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毅峰」|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李毅峰,著名画家、学者。1964年生于天津,就读于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第四、第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有《一峰画集》《一峰水墨》《一峰画语》《李毅峰画集》《大家经典——李毅峰画集》《信笔直扫》《会心处不在远》《谦谦峰骨澹澹书生》等十余部个人画集及"毅峰说“等百余篇论文。

【作品鉴赏】

——·——·山水部分·——·——

《云无心以出岫》

李毅峰画语

笔墨内涵是艺术的灵魂品格

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语言,也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但如何使之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这就需要注入文化内涵。文化内涵,决定着绘画品位的高低,而画家经验阅历的深浅、文化修养的高低也直接关乎着文化内涵的多寡,影响着作品质量的优劣。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也如其人。

所以自古画家多注重对画外功夫的修炼,置自身于天地万物间,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努力来超越自身的凡俗之气,造就自己的艺术才能,让自己的文化修养显示为作品的一种必然内涵,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品格和文化涵量。我以为,中国画的这种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应体现为一种内在精神,一种思维感悟和一种对大自然整体规律的哲学观照,这是东方文化的特征,也是艺术的灵魂品格。

《静观万物皆自得》

《林深不知处》

山水精神是东方文化精神的核心

这种东方的文化特征,在中国画的品类中,最直接、最准确地反映在山水画创作中。中国山水画的确立与发展,是根植于中国山水文化观而确立与发展的,而山水文化观的内核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由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学术争鸣,到汉唐儒道释学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人与自然、社会与人生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认识观,以及由此而建立的一整套体现这一认识观的方法论。“天人合一”最基本的涵义是肯定自然界的精神性的统一,通过主客体互融达到人与自然相通相合的状态。山水作为文化思想的表征,缘其包容之广、气势之大、意境之深,能准确地表达出人对自然认识独特的思维特征和时空风貌,已成为历代画家对中国文化独特认知关系的理解和表现。古人讲“澄怀观象”、“悟对通神”,以虚静的胸怀领悟宇宙自然的无限,超越客观自然外在的形式,深层地挖掘和体现自然内在的真意,这就是东方的艺术精神。

《心境有无间》

《明月来相照》

用水墨的语言阐释天地大“道”

“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而“澄怀观象”、“含道应物”则是画家对自然景观进行精神转换所遵循的思维理念。用绘画的语言阐释“道”的自然哲理,去启示人们的生存理性,以达到先贤们所提出的“助人伦,成教化”的 社会准则,这是中国画家由来已久的责任。中国画本身就是一门哲学,“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这不仅体现在创作观念上,而且在技术性操作上,像虚与实、白与黑、干与湿、浓与淡的笔墨关系处理也无不存在着这种辩证思维的哲学法则。单从“笔墨”而言,那种有着音乐般节奏和丰富文化情感的线条墨色,不但能准确地描绘出物象的形体外貌,更能充分地体现出画家的人文气质和艺术激情。从这一点来说,“笔墨”不仅具有语言特性,同时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内容。单独存在的“笔墨”是有意义的。而淡化了色彩、淡化了透视、淡化了结构等西方绘画形式所最强调的语言特征,突出了“笔墨”在绘画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这是中国画在更高艺术层面上的魅力所在。然而,“笔墨”并不就是中国画本身。在中国画的“六法”中“气韵生动”,即对作品“精气神”的把握,占据着创作行为的主导地位。“笔墨”依靠“气韵”与“精神”得以存在和发挥,从而去展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这是中国画特有价值观。

《禅居》

《秋山入诗心》

阴阳对立是笔墨的内在生命力

我很赞同“单独存在的笔墨是有意义的”这句话,笔墨在中国画艺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民族性的艺术,它的笔墨语言同中国哲学中之阴阳对立与辩证统一是一脉相承的,并由这种哲学的阴阳关系转化出中国画艺术的黑白系统。黑白系统按圣哲老子所言,其本身就是“天地之大美”,是合于自然之“道”的永恒之美。在中国文化中,“五色”是与自然之“道”相对应而存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包含了东、南、中、西、北五方,金、木、水、火、土五行,宫、商、角、徵、羽五音及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基本属性。而老子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及“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的学说体现为“五色”观念,即白色属于“无极”“无”之气,黑色属于“太极”“有”之色,而红、黄、蓝则是从赤、橙、黄、绿、青、蓝、紫中归纳出来属于“万物”之色。宇宙间虽有红、黄、蓝“万物之色”,但他们均生于黑;即“太极”“有”之色,所以黑色能呈现红、黄、蓝、“万物之色”最普遍特性。然而黑色虽为“有”虽为“太极”,但它却生于属于“无”属于“无极”的白色。所以,白色与黑色在中国画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象宇宙运行中的“无极”与“太极”所处的地位一样,是一种灵魂之色、根本之色和普遍之色。我在《我的艺术观》中说:“黑与白的艺术的形式是事物关系的显现,事物关系的根本”。我认为这确实体现了一种认知和悟性。

《浑厚华滋地》

《宋元灵境》

《层峦叠嶂》

黑与白是中国画成功的圣光

《老子》中讲“知其白、守其黑”。宋代学者范应元说:“白,昭明也;黑,玄冥也”。白是显现光亮,黑是隐匿黑玄,绘画掌握了显现出的事物关系,才能隐匿住自己的根本,使表现对象增加蕴含的层次与质量。白是黑的扩散,黑是白的凝聚;黑是实,白是虚;黑是密,白是疏。黑与白既对立,又统一。黑与白构成了中国画成功的圣光。黑白系统落实为笔墨,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不同时代的画家受不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必然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与表现方法。任何一种“笔墨”对于它的将来便是传统,而对于它的过去就是创新和发展。纵观历史,没有哪一位有成就的大师不是在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与发展中产生的。“笔墨”原本就是画家们从社会生活、绘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又反过来去表现那个时期的社会状态和精神理念的一种语言形式。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理念也变了,作为“语言形式”的“笔墨”当然也要随之而变,不变则不能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不变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变也不能被时代所接纳和认可。中国画应站在时代与发展的角度来对待传统,“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画发展的永恒的箴言。

——·——·花鸟部分·——·——

《冰清道骨》

《苍然一径》

《秀骨云天》

《天影落落》

《六朝风度》

《独立寒江》

《淡然素心》

《疏疏历历》

《返虚入浑》

 

《寥寥长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水墨视界——张福林
彩墨瑰逸 万物灵韵——郑瑰玺的大景花鸟画
青年画家王平 山水作品欣赏
​刚柔并济、水墨华滋丨看这位中国画大家的水墨山水画
《谈中国画艺术从意境中起飞》文/黄鑫
卢禹君—— 艺路杂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