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总结

    【一】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帕金森氏病 36 例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症的疾病。笔者采用头针与体针配合的方法治疗 36 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 例患者中,男 20 例,女 16 例;年龄最小者 41 岁,最大者 75 岁;病程最短 2个月,最长 13 年,平均 3.8 年。

2 治疗方法
头针:取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常规消毒,用30号2寸毫针、针与头皮旱30度夹角,挟持进针法刺入1~1.5寸深,小幅度快速捻针。速度为200转/分左右,捻转2分钟,留针30分钟,期间再行捻转1次。
体针:头颤明显刺大椎;上肢抖动明显刺曲池、合谷;下肢行走不稳,肌肉僵硬刺阳陵泉、太冲、太溪。常规进针,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 30 分钟。
头针同时配以体针,每日治疗1次,20 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周,连续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显效:基本生活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主要体征震颤、体位不稳、
肌肉强直、运动减少有半数以上进步;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能力有所提高,主要症状至少有一项进步;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或症状加重。
3.2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经2个疗程的治疗,半年后随访,显效11例,占30.6%;有效 19 例,占52.8%;无效6例,占16.6%。

4 体会

帕金森氏病是目前公认的一种难治的缓慢进行性疾病,系中脑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多巴胺分泌减少导致的锥体外系病变。长期使用西药治疗本病,会出现药效衰减和异常的不自主运动。

该病属于中医的'颤证''内风'范畴,多系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髓海不充、经筋失养、内风浮动所致。治疗应以益精养血,柔筋止颤为主。头部穴位可治疗脑源性疾病,头针可直接恢复脑的调节筋骨肌肉的功能:大椎位于督脉,督脉与脑相通,可增加颈部肌肉韧带的支撑力量,调节肢体的运动功能;曲池、合谷为阳明经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阳陵泉为筋之会,可舒筋、缓解筋脉挛急;太冲、太溪为肝肾经原穴,可调整内脏功能。头针与体针结合,标本兼治,达到补肾益肝,抗衰除颤的目的。

【二】火针颅底穴配合体针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27 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贺氏火针是贺普仁教授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有效针法,对于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贺氏火针及体针治疗原发性 PD 27 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7 例确诊为原发性 PD 的患者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门诊,其中男 16例,女 11 例;年龄 55~80 岁,平均(68±6)岁;病程 2~4 年,平均(3.1±1.1)年。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2016 版)》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及姿势步态障碍的运动症状,以及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和。便秘等非运动症状。所有患者帕金森病 Hoehn-Yahr分级 [2] 为 1.5~3 级。

2 治疗方法

在口服西药(美多芭、司来吉兰、普拉克索、金刚烷胺、苯海索等)基础上,予以贺氏火针及体针治疗。每位患者服用西药种类及剂量6个月内不变。

取穴:火针点刺颅底穴位风府、风池、天柱、完骨;毫针针刺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操作:患者先取俯卧位,暴露头颈部,采用 0.60 mmx40 mm 贺氏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一手持点燃的酒精棉,一手持贺氏火针,烧针至针体红白色后,迅速刺入穴位并迅速出针,深度 3~5 mm,注意避开局部血管。火针点刺后,患者改为仰卧位,进行体针针刺,选用 0.25 mmx40 mm一次性毫针直刺 10~30 mm,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火针、体针均为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 12 周。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rating scale,UPDRS)评分3:由Ⅰ、Ⅱ、Ⅲ、M4 个子量表组成,分别评价 PD 患者的精神情绪方面(4个问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13个问题)、运动能力方面(14个问题)和并发症相关问题方面(11个问题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4、8、12 周进行评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 UPDRS 总分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指数= 「(治疗前 UPDRS 总分-治疗后 UPDRS 总分)÷治疗前 UPDRS 总分]x100%。痊愈: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以及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85%;显效:以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为50%~<85%;有效:以上症状均好转,疗效指数为 20%~<50%;无效: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20%。

3.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治疗前 UPDRS 总分为(56.35±8.97)分,治疗后 UPDRS 总分为(46.13±7.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 17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为 77.8%。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 4 周时 UPDRSⅡ、Ⅲ评分降低(P<0.05 ),治疗 8、12 周时 UPDRSⅠ、Ⅱ、Ⅲ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与治疗 4 周时比较,治疗 12 周时 UPDRSⅡ、Ⅲ评分降低(P<0.05)见表 1。

4 体会

中医学中没有帕金森病(PD)的诊断,本病应归类于“震颤”“颤证”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脑是精气凝聚之处,居于巅顶,为髓海。肾藏先天之精,与脾胃运化的后天之精,共同化而成髓。本病的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若元神之府功能失司,则患者肢体震颤不宁,活动缓慢。

本研究结果提示火针联合体针针刺可降低 UPDRSI、Ⅱ、Ⅲ项评分,各项降低时间节点不同,Ⅱ、Ⅲ项评分从治疗4周开始降低,【项评分从治疗8 周开始降低,1、项评分持续显著降低到治疗8周,至治疗 12 周效果稳定。V项评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分析其主要原因为纳人本研究的 PD 患者为帕金森病 Hoehn-Yahr 分级 1.5~3级者,多无异动症表现,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其消化道症状、睡眠情况有所波动,因此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特色之一是选用颅底穴位进行治疗,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又是阳维脉、阳跷脉、手足少阳脉的交会穴,胆经与肝经相表里,可清利头目、平肝息风,为祛风要穴。《针灸大成》中有风池治佝偻引颈、筋无力不收的记载,在治疗颤证方面对于肢体颤抖、少动、强直等有重要作用。风府穴位于督脉,是针灸临床上的疗“风”要穴,善于息风止颤,是临床上治疗 PD 的常用穴位之一。完骨为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针灸甲乙经》中有本穴治疗“头项摇瘛”的记载。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从巅人络脑”,本穴为膀胱经入脑的重要部位,刺之可直达病所,濡养脑髓。以上穴位分属膀胱经、胆经、督脉等阳经,有学者进行文献整理研究发现膀胱经、胆经、督脉上的穴位被采用的频率位居前四,可见这几条经脉对 PD 治疗的重要性。有研究显示,PD患者基底节区血供不足,而以上穴位均位于头颅底部,如环依次排开起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作用,直达病所。

本研究的另一特色是采用贺氏火针治疗,现代医学认为火针可以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本研究中,PD患者在症状主诉中主要使用身体“发紧”“发僵”等描述,从西医角度解读是因为患者肌张力较高,而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这种“紧”和“僵”一部分可以用“寒邪”的“收引凝滞”解释,临床上 PD 患者多有畏寒的表现,火针能够助阳通络,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贺氏火针是贺普仁教授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有效针法,笔者认为,贺氏火针刺激量较毫针明显增大,采用贺氏火针点刺颅底穴,可激发、通行人体阳气,使元阳充盈,髓海得以濡养,进而使其统帅四肢百骸之功得以恢复。多数患者在接受贺氏火针点刺颅底穴位后,表示肌肉僵硬、发紧的感觉有所缓解。同时,随着治疗效果的积累,本研究发现 PD 患者在治疗 12 周后 UPDRS 各项评分逐步得以改善,总有效率为 77.8%,其中部分患者还减少了西药的用量。

本研究为临床上贺氏火针治疗 PD 提供了思路,近年来部分学者采用温针灸治疗 PD 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与火针疗法可能有相同的治疗理念。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今后研究可倾向于样本量较大的毫针治疗与贺氏火针治疗 PD 的随机对照研究。另外,火针治疗 PD 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 114例

摘要:目的:评价“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西药组),针刺组应用“颅底七穴”针法隔日治疗,西药组采用美多芭口服 250mg tid。2组同期治疗9周,随访半年,期间5次应用改良Webster 评分记录其症状变化,随访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改良 Webster 得分均值分别为 15.77 +3.575 和14.58 ±4.050;经针灸或西药治疗3个疗程后,2 组改良 Webster 分别降低为 6.70+3.805 和7.94+4.605。疗效判断分析结果:针刺组为17.00~94.7%,平均57.23%;西药组为5.80~100%,平均47.51%。针刺组对PD轻中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9%,而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5.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随访后改良 Webster 评分分别为6.70和8.23.结论 “颅底七穴”针法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的应用;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灵活性,改善患者僵直、俯屈姿态以及面容的呆板、言语障碍优于常规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应用,且其治疗远期疗效更佳。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进行性变性为特点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医针刺治疗因其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西药用量、毒副作用小而应用日益广泛~3。本文对近3年我院门诊应用“颅底七穴”针法治疗的 114例 PD 患者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2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诊断标准依据全国椎体外系疾病讨论会确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根据改良 Webster 评分评价病情(1~10分为轻症,11~20分为中度,21~30分为重症),25分以上患者因残疾基本丧失研究价值不纳入本研究。排除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测者;排除创伤、脑血管病、化学药物及其他病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本研究共纳入 114 例患者,男性 55例,女性 59 例;平均年龄64 岁,平均病程 5.3 年;治疗前改良 Webster 评分 5~25 分,平均 15.22 分;随机分为2组,其中针刺组 61 例,西药组53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组治疗方法 取穴: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哑门。操作:使用 32 号2寸毫针,完骨进针1寸,针尖向鼻尖;风池进针1.2 寸,针尖向对侧目睛;天柱垂直进针1寸;哑门穴垂直进针,针尖略向下,进针1.2寸;均采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以 120 次/min 捻转 2min。以上穴位操作后均留针 30min。隔日针灸,每周3次,9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

1.2.2 西药组治疗方法 美多芭250mg 每日3 次,连服9周。与针刺组同期进行疗效观察。

1.3 疗效评价

参照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改良 Webster评分,对十大症状进行疗效评价:若症状改善 100%为痊愈,改善50%~90%为明显进步,好转 20% ~49%为进步,<20%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 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及 SPSS17.0 软件。

2 结果

经针刺或西药治疗后大多数病例症状均可得到控制,其中痊愈6例,无效21 例;治疗前改良 Webster 评分 5~25 分,平均 15.22 分;治疗后改良 Webster 评分 0~17 分,平均 7.28 分。经随机分组后,入选各组病例治疗前积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改良 Webster 得分均值分别为 15.77±3.575 和 14.58±4.050,分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治疗3个疗程后二者分别降低为6.70 ±3.805 和 7.94 ±4.605,2 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03)(2 组治疗前后改良 Websten评分对比见图 1);疗效指标针刺组为:17.00 ~94.7%,平均57.23%,西药针刺组为 5.80~100%;平均 47.51,2 组比较 P=0.052。

​疗效判断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痊愈3例(4.92%),无效8例(13.11%),明显进步 18例(29.51%),进步 32 例(52.46%)。西药组痊愈3例 (5.66%),无效 13 例(24.53%),明显进步17 例(32.08%),进步20例(37.74%)。针刺组总有效率为 86.89%,西药组为75.47%,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9)。本研究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针刺组出现 3例晕针反应,起针后症状消失,次日针刺治疗未出现晕针情况并完成试验。西药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均发生在首次服药后,以头晕沉及消化道症状为主,继续服药后症状缓解。随访半年期间,针刺组8例症状进展、治疗完毕与随访结束改良 webster 评分均值分别为 8.51 和6.70,而药物针刺组 21 例症状进展、治疗完毕与随访结束改良 webster 评分均值分别为 8.77 和 8.23。对改良 Webster 评分中涉及的十大症状进行具体分析,针刺组对帕金森病患者强直、震颤、姿势、言语、面容及自我照顾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而西药组对患者震颤改善明显,对姿势、强直、言语、面容改善差,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提高不佳;其中针刺对于言语和面容情况的改善尤为显著(2 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后言语、面容情况的变化见图 2、3)。
3 讨论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由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可能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遗传有关,主要病变与黑质细胞变性及有关神经递质的减少相关。随着帕金森病的危害日益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每年的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西医治疗尚无较好的控制手段,作为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最终可使患者丧失生活能力,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本病常见震颤、行走不稳,中医称之为“趺蹶”、“颤证”、“振掉”、“颤振”等。《素问·至真 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故“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证治准绳杂病》。故本病多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针刺治疗帕金森病诸家各有所长,临床合多​年临床经验筛选出“颅底七穴”针法治疗该病。哑门属督脉,交阳维脉,统督一身之阳,维系阳气之运行,任持风阳;风池、完骨属胆经,均可息风平肝阳,疗此疾多用之。天柱属足太阳经,系阳中之阳,其穴在风池穴、哑门穴之间,可以辅助加强两穴之作用。《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风池、完骨、天柱、哑门诸穴均位。于颅底,顺次相依,半环形分布,治疗帕金森病可直达病所。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针刺组临床疗效判断明显优于西药组,其对患者改良 Webster 评分中所体现症状的改善不差于常规西药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于面容、言语的改善作用尤为明显,且其随访远期疗效更佳。本研究对“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进行了临床观察,我们设了半年的随访期,对于该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更远期疗效并未观察。如何从影像学、超声检测等方面对“颅底七穴”疗法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将会在下一步的临床试验中进行深入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_2020-9-23岐黄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平行对照实验伦理过会汇报(1).pptx
针刺艾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帕金森,中药辨证论治效果好!
中老年人针灸治疗可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特发性帕金森病的补充和替代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