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这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丨解忧杂货铺
作者:恩咏
播音Enya
排版Jessie Wu
责编宠露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From:   

我尝试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总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让我没办法专心。比如说,前段时间我在寝室想听一下专业课的音频,突然间各种担忧就涌进脑海中:调大声一点,担心室友会觉得吵;调小声一点,自己听不清楚。感觉无论怎么做都感到很不安心,非常焦虑。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这个问题,但是好像更加焦虑了,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老是控制不住去想一些有的没的,导致什么事也做不好。我该怎么办才能改变现状啊?

—青青

TO:

亲爱的青青同学:

展信佳!

很感谢你的来信,岩心能感受到你对自己的状态十分焦灼,对脑海中混乱的想法束手无策,正急着想逃离这个困境。你提到,各种各样的思绪在你需要专注的时候会不断涌现出来,甚至不停打架,让你左右为难,又陷入自责当中。

岩心想先抱抱你,因为要应对这些脑海中蹦出来的想法,着实是一件令人十分疲惫的事情!

接下来,岩心将和你一起去面对和整理你脑海中的声音,去探寻我们可以以一个怎样的心态去迎接它们。

01

#为什么我这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首先呀,岩心注意到,当控制不了脑海中的思绪,陷入自我怀疑和反复的纠结时,你习惯去批评、责备自己。但在意别人的看法,其实是很多人都无法避免的一件事。当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关注我们存在于一个群体或者社会中的角色。无论是在家庭关系中我们作为孩子,还是在学校中作为学生、同学,我们都承担着一个社会身份(social identity)

为了去被接纳,被承认这个社会角色的价值,我们会倾向去满足众人的期待。当我们被认同,我们便可以在社会群体中找到归属感,这样的社会身份对于我们自我认知的建构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意他人对你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不需要过于焦虑。

但是,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越过了那道红线,在这个群体中丢失了自己呢?

02

#在意别人的看法,也许是更在意自己#

岩心想与青青一起回忆一下,你是否会将他人的看法视作评价自己的标杆呢?担心打扰到室友,会不会是担心无法在他人面前保持一个正面的形象,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呢?如果是这样,也许你正在将自我的价值建立在周围人的身上,而忽视了自己本身散发出来的能量

当构建自我价值的基石不够稳固,我们会很容易因为他人的看法而动摇自己的决策。同时,岩心感受到,你体恤朋友,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对他们产生干扰。但有时候,我们会陷入“聚光灯效应”,去无限放大自己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把自己置身于想象的世界中心。就像我们在舞台表演时那样,认为自己备受关注,我们不免为此感到焦灼。

但岩心想说呀,这个舞台底下,也许并没有观众只有一台为你点亮的灯

03

#想很多,又好像没想#

你提到,当你察觉到自己的焦虑后,内心的自己正朝你呼唤:“我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就像是两个不停打架的小人,打得不可开交后却分不出胜负,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耗”

根据鲍迈斯特心理学家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我们在自我控制中(包括纠结,做出选择等)时会损耗有限的心理资源,当心理资源被消耗殆尽,我们会感到精神上的疲惫。循环往复的内耗,我们的精力被消耗在了一遍又一遍的挣扎中,却无力产出一个结论。我们往往会变得优柔寡断,一事无成,甚至造成低自我评价以及长期的焦虑等等。

04

#我该怎么做?#

听上去,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漩涡?但是请青青先不要担心,岩心会陪你一起尝试,去打破这个循环。

想象与现实需要被分离

首先,脑海中的想法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后,会对我们现实生活的行动和选择产生干扰,让我们犹豫不决。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将这些声音与现实隔离开

岩心想请你这么做:当你发现很多声音再一次不可控地冒出来时,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对自己说“我现在正在担心我的一举一动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这样,我们可以暂时将思绪与自我隔开一段距离,让我们有空间可以做出调整,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接下来,我们可以找到那个正在困扰我们,而我们也能对它有所掌控的事情上。例如,你担心自己的音量声会对室友造成困扰,而你也意识到,调控音量的按键也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增加了一份掌控权,也与我们的自我更拉近了一点距离呢?

沟通让我们直面难题

准备好了这一步,我们便可以开始走向从内心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过渡。沟通是建立这个桥梁的重要部分。岩心有几点沟通的小提议,鼓励你可以尝试这样去做:

  1.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如“我最近在准备考试,需要听音频,但是担心会打扰到你们。”

  2. 询问他人的想法,鼓励双向沟通,平衡双方需求,如“如果会吵到你们,请告诉我,我会调整。”

  3. 摸索与建立自己的界限,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而我们要首先满足自己,才有余力去照顾他人。当你与周围人确认自己的行为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时,下一次你便可以知道,只要我在这个范围内去做自己的事情,便是处于安全线内的,不需要担心。如,“这样的音量大小不会吵到舍友,而我也听得清楚,之后在这个音量范围内调试就可以了。”

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感

当你能够去着手解决这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去解决更多事情的信心与能力!而这一次次尝试,其实都可以帮助我们去增加自我价值感,让我们对于所做的决策更加坚定,从根源上减轻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减轻焦虑。岩心想从以下几个心态的层面,让你去感受自己所蕴含的能量:

  • 意识到我们才是赋予自身价值感的人,接受自己也会产生负面情绪或者做得不够好;

  • 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一次性解决一个问题(如写完一道题目,调整音频的音量等);

  • 每当你做到一件之前无法做到的事(如与室友沟通自己的感受),记住这一次进步,认可自己的能力。   

思想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我们愿意去迈出一小步,我们就会朝期待的自己更近一些。

最后,希望岩心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主创说-

在世界的纷扰中

请留给自己一片心灵的净土


作者简介:恩咏。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上海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全球高校心理/精神医学硕博、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Google资深工程师联合创立,聚焦以「高校学生」「青年教师」「职场新人」为核心的年轻群体,致力于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除这 6 个心理习惯,你会变得更加幸福快乐
行为心理:微信中写了发、发了撤,你撤回的到底是什么
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人,都做到了这一点
你可以善良,但不要怂
人要建立起按照自己意愿过一生的信念,并采取积极行动。
永远不要让你的想法溜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