,为自己着想,维护自己的名与利至于惶惶,久久不能释怀。
       换言之,如果你能做到不轻怒不迁怒,这就是获得真正的自由;假如你的亲人能不轻怒不迁怒,你所交的朋友能不轻怒不迁怒,那你的生活是很幸福的,真是所谓“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不过,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自己先做不轻怒不迁怒的人,先带给人幸福,才是自己可把握的。
       “不贰过”,则更不容易!古人用“过”这个字,来形容所谓的过错。或许还没到“错”的地步,只是过了,也算错。什么叫“过”呢?这里引申为“超过”,也就是“太多”,甚至就多了那么一点。这里所谓“不贰过”,是说有过不犯第二次。如果大过不贰过,这或许比较容易,连小过都不贰过,这个就不容易了。而所谓修养,所谓功夫,是越做越细腻的。那是无穷无尽的功夫,古人谓之“慎独”,即是指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处,皆要注意,皆有工夫可做。这就是落实的修养。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这则语录意思是君子之人,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追随道而不辍,乐此不疲。积极的忍耐,绝不是意味着人格的渺小,自我的萎缩,它只是将可贵的、独立的自我暂时“隐藏”起来,他仍在(默默地)干自己想干的事,仍在做(悄悄地)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人的忍耐,软中透硬,柔中带刚,不以牺牲自己独立人格为代价,不奴性十足,不苟安偷生,不窝囊,也就没有失意之感。
        回志存高远
        颜回的志向,也可以引用他自己的话来证明。《孟子》引颜渊的话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颜渊平生以舜为典范,可见志气之高。陆象山曾教人“要当轩昂奋发,莫恁地沉埋在卑陋凡下处。”善立典范,是好学的第一步。以圣贤为志,才不会沉埋在卑陋凡下处。当年刘邦和项羽看到秦始皇出游,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现在颜渊看到大舜,说“有为者亦若是”,志趣真的不同啊。天下有谁能像颜渊以舜为典范的?又有谁以圣人为典范之后,真地奋发有为的?大部分的人都白白沉埋一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
      能够了解一个高度生命的高度,已经不容易,而能诚心向往之,就更不容易了。  仰钻都是比方之词。仰望高处,愈望愈高,望不到极处。钻凿一物,愈钻愈坚,此喻往深处说,深不可测。颜渊就是这样仰其高,钻其坚的人。瞻之在眼前,忽焉在其后。前后左右,无不是道。颜子从孔子学道,发现道是如此高深,而又无处不在。何晏注:「弥高弥坚,言不可穷尽。在前在后,言恍惚不可为形象。」如此无形无尽的道不是孔子独具,而是人心本有,也就是《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可须臾离。所以颜子所学,是从孔子学其本有之道。  
      所谓“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无可无不可,所谓“圣之时者也”。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何晏注:「循循,次序貌。」道最难学,但孔子教以博文约礼,便是循序渐进引导颜子往前学,所以颜子赞以「善诱。」博文是研究修道的门路,约礼是依照门路去实行。修道的门路很多,必须多研究,多了解,始不迷惑,所以要博。礼讲规矩节度,不容错乱,这就是约礼。
         颜子在孔子善诱之下,学而时习之,充满喜悦,纵然想把道放下不修,却放不下,所以说「欲罢不能」,由是尽力学习,乃自谓卓然如有所立。立是立下根基,这是谦虚话,其实颜子的道行早已超过这个境界。最后总结前文,虽欲从之,即是顺从善诱,继续进修,但因弥高弥坚,末由也已,犹未至于究竟。
《里仁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可与此章参照研究。
——《论语讲要》
        此与问仁章参看,便见颜子真好学。又见颜子正在学地未登无学,约我以礼。正从克己复礼处悟来,欲罢不能。正从请事斯语处起手,欲从末由。正是知此道非可仰钻前后而求得者,两个我字。正即克己由己之己字。王阳明曰:谓之有,则非有也。谓之无,则非无也。
       【江谦补注】一切众生,真如本性,无量无边,不生不灭,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故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博我以文,知真如之不变而随缘,约我以礼。知真如之随缘而不变,未来无尽。我愿无尽故欲罢不能,全性起修。故曰既竭吾才不可谓无,故如有所立卓尔。不可谓有,故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夫子之道之妙,即各各本具之真心也。非颜子之善学,乌能知夫子之善诱乎。
——《四书蕅益解》
       诸如此,学当学颜子。


             我们不做飞行员

教师多是飞行员,写的文章爱盘旋。这看似一句戏谑的话却是最真实的反应了一线教师在专业写作上的实际。

写作,对于语文老师老说应该不是难事。专业写作,对于只顾着在一线教学却没有研究精神的语文老师一定是非常难的事。比如,专业的论文的撰写就是很多一线语文老师非常头疼的事。

“盘旋”,入木三分的概括。
为何?是老师们习惯了说正确的废话。信息爆炸的社会仍然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加之很多时候的职业惰性让安稳占据了主要位置,老师的知识、能力更新的速度甚至比不上学生的认知速度,盘旋便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且是主体。

不识庐山真面目,不一定全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像我们很多的农村老师,是连庐山的脚下都没到,更不用说识庐山的真面目。论文的写作(专业的写作)在我们面前就是庐山,他有真面目,我们却不知道。

怎么办呢?
还是先查询知道庐山在哪;慢慢的往庐山走,不停步;待到庐山时需找一个当地的向导引路;在基本了解了庐山的情况后再自己用眼睛寻找自己想要知道的;以此为基础,深入的查找关于庐山的资料并研究;当你真正的走进庐山并用研究的态度踏实的走完庐山后,再对别人介绍庐山时,那将不再是迷离,而是清晰。能像当地向导一样的介绍庐山,甚至比他们介绍的还深入。为啥?因为做了研究。

写作,应该也是如此。先入门,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基础后研究,抓其一点深入,用合理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最后表达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知道,我所说的这个过程是比较肤浅的,也是理想化的,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太多,并需要及时的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这不,今天姜堰的王小东主任就及时的为我们送来了指导和帮助。

鲁迅在故乡里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专业的论文写作对于我们来说不也正像这希望一样么?如果我们自己不走,面前哪来的路呢?

找准方向,预备,走!
想要有所收获,就不能怕路途遥远和布满荆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望喜丨《论语》11 为仁由己
“不迁怒,不贰过”之难
论语连载(294)《颜渊篇》第1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书摘与笔记 书评
学和习的本义是什么?
浅谈《论语》中的学习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