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霸道总裁到温柔奶狗,聊聊当代人关于性别角色的择偶偏好
作者:亦吉
编辑:一分钟
美编:Zene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不难发现,近年来的言情剧对于男女主性格的塑造正在悄然发生转变。“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早已不被买账,“姐狗恋”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成熟可靠、坚强果敢的大姐姐和温柔体贴、活力满满的“小奶狗”让观众们直呼“好磕!”,而帅气多金、冷酷专断的霸道总裁则被打上了“爹味重”、“油腻男”的标签。

大姐姐和小奶狗
(图源《爱情而已》剧照,侵删)

对言情剧男女主人设偏好的转变背后,可能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理想伴侣的性别角色的偏好发生了变化——人们似乎不再喜欢符合传统性别角色的伴侣,即“像男人”的男人或“像女人”的女人,而更偏好“像女人”的男人和“像男人”的女人。

事实确实如此吗?心理学家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探究。

01

性别角色是什么

性别角色(gender roles)这一概念中讨论的“像男人”或“像女人”,其实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1]。简单来说,性别角色就是我们的社会关于男人和女人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举止的一套观念或要求。例如,我们可能从小就被教育女生应该温柔文静、男生应该勇敢坚强,于是,在这种社会的规训之下,我们可能会形成符合相应性别特征的性格,使自己更符合当前文化下的性别角色。

说到这儿,也许大家会好奇,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哪些特征是女性特征,哪些特征是男性特征呢?

在一项2011年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开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对220个性别相关词汇进行评定、测量和修订后,得到了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的水平。在该量表中,形容男性特征的词汇包括风趣的、胆大的、理性的、慷慨的等,涵盖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四个维度;形容女性特征的词汇则有善解人意的、有爱心的、文雅的、勤俭的等,涵盖同理心、女子气、勤俭细心三个维度。这些男性和女性特征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社会文化对于性别角色的期待。

根据个体在男性化量表和女性化量表的得分,性别角色包含四种类型: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通俗来讲也就是:不像男人也不像女人、像女人、像男人、既像男人也像女人。

事实上,并非男性就是“男性化”的,女性就是“女性化”的。调查发现[1,2],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双性化人群占比最大,而单纯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群体的比例最小。即是说,大部分个体都是兼具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的,只有少部分人只具备单一的男性或女性特征。

02

霸总还是奶狗?

我们对不同性别角色的择偶偏好

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听过这样的话:

“一大男人这么磨磨唧唧的,以后哪个女生会喜欢你!”

“一个女孩子脾气这么暴躁,我看你以后怎么嫁得出去!”

这些话背后,其实反映出我们对当代人择偶所偏好的性别角色的预期:“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是最受异性欢迎的对象,“男人味”十足的霸道总裁和富有“女人味”的小娇妻才是最符合普罗大众口味的男/女神。

然而,研究结果表明,事实可能与我们的认知不同。

早在1989年,一项对美国黑人和白人女性择偶偏好的研究就发现,无论种族,女性的理想伴侣都是兼具男性化和女性化性格特征的的男性[3]。近期,一项对中国1033名大学生的调查同样显示[2],中国大学生中偏好“双性化”配偶的人群占比最大,即大部分人也更倾向于选择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性格特征的人作为自己的配偶

人们不再偏好符合传统性别角色的配偶,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平权思想的进步,当代社会的社会分工从“男主外女主内”到“男女共同承担”的转变[4]: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进入职场、打拼事业,而越来越多的男性更多地参与照顾家庭和孩子。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开始偏好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的“全能型”配偶,使一个家庭能够更好地运作。

网红全职妈妈的视频风格里这种大众偏好已经可见一斑
(图源网络,侵删)

更有趣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我们偏好什么样的性别角色,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对于男性来讲,如果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会偏好更“男性化”的伴侣;对于女性而言,无论其父亲还是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时,她们都会偏好更“女性化”的伴侣。

也就是说,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时,他们的子女会更愿意选择非传统性别角色的配偶,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你有一些惊讶——我喜欢什么性格的人,为什么会和我父母的教育水平有关?

对此,研究者的解释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或男性更有可能从事非传统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对其非传统性别角色的特征要求更高[5-6]。例如,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人不仅需要领导力、判断力,也需要足够的亲和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仅需要理性、耐心,也需要高度的细心。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多地从事此类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要求都较高的工作,表现出较高的“双性化”的性别特征,而其性别角色也会被其子女内化为获得相似配偶的模板[7],导致其子女更偏好“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

从众多的性别角色研究中可以发现,我们似乎越来越不愿意按照传统社会的性别期待来发展自身的性格,也不再喜欢性别角色单一的人作为我们的另一半。这些现象背后体现的,是我们正在打破传统性别角色所施加的桎梏,逐渐成为一个个丰富、多元、独特的个体,也逐渐学会尊重、包容他人个性的表达和发展。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性别”不再成为划分“性格”的标签,我们都有勇气坚定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投票】看看大家关于性别角色的择偶偏好!(单选)

  • 我是女生,喜欢“男性化”的对象。

  • 我是女生,喜欢“女性化”的对象。

  • 我是男生,喜欢“男性化”的对象。
  • 我是男生,喜欢“女性化”的对象。

  • 其他,欢迎留言评论~

-学堂君-

性格不是以性别划分,而是我们天性如此。我们爱上一个人,也不是爱一种性别,而是爱TA的性情、品格,爱TA丰富的美好,爱TA独特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 黄会欣, 贾凤芹, 龚茜, 黄颀, 李霞. (2011). 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 心理学报, 43(6), 639–649.
[2] Lin, W., Wang, J., Liu, Y., Li, Z., & Lin, J. (20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ate preferences and their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907315.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907315
[3] Moten, C. P. (1989).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of masculinity, femininity and androgyny among Black and White college women's self perceptions and sex role attitudes: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beyond (Order No. 9999065).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303704602). https://www.proquest.com/dissertations-theses/psychological-dimensions-masculinity-femininity/docview/303704602/se-2
[4] 张韬, 潘琦. (2021). 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迁及性别角色重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5(3), 7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450.2021.03.012
[5] Eagly, A. H., and Karau, S. J. (1991). Gender and the emergence of leaders: a meta-analysis. J. Pers. Soc. Psychol. 60, 685–710. doi: 10.1037/0022-3514.60.5.685
[6] Roos, P. A., and Manley, J. E. (1996). Staffing personnel: feminization and change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ociol. Focus 29, 245–261. doi: 10.1080/00380237.1996.10570643
[7] Bereczkei, T., Gyuris, P., Koves, P., and Bernath, L. (2002). Homogamy, genetic similarity, and imprinting; parental influence on mate choice preferences. Personal. Individ. Differ. 33, 677–690. doi: 10.1016/S0191-8869(01)00182-9
作者简介:亦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亲如何给孩子以积极影响
约会大作战也玩性别转换?狂三狂气不减,四糸乃变成小奶狗
性别的刻板印象_
如何让城市河流修复项目更受大众喜爱?
“父亲节”使父亲角色改善男性刻板印象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