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朵有乾坤,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干支耳位疗法

 王育勤 高望 等  

“干支耳位疗法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纯中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新的耳贴治疗技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天干地支、河图洛书为基本理论框架,以四方、四时为时空模型,运用《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经筋学说、脏腑学说、五运六气理论以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等理论为指导思想,将耳朵、耳孔周围按规律划分为12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对应十二地支,再按地支与子午流注的对应关系分别对应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十二月、背俞穴、五脏六腑、四时五行、八方、十天干等,形成一个系统的、庞大的耳部诊断、治疗体系。”

咳咳,干支耳位疗法实在太丰富,光简介就这么长,如果展开它的时空模型,那更是包罗万象了~ 本文将干支耳位疗法的理论依据、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大家收藏起来细细研究,动起手来积极实践,感受执简御繁、效如桴鼓的真实不虚吧~

干支耳位疗法简介

文 / 王育勤 高望 苏庆民 李娆娆

干支耳位疗法是由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干支象数医学分会干支耳位疗法研究组研究出的一种新的耳贴治疗方法,并经大量临床验证,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性、麻木性疾病,以及常见病、慢性病、疑难病,起效快且具备良好疗效。

下面将这一疗法的理论依据、临床应用予以介绍。

 干支耳位疗法理论架构、时空模式特点


干支耳位疗法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纯中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新的耳贴治疗技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天干地支、河图洛书为基本理论框架,以四方、四时为时空模型,运用《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经筋学说、脏腑学说、五运六气理论以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等理论为指导思想,将耳朵、耳孔周围按规律划分为12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对应十二地支,再按地支与子午流注的对应关系分别对应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十二月、背俞穴、五脏六腑、四时五行、八方、十天干等,形成一个系统的、庞大的耳部诊断、治疗体系。它们之间在时空范围内与人体各组织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理病理方面有必然的联系。

对于不同病症,辨别病变所发时辰、部位、脏腑、经脉、经筋等时间、空间特征,采用干支耳位疗法理论推理,在对应的耳位区域内找到异常点、敏感点、反应点,予以耳针或耳豆贴敷按压,用来治疗疾病。

反之,这些区域内有异常表现,则可以推出相应脏腑、经脉、经筋等的病变,又可以进行疾病诊断。故其有诊断、治疗的双重价值。

由于每个耳位是一片区域,病变反应点在这个区域内是随病情有机变化的。对于相同疾病不同个体,贴敷治疗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不同疾病,又可以在相同耳位有所表现。因为是针对疾病本质诊断、治疗,用干支耳位理论推理找取耳位治疗,所选治疗方案有规律可循。

并且干支耳位疗法问世8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经大量临床验证,显示出干支耳位的区域划分方法,在人体病理、生理状态下有极好的对应关系,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天干地支在耳部、耳孔分区及划分方法

十二地支在耳朵周围的分布是按照耳朵上特定的形态特征划分的,每个地支代表一片区位,见图1A。耳孔周围、耳背后面的地支顺序同耳周边。图1B 把十天干与耳朵相配,同样划分出10个区域,后续的九宫图,先、后天八卦图在耳朵上的定位自然明了。这实际就是阴阳、四象、五行在耳朵的时空模型图。

图1 十二地支(A)与十天干(B)耳部划分图 

注:5(0)定位为子午线和卯酉线在耳轮脚相交的点,或耳轮脚最低点;1、5、9代表九宫图在耳部的位置,“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贴 耳 条 例

1、地支与十二经脉

按照经脉子午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对应十二地支,在耳位地支各区域对应十二经脉:

子——足少阳胆经;
丑——足厥阴肝经;
 寅——手太阴肺经;
卯——手阳明大肠经;
辰——足阳明胃经;
巳——足太阴脾经;
午——手少阴心经; 
未——手太阳小肠经;
申——足太阳膀胱经;
酉—足少阴肾经;
戌——手厥阴心包经;
亥——手少阳三焦经。

按照《灵枢·经脉》所述“是动则病”、“是主某所生病”纲领,在与经脉对应的地支耳位中找敏感点、异常点、反应点以诊断、治疗。见图2。

图2 地支十二经脉病症对应图

2、地支与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对应十二经脉,地支耳位也对应十二经筋:

子——胆足少阳经筋; 
丑——肝足厥阴经筋;
寅——肺手太阴经筋;
卯——大肠手阳明经筋;
辰——胃足阳明经筋;
巳——脾足太阴经筋;
午——心手少阴经筋;
未——小肠手太阳经筋;
申——膀胱足太阳经筋;
酉——肾足少阴经筋;
戌——心包手厥阴经筋;
亥——三焦手少阳经筋。

所属经筋循行部位的病变,可在相对应的耳位进行诊断、治疗。见图3。

图3 地支十二经筋病症对应图

3、地支与脏腑

经脉对应地支,经脉与脏腑相互有表里络属关系,地支耳位对应脏腑: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 肾、戌心包、亥三焦。

相应脏腑病变,可应用脏腑辨证确定治疗原则,在相对应的耳位进行诊断、治疗。

4、表里关系

脏腑互为表里

肺与大肠,心与小肠,心包与三焦,脾与胃,肾与膀胱,肝与胆相表里。如脾胃不和,贴辰、巳位。

经脉互为表里

手太阴经脉与手阳明经脉, 手少阴经脉与手太阳经脉,手厥阴经脉与手少阳经脉,足太阴经脉与足阳明经脉,足少阴经脉与足太阳经脉,足厥阴经脉与足少阳经脉互为表里,耳位脏腑表里经脉同治。如肺系疾病可同时贴表里两经所在寅、卯位。

手足同名经互为表里

两少阴、两太阴、两厥阴、两少阳、两阳明、两太阳,同名经同气相求、功能相同、手足相连,故相表里,也是冲和关系。

同名经耳位可以解决相同问题,手取之足,足取之手,有标本之别。如手足太阴经脉互为表里,足太阴经脉在地可视为本,手太阴经脉可视为标,其他同此。如咽喉痛,为少阴病,取手足少阴经脉所在耳位午、酉位。

5、升降出入

升降出入是人体各器官得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耳位合时序,为东升西降,东方主开,西方主闭。寒从东方去,温从西方纳, 遵从天地阴阳。

东方,亦指时,寅卯辰,春三月阳气生于东方,入夏阴腾于上,地气虚,虚而待纳,由南方而下,至六月伏天阳入于阴,与其位相离,先伏而后纳,纳在西方三月,申酉戌。

如感冒、发烧等属于风寒外侵,阴邪外盛,贴东方寅卯辰以散邪;失眠属阳热亢盛,阳不入阴,贴西方申酉戌以纳阳助眠。

6、“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载:“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合而和,和则有生。生有四季四方,即四达。“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冲,即阴阳之冲。对冲理论用于扶正、驱邪治疗,贴本经耳位扶正、所对冲耳位驱邪。

耳位内外对冲

耳前为内,阴位阳居;耳背为外,阳位阴居,阴阳易位。春夏,阳出,阳布阴为顺。秋冬,阴敛,阴收藏,阳伏羲是务。适时而取,察情而求,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病不遁其踪、冲气以为和。耳位内外干支分布相同,治疗时,可内外同贴, 以加强疗效。

地支对冲

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寅申、巳亥属6对对冲关系。如:丑未对称,如图4所示,其他仿此。

手足同名经对冲

即手足同名经互为表里。

图4 地支对冲

7、东南西北四方

干支耳位中时空概念,即亥子丑、壬癸属北方、冬季、水;寅卯辰、甲乙属东方、春季、木;巳午未、丙丁属南方、夏季、火;申酉戌、庚辛属西方、秋季、金。与五行系统论相合,中土、北水、南火、东木、西金。

中气,需龙拱虎护。龙不拱, 上无雨施,虎不护,下失阳晋。龙不拱,先圣治以青龙。虎不护,诸家施以白虎。朱雀衡,玄武恒,上下衡恒,极立于中,龙拱虎卫,疾不自生。此法则适用于疾病与方位、时辰、四季、五行关系相对应时,以升降浮沉、出入离合、一炁周流之法调治疾病。

8、情志疾病与耳贴疗法

万法源心而动,百病皆生于气。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不良情绪伤及对应五脏,可按照情志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在相对应的本经,或相生、相克关系对应脏腑的耳位找治疗点。如“怒伤肝,悲胜怒”,既可贴丑位以疏肝扶正,还可贴寅、巳位,以达金制木、扶土抑木之目的。

9、欲解位

《伤寒论》有六经病“欲解时, 在干支耳位时空模型中,六经病对应十二地支6种组合,十二地支中有东南西北,“欲解时”由时间概念转换为“欲解位”空间概念,即为:

太阳病欲解时,巳午未位;
阳明病欲解时,申酉戌位;
少阳病欲解时,寅卯辰位;
太阴病欲解时,亥子丑位;
少阴病欲解时,子丑寅位;
厥阴病欲解时,丑寅卯位。

人体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空间位置的病变,都可以通过地支耳位“欲解位”对它们进行认识、诊断和治疗。

如:《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恶寒、头身疼痛、鼻鸣干呕,脉浮紧”, 可贴巳午未位。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贴巳午未与亥子丑位。

10、三合局

金局:巳酉丑;木局:亥卯未;水局:申子辰;火局:寅午戌;土局:辰戌丑未,其数常以生。三合局有补虚功能,可结合五运六气来用。

如:2018年为戊戌年,火运太过,火克金,在保健或治疗中就可以加贴金局,以补肺金不足。木气素盛之人,可以贴金局制之。

还有,诸气皆不亢,惟本气虚, 可补本气所应之局,如心脏疾病取火局。

11、背俞穴

背俞穴对应于脏腑,背俞穴就对应于此脏腑所对应的地支耳位。如胆俞穴对应耳位的子区,肺俞穴对应耳位的寅区,其他俞穴依次类推。哪个俞穴区域痛就贴哪个脏腑、经脉对应的耳位。

如腰痛,若是腰部脊椎中间,一定可在未位找到痛点;若是夹脊,辰卯位;若是足太阳膀胱经,则申位。再加东方木舒筋活血。

12、以痛为输

以病变部位同方位的耳位治疗。背者背:背部不适在耳背找敏感点;前者前:身体前面不适在耳朵前面找敏感点;侧者侧:身体侧面不适在耳朵侧面找敏感点。如坐骨神经痛在耳朵子位的侧面找痛点取效。

 验 案 举 例

案1

患儿某,女,10岁。2020年10月17日就诊。
胃痛1h余,1h前因进食寒凉致胃痛,无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
中医诊断:胃痛,证型:脾胃阳虚。
贴耳:辰位(图5)。痛立止。
图5  胃痛患儿耳贴耳位图
按:所痛处为胃所在部位,脏腑归属为胃,经脉属足阳明胃经,对应耳位辰位,故取辰位治疗,并且立效。

案2

患者某,女,44岁。2017年12月11日就诊。
双膝关节疼痛1年余。受寒、行走加重,左膝明显,左踝疼痛。舌质淡暗,苔白微滑,脉沉细。X平片示:退行性骨关节病。
西医诊断:退行性骨关节病。
中医诊断:骨痹,证型:风寒湿痹。
贴耳:子丑寅卯辰巳位,申酉戌位(图6)。

贴完按压后,自述两膝盖、左脚踝和脚上午一直冒凉风,之后疼痛消失,随访4年后疼痛未再复发。

图6 骨痹患者耳贴耳位图

按:膝为筋之府,肝主筋,故贴子丑位舒筋,辰巳互为表里,为膝盖两边所过之经脉。耳东方为寅卯辰,耳西方为申酉戌。“寒从东方去,温从西方纳”, 左升右降,所以贴耳之后,膝盖和脚踝处的寒邪,随冒凉气而去。

案3

患儿某,男,15岁。2017年8月20日来诊。
1周前出外游玩,因空调温度低,受凉致扁桃体肿大,咽部疼痛,声嘶哑,无发热恶寒。查: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未见脓点。素有扁桃体肿大5年病史。
西医诊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中医诊断:乳蛾,证型:热毒壅盛。
贴耳:寅卯辰位,申位(图7)。

治疗进行一半时觉得喉咙轻松,发出响声,贴完后咽痛消失,发音逐渐正常。随访1周,未再复发。

图7 乳娥患儿耳贴耳位图
按:从东方导气出,贴寅卯辰位,从西方导气入,贴申位,耳内耳外对冲贴以加强治疗。

 小 结

干支耳位疗法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已经有成熟的案例,在应用中一定要回到《黄帝内经》《伤寒论》古中医的思维中,用中医的思维分析疾病,驾御好中医的理法,单用或数法同用,才能在临床收获满意的疗效。

通过目前临床观察,此疗法对于阳性症状可即刻显效,疗效可维持5~7d,急性、亚急性疼痛或麻木性疾病,单次治疗即可痊愈。慢性疾病在此基础上继续治疗,症状可持续缓解,疗程不一,再根据病情施以药物或其他疗法,以图求本治疗。

本法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中医思路为基石,大道至简,执简御繁,易学易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研究、推广价值。

以上是干支耳位疗法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的部分内容,若有不足或错误之处,望同道商榷。

致谢:干支耳位疗法在研究、验证过程中,曾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柯资能教授,山东济宁任城区妇幼保健院高树峰院长,山东省临清市中医院宋双敬医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张海英所长、耿兴光博士的鼎立相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神奇的治疗部位,一个神奇的治疗方法
中医百科-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 重点05(经络)
中医五行五脏
中医家,为中医创造联结
宗筋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