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文所见:神秘古徐国

作者:徐驳

在先秦古国中,古徐国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关于她的传说,充斥着神话色彩,且互相矛盾,专家意见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徐国立国于何时何地就有很多说法。

有说徐国立国于舜禹时期,伯益及次子若木助大禹治水成功以后,舜帝分封若木于徐地,建立徐国。众多徐氏家谱支持此说。

有说徐国立国于商汤时期的淮泗之间。宋人所著《太平寰宇记》卷一六“泗洲”条引《都城记》曰“伯益有二子,长曰大廉,封鸟俗氏,秦为其后;小曰若木,别为费氏,居南裔为诸侯,至夏氏末,其君费昌去夏归商,佐汤伐桀有功,入为卿士,汤封费氏之庶子于淮、泗之间徐地以奉伯益之祀,复命为伯,使主淮夷。”

徐旭生在其代表作《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认为徐国立国于今山东曲阜,后因鲁国的胁迫,而迁徙到淮水之滨。

李白凤在其《东夷杂考》一书《徐夷考》中,认为“徐夷居住的淮河以北、微山湖以南的徐州(铜山县)一带”,认为徐有大致不变的居住范围、文化传统。

李修松在其《先秦史探研》一书中,认为徐国的前身就是夏禹时期的“涂山氏”,地望中心在今安徽怀远县及蚌埠市一带。夏禹时期的“涂山氏”,即商周时期的“徐淮夷”。

关于商代时期的徐国,郭沫若在其《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认为:“虎方亦见于卜辞,此属南国,当即徐方,徐、虎一音之转。”此说影响较大,李世源《古徐国小史》遵从此说。有学者主张,卜辞所见的“人方”即古徐国。

徐国最有名的国王,就是传说的徐偃王。关于徐偃王的文献记载有很多,如《后汉书》、《竹书纪年》、《韩非子》、《史记》、《楚辞》、《淮南子》、《荀子》、《博物志》等。但这些文献记载,有许多矛盾和神话色彩。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穆王后得骥騄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此处记载徐偃王乃西周周穆王时期人物。

刘向《说苑·指武篇》王孙厉谓楚文王曰:“徐偃王好行仁义之道,汉东诸侯三十二国尽服矣!王若不伐,楚 必事徐。”王曰:“若信有道,不可伐也。”对曰:“大之伐小,强之伐弱,犹大鱼之吞小 鱼也,若虎之食豚也,恶有其不得理?”文王兴师伐徐,残之。徐偃王将死,曰:“吾赖于 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于此。”此处记载的徐偃王又变成了春秋时期的人物。

故有学者认为,徐偃王不是哪一个具体国王的称呼,而是徐国国王的统称。

关于徐偃王的记载也充斥着神话色彩。《荀子》引《尸子》的记载,认为徐偃王有筋无骨。《博物志》徐偃王志,记载徐偃王卵生。这些记载都是无稽之谈,荒谬不可信。不过,有学者研究指出,“卵生神话传说”源于东夷族群的始祖卵生神话传说故事。

关于徐国较为可信的记载,应该是其族姓和族源以及作为东夷集团的典型代表。徐国,嬴姓,属于东夷集团(淮夷也属于东夷集团),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路史·国名纪乙》“徐,少昊后,嬴姓国,见《世本》。”《世本》记载,“徐,嬴姓”。

作为东夷集团的典型代表,商周时期的古徐国时常被视为叛逆的典型,经常受到商周的征伐。《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自无令王,诸侯逐进,狎主齐盟,其又可壹乎?”

徐国,文献又称为徐戎、徐夷、徐方。《尚书·费誓》:“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徂兹淮夷、徐戎并兴。”“甲戌,我惟征徐戎。”    

《诗经·大雅·常武》记载:“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对徐国历史的研究,可信的文献记载的资料比较缺乏,只有依赖于传世金文以及新的考古发现。徐国金文是研究徐国历史和文化的第一手宝贵资料。郭沫若在其《两周金文辞大系图文考释》中,共收录7件具铭徐器。董楚平在其《吴越徐舒金文集释》中,共收录23件具铭徐器。孔令远博士在其《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共收录35件具铭徐器。今择其要者,简单介绍如下。    

《余子汆鼎》(《殷周金文集成》2390),春秋早期器,铭文:“余子汆之鼎,百歲用之。”“余”,董楚平在《吴越徐舒金文集释》中认为:“'余’是'徐’的本名。时至东汉,徐州尚有写作'余州’者。如辽阳出土的汉代铜镜,有'吾作大竟真是好,同出余州清且明兮’的铭文。”现在金文上作国名讲的“余”,一般都认为是徐国的的徐,已成共识。子,是爵位。孔令远认为,在文献和金文中,徐国一向称王,此处称子,应有其特殊背景。汆,徐国国君名。    

《余大子鼎》(《殷周金文集成》2652),春秋早期器,铭文:“唯五月初吉丁亥,余太子伯辰囗作为其好妻□囗鼎,于㯱迊,永宝用之。”“余”即徐,孔令远认为“余”字没有加邑旁写成“䣄”,大概是春秋早期徐国金文的特点。    

《㠱甫人匜》(《殷周金文集成》10261),春秋早期器,铭文:“㠱甫人余,余王囗虘又(左虘右又)孙兹作宝匜,子子孙孙永宝用。”㠱甫人,㠱国夫人,是徐国国王囗虘又之孙。㠱国是姜姓国,位于今山东诸城市西南。铭文表明徐国和㠱国存在婚姻关系。    

《䣄王粮鼎》(《殷周金文集成》2675),春秋中期偏早器,铭文:“䣄王粮用其良金铸其飤鼎,用羹庶腊,用雍宾客,子子孙孙,世世是若。”䣄王粮,名叫粮的徐国国王。董楚平指出“䣄,从余从邑,金文皆为徐国之徐。春秋时期国名从邑成风。如曾国作鄫,吕国作郘,是知䣄国之䣄,原当作余……经传为汉代人隶写,汉隶䣄字写成徐,是金文䣄的形变。”徐王粮,或即徐王梁。孔令远认为“今江苏邳州境内有春秋时期梁王城遗址(当地地方志中亦写成粮王城),或与这位徐王有关。”    

《宜桐盂》(《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65),春秋中期器,铭文:“唯正月初吉日己酉,䣄王季粮之孙宜桐,作铸飤盂以媵妹,孙子永寿用之。”郭沫若认为,䣄王季粮即前述的䣄王粮。    

   

《庚儿鼎》(《殷周金文集成》2715、2716)春秋中期器,铭文:“唯正月初吉丁亥,䣄王之子庚儿,自作飤䋣,用征用行,用龢用鬻,眉寿无疆。”䣄王之子庚儿,据《沇儿镈》铭文可知,庚儿应即徐王庚。    

《沇儿镈》(《殷周金文集成》203),春秋中期偏晚,铭文:“唯正月初吉丁亥,䣄王庚之淑子沇儿择其吉金,自作龢钟,中翰虘又扬,元鸣孔皇,孔嘉元成,用盤飲酒,龢会百姓,淑于威仪,惠于盟祀,吾以宴以喜,以乐嘉宾,及我父兄庶士,皇皇熙熙,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鼓之。”    

《徐王子旃钟》(《殷周金文集成》182),春秋晚期器,铭文:“唯正月初吉,元日癸亥,䣄王子旃,择其吉金,自作龢钟,以敬盟祀,以乐嘉宾朋友诸贤,兼以父兄庶士,以宴以喜,中翰虘又扬,元鸣孔皇,其音悠悠,闻于四方,皇皇巸巸,眉寿无期,子子孙孙,万世鼓之。”    

   

   

《俦儿钟》(《殷周金文集成》183、184、185、186),春秋晚期器,铭文:“唯正九月初吉丁亥,曾孙俦儿,余辶夫斯于之孙,余兹雒之元子,曰:呜呼,敬哉,余義楚之良臣,而辶乘之字父,余贎辶乘儿得吉金鎛鋁,以铸龢鐘,以追孝先祖,乐我父兄,飲飤歌舞,孙孙用之,后民是语。”余義楚,即徐义楚。《春秋·昭公六年》记载:“徐义楚聘于楚”。铭文说“余義楚之良臣”,说明此时徐义楚已当王,另有数件徐王义楚金文,表明徐义楚确实是徐国国王。据孔令远推测,徐义楚为王大概时间在公元前536年以后,公元前512年徐亡之前。    

《虘又巢镈》春秋晚期器,出土于江苏邳州九女墩二号墩,拓片见《考古》2000年第6期,74页,冯时《虘又巢钟铭文考释》。本文铭文从孔令远释:“唯王正月初吉庚午,虘又巢曰:余攻王之玄孙,余詨子,择其吉金,自作龢鐘,以享以孝,于我皇祖,至于子孙,永宝是舒。”余攻王,孔令远认为“攻”与“驹”相通,余攻王可能是《礼记·檀弓下》中记载的“徐驹王”。

《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曰:“寡君使容居坐含进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囗作钮钟》春秋晚期,江苏邳州九女墩三号墩出土,拓片见《考古》2002年第5期,35页,本文铭文从孔令远释“唯正月初吉丁亥,徐王之孙囗作,择其吉金,铸其龢鐘,以享以孝,用蕲眉寿,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䣄肴尹朁鼎》(《殷周金文集成》2766)春秋晚期器,铭文:“唯正月吉日初庚。䣄肴尹朁自乍汤鼎,宏良圣敏,余敢敬盟祀,丩津涂俗,以知恤辱,寿躳㝅子,眉寿无期,永保用之。”    

《徐王元子炉》(《殷周金文集成》10390),春秋晚期器,铭文:“徐王之元子囗之少炉。”

《䣄令尹者旨囗盧》(《殷周金文集成》10391),春秋中期器,铭文:“雁君之孫,䣄令尹者旨囗,擇其吉金,自乍盧盤。”

《䣄王囗又觶》(《殷周金文集成》6506),春秋晚期,铭文:“徐王囗又之耑,耑溉之铸。”    

《䣄王義楚觶》(《殷周金文集成》6513),春秋晚期器,铭文:“隹正月吉日丁酉,䣄王義楚擇余吉金,自作祭鍴,用享于皇天及我文考,永保台身,子孫寶。”    

《徐王之子羽戈》(《殷周金文集成》11282),春秋晚期器,铭文:“䣄王之子羽之元用戈。”据孔令远考证,此铭文中之“羽”应是末代徐王“章禹”。《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2年)“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左传》写作“章禹”。

徐国,如果从商代初年算起,到公元前512年被吴国灭亡,历经一千多年之久。“它不仅在开发徐淮地区乃至江淮一带起过重要作用,为这一区域在战国乃至汉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南方地区吴、越、楚,以至岭南地区民族文化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及其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文族徽:亚宪族
徐国有关资料
神秘消失的古国(二):徐国
再论徐国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
《中华徐氏文史简读本》-第二章 徐国概况
东夷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